一种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的预应力斜拉索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06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的预应力斜拉索连接节点,用于连接核心筒(1)和外钢框架的钢框架柱(3),包括上端连接板(5)和下端连接板(6),所述的上端连接板(5)的高度大于下端连接板(6)的高度,所述的上端连接板(5)和下端连接板(6)分别跟核心筒(1)和钢框架柱(3)连接,所述的上端连接板(5)通过第一拉索(4)和下端连接板(6)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传力效率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的预应力斜拉索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的预应力斜拉索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世界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建筑功能主要集中于商业办公与酒店公寓等方面,高品质办公往往希望底部楼层通透,尽量减少结构构件,这就给建筑结构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与挑战。传统的常规结构体系已无法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为了适应不同建筑概念对结构带来的挑战,结构工程师需要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革新,解决新型的建筑造型带来的结构受力问题,增强结构形式与建筑概念的融合,满足建筑整体的安全性、适用性与耐久性,实现结构成就建筑之美。
[0003]针对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建筑结构,由于高品质办公希望底部楼层通透,外框架尽量减少结构构件,必然导致外框架大量的竖向构件无法落地,竖向荷载必须通过外框架底部的转换结构将结构载荷传递至落地的立柱上,转换结构所受竖向载荷大,在保证安全的结构刚度的情况下,所需的转换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占用底部楼层空间大,影响底部楼层的通透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转换结构所受竖向载荷大和转换结构截面尺寸较大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的预应力斜拉索连接节点,传力效率高,抗震性能好。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的预应力斜拉索连接节点,所述的外钢框架包括钢框架柱和钢框架梁,所述的钢框架柱通过钢框架梁与核心筒连接,所述的连接节点包括上端连接板和下端连接板,所述的上端连接板的高度大于下端连接板的高度,所述的上端连接板和下端连接板分别跟核心筒和钢框架柱连接,所述的上端连接板通过第一拉索和下端连接板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端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连接面,所述的第一连接面为平面,所述的第一拉索与第一连接面垂直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下端连接板上设有第二连接面,所述的第二连接面为锯齿面,所述的第一拉索固定在锯齿面上的锯齿上,所述的锯齿面的折角处设有倒圆角。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中间连接板,所述的中间连接板通过第一拉索与上端连接板以及下端连接板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中间连接板通过第二拉索与钢框架梁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端连接板预埋在核心筒内,并与核心筒内的型钢焊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下端连接板与钢框架柱焊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拉索通过销轴与上端连接板以及下端连接板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端连接板上设有沿水平方向的第一横加劲板和沿竖直方向的第一竖加劲板。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下端连接板上设有沿水平方向的第二横加劲板和沿竖直方向的第二竖加劲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在核心筒和钢框架柱上分别固定有上端连接板和下端连接板,上端连接板的高度大于下端连接板的高度,上端连接板通过倾斜的第一拉索和下端连接板连接,增加了传力路径,钢框架柱所受的竖向载荷和竖向载荷通过连接节点传递至核心筒,减小了外钢框架内部以及外钢框架底部的转换结构的竖向载荷,更多的竖向载荷传递至核心筒,传力效率高,在保证所需的结构刚度的情况下减小了转换结构所需尺寸,释放了外钢框架下方楼层的空间,通透性好,同时提高了外钢框架的抗震性能;
[0018](2)本技术在上端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为平面,且与第一拉索垂直连接,抗剪性能好,不易损坏而失效;
[0019](3)本技术在下端连接板上设有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为锯齿面,第一拉索固定在锯齿面上的锯齿上,锯齿面的折角处设有倒圆角,抗剪性能强;
[0020](4)本技术中间连接板通过第一拉索连接上端连接板和下端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减小了第一拉索所需的长度,中间连接板通过第二拉索与钢框架梁连接,减小中间连接板的晃动,整体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21](5)本技术在上端连接板上设有沿水平方向的第一横加劲板和沿竖直方向的第一竖加劲板,在下端连接板上设有沿水平方向的第二横加劲板和沿竖直方向的第二竖加劲板,提高了上端连接板和下端连接板的结构刚度和抗剪性能,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第一拉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上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下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中间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号说明:
[0028]1.核心筒,2.钢框架梁,3.钢框架柱,4.第一拉索,5.上端连接板,6.下端连接板,7.第二拉索,8.中间连接板,81.第一拉环,82.第二拉环,41.固定端,42.调节端,43.绳索,51.第一连接面,52.第一竖加劲板,53.第一横加劲板,61.第二连接面,62.第二竖加劲板,63.第二横加劲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0]一种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的预应力斜拉索连接节点,如图1,外钢框架包括钢框架柱3和钢框架梁2,钢框架柱3通过钢框架梁2与核心筒1连接,连接节点用于连接核心筒1和钢框架柱3,包括上端连接板5、下端连接板6和中间连接板8,上端连接板5的高度大于下端连接板6的高度,上端连接板5预埋在核心筒1的混凝土剪力墙内,并与混凝土剪力墙内的型钢焊接,下端连接板6与钢框架柱3焊接,中间连接板8通过第一拉索4连接上端连接板5和下端连接板6,增加了传力路径,钢框架柱3所受的竖向载荷和横向载荷通过连接节点传递至核心筒1,减小了外钢框架内部以及外钢框架底部的转换结构的竖向载荷,通过增加结构冗余度减小了转换结构所需尺寸,同时提高了外钢框架的抗震性能;
[0031]中间连接板8减小了第一拉索4所需的长度,中间连接板8通过第二拉索7与钢框架梁2连接,减小中间连接板8的晃动,整体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如图5,中间连接板8上设有第一拉环81和第二拉环82,第一拉索4通过第二拉环82和中间连接板8连接,第二拉索7通过第一拉环81和中间连接板8连接。
[0032]上端连接板5和下端连接板6上均设有销轴孔,第一拉索4通过销轴和销轴孔与上端连接板5以及下端连接板6连接,灵活性好,便于安装。
[0033]如图3和图4,上端连接板5上设有第一连接面51,第一连接面51为平面,第一拉索4与第一连接面51垂直连接,提高上端连接板5的抗剪性能。
[0034]下端连接板6上设有第二连接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的预应力斜拉索连接节点,所述的外钢框架包括钢框架柱(3)和钢框架梁(2),所述的钢框架柱(3)通过钢框架梁(2)与核心筒(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节点包括上端连接板(5)和下端连接板(6),所述的上端连接板(5)的高度大于下端连接板(6)的高度,所述的上端连接板(5)和下端连接板(6)分别跟核心筒(1)和钢框架柱(3)连接,所述的上端连接板(5)通过第一拉索(4)和下端连接板(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的预应力斜拉索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连接板(5)上设有第一连接面(51),所述的第一连接面(51)为平面,所述的第一拉索(4)与第一连接面(51)垂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的预应力斜拉索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端连接板(6)上设有第二连接面(61),所述的第二连接面(61)为锯齿面,所述的第一拉索(4)固定在锯齿面上的锯齿上,所述的锯齿面的折角处设有倒圆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的预应力斜拉索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连接板(8),所述的中间连接板(8)通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超毅王康吴宏磊陈长嘉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