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694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包括外壳、连接件和开伞组件,所述外壳内一端设置有控制腔,所述外壳内另一端设置有装配腔,该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通过气压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感应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当无人机出现故障失控,要自动降落时,气压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将信息传递给开伞控制模块,开伞控制模块控制升高电压,使固体炸药仓引爆,保护盖打开,降落伞本体从装配腔飞到外壳外后打开,提供降落缓冲保护,通过GPS定位模块,方便准确确定无人机位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可反复使用多次。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等。
[0003]电网巡检用的小型无人机已大量配发到输配电一线班组用于日常巡检。多旋翼无人机频繁穿梭于电力线路和密集的树从中,虽然有避障系统,但仍难免意外撞击导线树木,或各种因素导致飞机坠毁。飞机坠落后无法定位寻踪,在森林草堆中难以查找,即使侥幸找到,飞机也都出现解体式毁伤,无法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包括外壳、连接件和开伞组件,所述外壳内一端设置有控制腔,所述外壳内另一端设置有装配腔,所述开伞组件包括开伞控制模块、电池、GPS定位模块、气压传感器、姿态传感器、固体炸药仓、降落伞本体和保护盖,所述控制腔内由下至上依次布置有所述GPS定位模块、电池和开伞控制模块,所述电池为所述GPS定位模块、开伞控制模块、气压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供能,所述装配腔上方设置有开口,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开口相匹配,所述装配腔下方设置有装配槽,所述固体炸药仓与所述装配槽相匹配,所述装配腔侧壁一端设置有所述姿态传感器,所述装配腔侧壁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固体炸药仓、姿态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与所述开伞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装配腔内设置有所述降落伞本体,所述降落伞本体设置在所述固体炸药仓上方,所述连接件设置为两组对称布置在所述外壳两侧。
[0008]为了方便装配保护盖,本技术改进有,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卡块,所述装配槽侧壁上方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合连接,所述卡块和卡槽设置为若干组。
[0009]为了方便装配设备,本技术改进有,所述连件包括连接支架和连接带,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限位孔相匹配。
[0010]为了方便使连接件自锁,本技术改进有,所述连接带两端设置有魔术贴。
[0011]进一步的,为了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无人机,同时提供一定的缓冲保护,本技术改进有,所述连接带具有弹性。
[0012]再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提供缓冲保护,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外壳下方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缓冲垫。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通过气压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感应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当无人机出现故障失控,要自动降落时,气压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将信息传递给开伞控制模块,开伞控制模块控制升高电压,使固体炸药仓引爆,保护盖打开,降落伞本体从装配腔飞到外壳外后打开,提供降落缓冲保护。
[0016]该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保护盖上设置有卡扣与外壳的装配腔内的卡槽相匹配,两者卡合连接,方便装配。
[0017]该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连接件包括连接支架和连接带,连接带上设置有魔术贴,方便装配,连接带具有弹性方便提供缓冲保护,在外壳下方设置有缓冲槽,缓冲槽内设置有缓冲垫,方便进一步提供缓冲保护,通过GPS定位模块,方便准确确定无人机位置。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装配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
[0023]图中:1、外壳;2、控制腔;3、装配腔;4、开伞控制模块;5、电池;6、GPS定位模块;7、气压传感器;8、姿态传感器;9、固体炸药仓;10、降落伞本体;11、保护盖;12、装配槽;13、卡块;14、卡槽;15、连接支架;16、连接带;17、限位孔;18、缓冲槽;19、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5,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包括外壳1、连接件和开伞组件,所述外壳1内一端设置有控制腔2,所述外壳1内另一端设置有装配腔3,所述开伞组件包括开伞控制模块4、电池5、GPS定位模块6、气压传感器7、姿态传感器8、固体炸药仓9、降落伞本体10和保护盖11,所述控制腔2内由下至上依次布置有所述GPS定位模块6、电池5和开伞控制模块4,所述电池5为所述GPS定位模块6、开伞控制模块4、气压传感器7
和姿态传感器8供能,所述装配腔3上方设置有开口,所述保护盖11与所述开口相匹配,所述装配腔3下方设置有装配槽12,所述固体炸药仓9与所述装配槽12相匹配,所述装配腔3侧壁一端设置有所述姿态传感器8,所述装配腔3侧壁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气压传感器7,所述固体炸药仓9、姿态传感器8和气压传感器7与所述开伞控制模块4连接,所述装配腔3内设置有所述降落伞本体10,所述降落伞本体10设置在所述固体炸药仓9上方,所述连接件设置为两组对称布置在所述外壳1两侧。
[0026]所述保护盖11上设置有卡块13,所述装配槽12侧壁上方设置有卡槽14,所述卡块13与所述卡槽14卡合连接,所述卡块13和卡槽14设置为若干组,为了方便装配保护盖11。
[0027]在使用过程中,设备与无人机设置为可拆连接,为了方便装配,所述连件包括连接支架15和连接带16,所述连接支架15与所述外壳1连接,所述连接支架15上设置有限位孔17,所述连接带16与所述限位孔17相匹配。
[0028]在连接带16上设置有魔术贴,无人机设置在连接带16与外壳1之间,通过魔术贴,方便使连接带16与连接支架15自锁,所述连接带16两端设置有魔术贴。
[0029]所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气压和姿态检测的小型无人机智能伞降追踪装置,包括外壳(1)、连接件和开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一端设置有控制腔(2),所述外壳(1)内另一端设置有装配腔(3),所述开伞组件包括开伞控制模块(4)、电池(5)、GPS定位模块(6)、气压传感器(7)、姿态传感器(8)、固体炸药仓(9)、降落伞本体(10)和保护盖(11),所述控制腔(2)内由下至上依次布置有所述GPS定位模块(6)、电池(5)和开伞控制模块(4),所述电池(5)为所述GPS定位模块(6)、开伞控制模块(4)、气压传感器(7)和姿态传感器(8)供能,所述装配腔(3)上方设置有开口,所述保护盖(11)与所述开口相匹配,所述装配腔(3)下方设置有装配槽(12),所述固体炸药仓(9)与所述装配槽(12)相匹配,所述控制腔(2)开伞控制模块集成了所述姿态传感器(8)及气压传感器(7),所述固体炸药仓(9)、姿态传感器(8)和气压传感器(7)与所述开伞控制模块(4)连接,所述装配腔(3)内设置有所述降落伞本体(10),所述降落伞本体(10)设置在所述固体炸药仓(9)上方,所述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彬蔡金林冯振波朱儒强郑孝干潘彬杨毅航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