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9035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动力组件、第二电动力组件、挡位转换行星排、传动装置、差速器和电池组;传动装置包括金属传送带、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主动带轮通过金属传送带与从动带轮传动连接;其中,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电动力组件与挡位转换行星排的一端连接;挡位转换行星排的另一端与主动带轮连接,从动带轮与第二电动力组件和差速器连接;电池组分别与第一电动力组件和第二电动力组件连接。该混合动力系统在发动机驱动时,能够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作点,优化了发动机的工况。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汽车运行状态切换至适合的工作模式,从而降低汽车能耗。从而降低汽车能耗。从而降低汽车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动力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市场对汽车燃油经济性要求越来越严格,混合动力系统越来越受到各大汽车主机厂的青睐。混合动力系统大部分基于传统变速箱进行设计。目前市场上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基于双离合变速箱增加电机、基于无级自动变速箱增加电机和基于液力自动变速箱增加电机。除此以外,还有丰田基于功率分流机构的ECVT动力系统,科力远的功率分流混合动力系统。目前,万里扬、吉利汽车、重庆大学等单位基于无级自动变速箱的混合动力系统的部分专利,采用单电机,无法实现串联模式。另外在其它关于混合动力系统的专利中,有些专利可以实现双电机的串联模式,但在发动机传动链上采用两挡的有极变速箱,发动机直接驱动时无法工作在最佳的工作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双电机式的混合动力系统在发动机驱动情况下发动机工作点不能调整或者只能有限调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在发动机驱动时,可通过无极变速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作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动力组件、第二电动力组件、挡位转换行星排、传动装置、差速器电池组;传动装置包括金属传送带、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主动带轮通过金属传送带与从动带轮传动连接;其中,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电动力组件与挡位转换行星排的一端连接;挡位转换行星排的另一端与主动带轮连接,从动带轮与第二电动力组件和差速器连接;电池组分别与第一电动力组件和第二电动力组件连接。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电动力组件与挡位转换行星排的一端连接;挡位转换行星排的另一端与主动带轮连接,从动带轮与第二电动力组件和差速器连接。与已有混合动力系统相比,该混合动力系统在发动机驱动时,通过连续地调节传动装置中的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半径可以实现该混合动力系统的无级变速传动从而使发动机工作的时候效率最高,发动机能够工作在最佳工作点,优化了发动机的工况。此外,在传动装置的主动带轮的一侧和从动带轮的一侧分别设置了第一电动力组件和第二电动力组件,通过控制发动机、传动装置、第一电动力组件和第二电动力组件使其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下,能够实现包括传统模式即发动机直接驱动模式、单电机纯电模式、双电机纯电模式、并联混动模式、串联混动模式、驻车充电模式、能量回收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汽车运行状态切换至适合当前运行状态的工作模式,从而有效降低汽车能耗。
[000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混合动力系统,第二电动力组件和差速器设置于从动带轮的同一侧,且从动带轮通过第二电动力组件与差速器连接。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动带轮通过第二电动力组件与差速器连接,如果发动机、传动装置或第一电动力组件损坏,第二电动力组件中的电机仍然可以作为驱动电机,单独驱动汽车。
[000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混合动力系统,第一电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离合器;第二电动力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离合器;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离合器与第一电机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的另一端与挡位转换行星排的一端连接;从动带轮通过第二离合器与第二电机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机的另一端与差速器连接;电池组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结合或断开以及改变发动机、第一电动力组件、传动装置和第二电动力组件的工作状态,从而使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包括传统模式、单电机纯电模式、双电机纯电模式、并联混动模式、串联混动模式、驻车充电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可以适应不同平台的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该混合动力系统还可以根据实际汽车运行状态切换至适合当前运行状态的工作模式,从而有效降低汽车能耗。另外从动带轮通过第二离合器与第二电机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机的另一端与差速器连接,如果第二离合器处于断开状态,第二电机可以作为驱动电机,单独驱动汽车。
[00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混合动力系统,该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一啮合齿轮组、中间轴和第二啮合齿轮组,第二电机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啮合齿轮组与中间轴的一端连接;中间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啮合齿轮组与差速器连接。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啮合齿轮组、中间轴和第二啮合齿轮组,能够调整发动机的输出轴传递的扭矩的方向,设置第一啮合齿轮组和第二啮合齿轮组也能够调整速比。
[00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混合动力系统,第二电动力组件和差速器设置于从动带轮的两侧,且第二电动力组件通过从动带轮与差速器连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动力组件和差速器设置于从动带轮的两侧,如果发动机、第一电动力组件或传动装置损坏,第二电动力组件中的电机仍然可以作为驱动电机,单独驱动汽车。如果第二电动力组件损坏,该混合动力系统仍然可以使发动机工作和第一电动力组件中的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共同驱动汽车,也可以使第一电动力组件中的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单独驱动汽车,还可以使发动机工作,第一电动力组件中的电机作为发电电机,对电池组进行充电。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混合动力系统,第一电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离合器;第二电动力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离合器;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离合器与第一电机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的另一端与挡位转换行星排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机通过的第二离合器与从动带轮的一侧连接,差速器与从动带轮的另一侧连接;电池组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结合或断开和改变发动机、第一电动力组件、传动装置和第二电动力组件的工作状态,使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包括
传统模式、单电机纯电模式、双电机纯电模式、并联混动模式、串联混动模式、驻车充电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另外,第二电机通过的第二离合器与从动带轮的一侧连接,差速器与从动带轮的另一侧连接,如果第二离合器因为损坏或者其他原因始终处于断开状态,该混合动力系统可以是发动机工作和第一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共同驱动汽车,也可以是第一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单独驱动汽车,还可以是发动机工作,第一电机作为发电电机,对电池组进行驻车充电。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混合动力系统,该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一啮合齿轮组、中间轴和第二啮合齿轮组,从动带轮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啮合齿轮组与中间轴的一端连接;中间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啮合齿轮组与差速器连接。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混合动力系统,该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扭矩减震器,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扭矩减震器与第一离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动力组件、第二电动力组件、挡位转换行星排、传动装置、差速器和电池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金属传送带、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通过所述金属传送带与所述从动带轮传动连接;其中,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电动力组件与所述挡位转换行星排的一端连接;所述挡位转换行星排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带轮连接,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第二电动力组件和所述差速器连接;所述电池组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动力组件和第二电动力组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动力组件和所述差速器设置于所述从动带轮的同一侧,且所述从动带轮通过所述第二电动力组件与所述差速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电动力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离合器;其中,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另一端与所述挡位转换行星排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从动带轮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另一端与所述差速器连接;所述电池组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一啮合齿轮组、中间轴和第二啮合齿轮组,所述第二电机的所述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啮合齿轮组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俊平叶永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