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昭达专利>正文

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6118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包括高压涡轮机构主体、高压涡轮外罩、叶轮外罩和主轴结构;所述叶轮外罩设有叶轮吸气口和加压排气口,所述高压涡轮外罩设有高压进气口和涡轮排气口,所述主轴结构与高压涡轮机构主体转动配合;所述高压涡轮外罩整体呈中段鼓起的鼓包结构,靠近高压涡轮机构主体一端还设有环腔结构,所述高压进气口设在环腔结构一侧,所述涡轮排气口设在高压涡轮外罩远离高压涡轮机构主体的一端;所述高压涡轮外罩和叶轮外罩分别安装在高压涡轮机构主体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能够将高压气体的势能转换成机械能后再转换为空气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的利用效率。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涡轮机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涡轮机构是一种可以撷取流体之动能、位能或内能变成机械能的机械机构,传统的涡轮机构通常由连轴和涡轮组成,连轴另一端连接能传递机械能的装置,其对于能源可持续循环的行业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0003]专利技术人设计出一种绿色环动空调,该空调包括室内交换机、空气滤箱、热能升压箱、气动力集能机构、高压涡轮机构、气流阀、电控流量阀、电机和单向传动结构,该空调以高压空气作为热交换载体,并有能量循环系统对多余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使得空调以较低的能耗维持其全程运转;由于目前没有与绿色环动空调相匹配的高压涡轮机构,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专门用于与绿色环动空调配套的高压涡轮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能够将高压气体的势能转换成机械能后再转换为空气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包括高压涡轮机构主体、高压涡轮外罩、叶轮外罩和主轴结构;所述叶轮外罩设有叶轮吸气口和加压排气口,所述高压涡轮外罩设有高压进气口和涡轮排气口,所述主轴结构与高压涡轮机构主体转动配合;所述高压涡轮外罩整体呈中段鼓起的鼓包结构,靠近高压涡轮机构主体一端还设有环腔结构,所述高压进气口设在环腔结构一侧,所述涡轮排气口设在高压涡轮外罩远离高压涡轮机构主体的一端;所述高压涡轮外罩和叶轮外罩分别安装在高压涡轮机构主体两端。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轴结构包括高压连轴、高压涡轮和从动叶轮;所述高压连轴两端分别固定有高压涡轮和从动叶轮,所述高压连轴与高压涡轮机构主体同轴转动配合,所述高压涡轮外罩与高压涡轮间隙配合,所述叶轮外罩与从动叶轮间隙配合。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叶轮外罩整体呈蜗状结构,所述蜗状结构中部设有叶轮吸气口,所述蜗状结构外侧设有加压排气口,蜗状结构中部与蜗状结构外侧之间还设有压气道。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从动叶轮沿高压连轴的轴向末端的剖面呈先大后小的梯形,其展开面是与中轴线呈一定角度的斜轮齿结构,所述从动叶轮整体与蜗状结构中部间隙配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环腔结构长度为鼓包结构长度的 1/8~1/4,所述涡轮排气口长度为鼓包结构长度的1/6~1/3。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涡轮整体呈两端小中间鼓起的花苞状结构,其展开面是与中轴线呈一定角度的斜轮叶和轴向轮叶的组合结构,所述斜轮叶外形与高压涡轮外罩的鼓包结构间隙配合,所述轴向轮叶外形与高压涡轮外罩的环腔结构间隙配
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轴承;所述高压连轴与高压涡轮机构主体之间同轴固定有轴承。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油腔;所述油腔设置在轴承一侧。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的优点为:
[0015]1、主轴结构分为可组装的高压涡轮和从动叶轮能降低维修成本,降低制造工艺的难度,便于制式化生产,而高压涡轮外罩和叶轮外罩与高压涡轮机构主体分离同样具有类似作用;高压涡轮外罩主体主要由鼓包结构和环腔结构组成,高压进气口从环腔结构进入并冲击高压涡轮使其转动,气流做功后顺沿高压涡轮的轮齿结构从末端的涡轮排气口输出气流,鼓包结构与高压涡轮间隙配合,能够高效地转化高压气体的势能为机械能驱动高压涡轮。
