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小云专利>正文

一种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677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所述管体的表面靠近一端位置处连接有进气管,且管体的表面位于中段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管体的表面位于第一气囊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进气管的上方位于一侧位置处连接有第一注气管,且进气管的上方位于另一侧位置处连接有第二注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实用,在对患者进行食管术后,可将管体缓缓插入患者的食管中,随后,可通过第二注气管向第二气囊中充气,通过第一注气管则可向第一气囊中充气,第二气囊和第一气囊在充满气后,直径均可达到2cm,即可对患者的食管保持扩张,避免因食管的狭窄,而导致患者吞咽困难,甚至无法进食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食管早癌内镜诊治技术逐渐成熟并快速推广应用,但食管ESD术后狭窄问题越来越多见,特别是对于病变范围超过3/4周者,狭窄发生率几乎100%。有些食管术后患者即使通过口服激素预防,狭窄仍有发生。一旦发生食管狭窄,患者即表现为明显的吞咽困难,甚至无法进食。处理食管狭窄仍是临床上的难题,往往需要经过数次甚至数十次的球囊、探条扩张术或放射状切开术,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0003]现有的扩张水囊导管虽预防狭窄效果较好,但在临床应用期间发现水囊重力较大,病人直立位时容易发生移位甚至脱落,且体外牵引对鼻粘膜压迫较明显,患者耐受性不佳,另外,对于外科术后吻合狭窄,该囊体过长,难以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包括管体。管体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一个底端和一个顶端。在管体靠近顶端处连通进气管。在管体的外周向面且沿管体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位于管体的顶端和底端之间。
[0006]一个第一注气管通过进气管的内管穿入管体且连通第一气囊的内腔,一个第二注气管通过进气管的内管穿入管体且连通第二气囊的内腔。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管体的内部可拆卸的设置或能够设置斑马导丝7,斑马导丝7为一种斑马斑马导丝材质的构件。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管体的长度为60cm。管体的材料为一种橡胶材料。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形状均为柱状。第一气囊的柱状延伸长度为5cm。第二气囊的柱状延伸长度为3cm~5cm。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气囊朝向管体的顶端方向的柱状端部为弧形或垂直于管体延伸方向的平面。第二气囊朝向管体的底端方向的柱状端部为弧形或垂直于管体延伸方向的平面。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相对面贴合。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相对面为垂直于管体延伸方向的平面。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外周向面形成一条或多条螺旋压痕。螺旋压痕的延伸方向随柱状延伸方向上升且缠绕于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外
周向面。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外周向直径为φ2cm。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管体的底端端部距离第二气囊的距离为。
[0015]20cm~23cm、23cm~28cm。管体的顶端端部距离第一气囊的距离为。大于40cm。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位于管体内部的第一注气管的外管壁与管体的内管壁固定或一体成型。位于管体内部的第二注气管的外管壁与管体的内管壁固定或一体成型。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便实用,结构简单,在对患者进行食管术后,可将管体缓缓插入患者的食管中,随后,可通过第二注气管向第二气囊中充气,通过第一注气管则可向第一气囊中充气,第二气囊和第一气囊在充满气后,直径均可达到2cm,即可对患者的食管保持扩张,避免因食管的狭窄,而导致患者吞咽困难,甚至无法进食的问题,同时取代了用水囊扩张食管和胃部的方式,避免因受重力较大,导致病人直立位时容易发生移位甚至脱落的问题,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种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一种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中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中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中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中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管体;2、进气管;3、注气管A第一注气管;4、注气管B第二注气管;5、气囊A第一气囊;6、气囊B第二气囊;7、斑马导丝;8、螺旋压痕;11、顶端;12、底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包括管体1。管体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一个底端12和一个顶端11。在管体靠近顶端11处连通进气管2。在管体的外周向面且沿管体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位于管体1的顶端11和底端12之间。
[0025]一个第一注气管3通过进气管2的内管穿入管体1且连通第一气囊5的内腔,一个第二注气管4通过进气管2的内管穿入管体1且连通第二气囊6的内腔。
[0026]在对患者进行食管术后,可将管体1缓缓插入患者的食管中,直到第二气囊6到达患者的胃部,而第一气囊5则位于患者的食管中,随后,可通过第二注气管向第二气囊6中充气,通过第一注气管3则可向第一气囊5中充气,第二气囊6和第一气囊5在充满气后,直径均可达到2cm,即可对患者的食管保持扩张,避免因食管的狭窄,而导致患者吞咽困难,甚至无法进食的问题。
[0027]如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管体1的内部可拆卸的设置或能够
设置斑马导丝7。斑马导丝7为一种斑马斑马导丝材质的构件。斑马斑马导丝在管体1插入患者食管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管体1的长度为60cm。管体1的材料为一种橡胶材料。使管体1的长度与患者的食管长度相适用。
[002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气囊5与第二气囊6的形状均为柱状。第一气囊5的柱状延伸长度为5cm。第二气囊6的柱状延伸长度为3cm~5cm。即可对患者的食管保持扩张,避免因食管的狭窄,而导致患者吞咽困难,甚至无法进食的问题。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的外周向直径为φ2cm。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尺寸均是适当扩充食管的同时,不易从气管内脱落的优选尺寸。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气囊5朝向管体1的顶端11方向的柱状端部为弧形(如图4所示)或垂直于管体1延伸方向的平面。第二气囊6朝向管体1的底端12方向的柱状端部为弧形(如图4所示)或垂直于管体1延伸方向的平面。当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的端部为弧形时,可使第一气囊5和二气囊6在插入患者食管时,更为流畅,避免对患者食管的刮伤。
[00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气囊5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一个底端和一个顶端;在所述管体靠近顶端处连通进气管(2);在所述管体的外周向面且沿所述管体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所述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位于所述管体(1)的顶端和底端之间;一个第一注气管(3)通过所述进气管(2)的内管穿入所述管体(1)且连通所述第一气囊(5)的内腔,一个第二注气管(4)通过所述进气管(2)的内管穿入所述管体(1)且连通所述第二气囊(6)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内部可拆卸的设置或能够设置斑马导丝(7),所述斑马导丝(7)为一种斑马斑马导丝材质的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长度为60cm;所述管体(1)的材料为一种橡胶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5)与所述第二气囊(6)的形状均为柱状;所述第一气囊(5)的柱状延伸长度为5cm;所述第二气囊(6)的柱状延伸长度为3cm~5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5)朝向所述管体(1)的顶端方向的柱状端部为弧形或垂直于所述管体(1)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云丁进
申请(专利权)人:杨小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