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真空充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804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破真空充气装置,它包括设于真空腔室顶壁外且左右布设的一对上充气组件、设于真空腔室底壁外且与上充气组件相对设置的一对下充气组件以及分设于真空腔室内腔上下部且与上充气组件和下充气组件对应配合的两布气组件;所述上充气组件包括位于真空腔室顶壁上方且水平延伸设置的上水平气道、上端与上水平气道前后端口对应连接且下端与真空腔室内腔连通的上竖向气道以及与上水平气道中部连通且气流口径小于上水平气道内径的上进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破真空充气装置,实现了真空腔室快速破真空,能够避免气流对真空腔室内电池片等产品的激烈冲击,消除电池片等产品破碎现象的发生,以实现连续化生产。现连续化生产。现连续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破真空充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破真空充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伏市场对提升电池片功率和降低制造成本的强烈需求,太阳能电池片镀膜技术不断发展,其对镀膜设备的破真空速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现有的镀膜设备镀膜生产过程中,前、后真空腔室每个生产节拍均需抽真空1次、破真空恢复大气压1次,电池片才能进、出镀膜设备,以完成连续生产。为缩短生产节拍的时间以提高产量,一般是将充气阀的口径做大,气流经充气阀直接充入真空腔室再通过金属挡板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气流仍是速度快、冲击力大,易吹起真空腔室的粉尘,易吹偏、吹碎镀膜载板上放置的电池片,严重影响产量和产品的质量,并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破真空充气装置,实现了真空腔室快速破真空,能够避免气流对真空腔室内电池片等产品的激烈冲击,消除电池片等产品破碎现象的发生,以实现连续化生产。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破真空充气装置,它包括设于真空腔室顶壁外且左右布设的一对上充气组件、设于真空腔室底壁外且与上充气组件相对设置的一对下充气组件以及分设于真空腔室内腔上下部且与上充气组件和下充气组件对应配合的两布气组件;所述上充气组件包括位于真空腔室顶壁上方且水平延伸设置的上水平气道、上端与上水平气道前后端口对应连接且下端与真空腔室内腔连通的上竖向气道以及与上水平气道中部连通且气流口径小于上水平气道内径的上进气阀。
[0006]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07](1)成对上下充气组件对应设置,提高充气效率并降低真空腔室的瞬时气压差,提高充气的平顺与均匀性,并且气道采用弯折设计并且内径大于进气阀口径,使气流在进入气道和气道的变向过程中形成流速削减,从而在提高破空速度的同时,降低气流对真空腔室的冲击。
[0008](2)通过布气板的合理结构设置,气流进入进气腔再从分布合理且总截面面积较大的气孔进入真空腔室内腔,气流流速进一步降低,并保证真空腔室内各个方向和位置的升压过程同步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一种破真空充气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0010]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简图。
[0011]图3是图1的仰视结构简图。
[0012]图4是图1中所示布气组件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一种破真空充气装置,它包括设于真空腔室顶壁外且左右布设的一对上充气组件、设于真空腔室底壁外且与上充气组件相对设置的一对下充气组件以及分设于真空腔室内腔上下部且与上充气组件和下充气组件对应配合的两布气组件;所述上充气组件包括位于真空腔室顶壁上方且水平延伸设置的上水平气道、上端与上水平气道前后端口对应连接且下端与真空腔室内腔连通的上竖向气道以及与上水平气道中部连通且气流口径小于上水平气道内径的上进气阀。
[0014]所述上进气阀的进气口装有上过滤器。
[0015]一对上充气组件之间通过横向气道连通;所述横向气道连接于两上水平气道中部。
[0016]所述上横向气道中部连通有中进气阀,所述中进气阀进气口连接有与压缩干燥空气气源相连的压力控制阀。