[0016]2、叶轮外罩涡状结构的气流管道从外侧最大管径向中部缠绕并逐渐变小,能够对从叶轮吸气口吸入的气流进行逐步增压并通过压气道稳流,并从加压排气口输出符合要求的加压气流。
[0017]3、从动叶轮沿轴末端整体剖面呈先大后小的梯形,能够引导蜗状结构外侧的气流从蜗状结构中部的加压排气口输出,且气流顺沿其末端逐渐变小的轮齿结构流动同样具有增压气流的作用。
[0018]4、高压涡轮外罩主体主要由鼓包结构和环腔结构组成,高压进气口从环腔结构进入并冲击高压涡轮使其转动,气流做功后顺沿高压涡轮的轮齿结构从末端的涡轮排气口输出气流,鼓包结构与高压涡轮间隙配合,能够高效地转化高压气体的势能为机械能驱动高压涡轮。
[0019]5、环腔结构、鼓包结构和涡轮排气口的长度比例可以根据气流的气压大小和使用需求来适当调节。
[0020]6、高压涡轮沿沿轴末端展开面是与中轴线呈一定角度的轴向轮叶和斜轮叶的组合结构,其轴向轮叶在高压气流冲击下带动高压涡轮转动的同时引导气流对斜轮叶进行二次做功,能提高其高压气体势能的利用率。
[0021]7、轴承能支撑主轴结构并保持其回转精度,避免主轴结构与高压涡轮机构主体直接接触转动,能提高主轴结构的使用寿命。
[0022]8、设置在轴承一侧的油腔能储存一定的润滑油,能降低轴承转动时因摩擦阻力造成的磨损。
[0023]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高压涡轮机构的主视剖视图;
[0026]图2为主轴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
[0029]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包括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高压涡轮外罩52、叶轮外罩53和主轴结构;所述叶轮外罩53设有叶轮吸气口531和加压排气口532,所述高压涡轮外罩52设有高压进气口521和涡轮排气口522,所述主轴结构与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转动配合;所述高压涡轮外罩52整体呈中段鼓起的鼓包结构,靠近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一端还设有环腔结构,所述高压进气口521设在环腔结构一侧,所述涡轮排气口522设在高压涡轮外罩52远离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的一端;所述高压涡轮外罩52和叶轮外罩53分别安装在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两端。本实施例中,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整体呈中空管状结构,高压连轴54两端设有轴承57与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同轴转动配合,所述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两端设有分别与高压涡轮外罩52和叶轮外罩53凹凸配合的结构,并通过螺栓相固定;所述高压涡轮外罩主体主要由鼓包结构和环腔结构组成,高压进气口从环腔结构进入并冲击高压涡轮使其转动,气流做功后顺沿高压涡轮的轮齿结构从末端的涡轮排气口输出气流,鼓包结构与高压涡轮间隙配合,能够高效地转化高压气体的势能为机械能驱动高压涡轮。
[0030]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的主轴结构包括高压连轴54、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高压涡轮外罩(52)、叶轮外罩(53)和主轴结构;所述叶轮外罩(53)设有叶轮吸气口(531)和加压排气口(532),所述高压涡轮外罩(52)设有高压进气口(521)和涡轮排气口(522),所述主轴结构与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转动配合;所述高压涡轮外罩(52)整体呈中段鼓起的鼓包结构,靠近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一端还设有环腔结构,所述高压进气口(521)设在环腔结构一侧,所述涡轮排气口(522)设在高压涡轮外罩(52)远离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的一端;所述高压涡轮外罩(52)和叶轮外罩(53)分别安装在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结构包括高压连轴(54)、高压涡轮(55)和从动叶轮(56);所述高压连轴(54)两端分别固定有高压涡轮(55)和从动叶轮(56),所述高压连轴(54)与高压涡轮机构主体(51)同轴转动配合,所述高压涡轮外罩(52)与高压涡轮(55)间隙配合,所述叶轮外罩(53)与从动叶轮(56)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外罩(53)整体呈蜗状结构,所述蜗状结构中部设有叶轮吸气口(5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昭达曾宪越
申请(专利权)人:曾昭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