[0017]所述下充气组件包括位于真空腔室顶壁下方且水平延伸设置的下水平气道、上端与下水平气道前后端口对应连接且下端与真空腔室内腔连通的下竖向气道以及与下水平气道中部连通且气流口径小于下水平气道内径的下进气阀。
[0018]所述下进气阀的进气口装有下过滤器。
[0019]它还包括设于两下充气组件之间且与真空腔室内腔连通的压力平衡阀。
[0020]所述布气组件包括与上充气组件或下充气组件的充气口对应设置的布气板;所述布气板固定于真空腔室内壁上,且布气板边沿上凸与真空腔室内壁构成进气腔。
[0021]所述布气板的中心正对上充气组件或下充气组件的充气口,布气板设有以布气板为中心由疏到密分布的气孔,气孔的总截面面积大于充气口的截面面积。
[00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破真空充气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0024]一种充气破真空装置,包括真空管道一2、上进气阀一3、真空管道二4、上进气阀二5、真空管道三6、下进气阀三7、真空管道四8、下进气阀四9、横向气道10、中进气阀11、压力控制阀12、布气板13、压力平衡阀14和过滤器15。
[0025]真空管道一2和真空管道二4通过法兰固设于真空腔室1上方,中间连接有横向气道10;真空管道一2连接有上进气阀一3,真空管道二4连接有上进气阀二5,上进气阀一3和上进气阀二5进气口连接有过滤器15;横向气道10连接有中进气阀11,中进气阀11进气口连接有压力控制阀12,压力控制阀12连接有压缩空气CDA。真空管道一2和真空管道二4都由位于真空腔室1顶壁上方且水平延伸设置的上水平气道21、41以及上端与上水平气道21、41前后端口对应连接且下端与真空腔室1内腔连通的上竖向气22、42两部分组成
[0026]真空管道三6和真空管道四8通过法兰固设于真空腔室1下方;真空管道三6连接有下进气阀三7,真空管道四8连接有下进气阀四9,下进气阀三7和下进气阀四9进气口连接有过滤器15;
[0027]真空腔室1内上腔壁和下腔壁分别固设有布气板13。
[0028]布气板13对应真空腔室1充气口设有相应进气腔131,布气板13正对着充气口方向
的位置为圆心,呈发散状由疏到密,按孔间距依次减少的规律钻有若干气孔132,其气孔132总面积大于真空管道的内孔截面积。
[0029]上述技术方案中,经过滤器过滤的气流从进气阀进入在依次经过真空管道时,气流的方向将发生改变。即气流在进入真空腔室的途中将发生方向上的转变,由直线进入的方式转变为弯折进入的方式,气流的流速将减速。
[0030]由于真空管道的截面积比进气阀进气口面积大,气流进入后将减速;由于布气板的小孔总面积大于真空管道的截面积,进入的气流将进一步减速。这使得经过布气板的分流后的气体量能够满足快速破真空的要求,不会出现气流不足的问题。
[0031]钻孔分布合理,使得气体能从各个方向的钻孔同时进入真空腔室,真空腔室内各个方向和位置的升压过程同步性更好。这样真空腔室内各个区域、各个方向之间的瞬时压力差更小。真空腔室内气压接近大气压时,压力控制阀打开,一定量的压缩空气通过气动阀和真空管道进入真空腔室,使得气流对电池片的冲击就更平和、冲击力更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真空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真空腔室顶壁外且左右布设的一对上充气组件、设于真空腔室底壁外且与上充气组件相对设置的一对下充气组件以及分设于真空腔室内腔上下部且与上充气组件和下充气组件对应配合的两布气组件;所述上充气组件包括位于真空腔室顶壁上方且水平延伸设置的上水平气道、上端与上水平气道前后端口对应连接且下端与真空腔室内腔连通的上竖向气道以及与上水平气道中部连通且气流口径小于上水平气道内径的上进气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真空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气阀的进气口装有上过滤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真空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上充气组件之间通过上横向气道连通;所述上横向气道连接于两上水平气道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破真空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向气道中部连通有与压缩干燥空气气源相连的压力控制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真空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充气组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鹏玉张建德徐尔强刘义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