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听诊训练考试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568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听诊训练考试模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不方便教学且教学效果差。软组织层包覆于支撑架与模拟肋骨的外周,声音模块总成录制有内脏器官病变声音及正常声音,软组织层包括胸部及腹部,软组织层设置有多个听诊区域,听诊区域用于供医护人员使用听诊器贴于听诊区域听诊,听诊区域包括心脏听诊区、肺部听诊区及腹部听诊区,压力发声装置设置于模拟肋骨上,压力发声装置连接声音模块总成,压力发声装置包括扬声器及压力开关,按压模拟肋骨时压力开关触发使扬声器发出内脏器官的病变声音或正常声音,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及控制档片,控制装置设置于第二架体上,控制档片用于切换内脏病变声音及正常声音。教学效果好。教学效果好。教学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听诊训练考试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听诊训练考试模型。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方面,听诊是医生诊断的基本功,医生在病人就诊时一般采用听诊器初步诊断,但是医生需要听诊患者胸腔和腹腔内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这就需要医生对听诊进行反复练习,才能准确的诊断,但由于胸部和腹部皮肤等组织的遮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直接在人体上进行练习,也缺少让学生能够长时间进行学习的听诊教学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听诊训练考试模型。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听诊训练考试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模拟肋骨、软组织层、压力发声装置、控制装置及声音模块总成,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所述模拟肋骨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所述软组织层包覆于支撑架与模拟肋骨的外周,所述声音模块总成录制有内脏器官病变声音及正常声音,所述软组织层包括胸部及腹部,所述软组织层设置有多个听诊区域,所述听诊区域用于供医护人员使用听诊器贴于听诊区域听诊,所述听诊区域包括心脏听诊区、肺部听诊区及腹部听诊区,所述压力发声装置设置于模拟肋骨上,所述压力发声装置连接所述声音模块总成,所述压力发声装置包括扬声器及压力开关,按压所述模拟肋骨时压力开关触发使扬声器发出内脏器官的病变声音或正常声音,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及控制档片,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所述控制档片用于切换内脏病变声音及正常声音。
[0005]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教学训练时,学生将听诊器胸件贴合至软组织层上的听诊区域,可以根据教学训练以及考试需求从心脏听诊区、肺部听诊区及腹部听诊区进行自由选择,然后按下听诊器胸件触发压力发声装置,此时压力开关接收到压力信号将扬声器与声音模块总成对接使得扬声器发出内脏器官的病变声音或正常声音,学生便能够在听诊耳件内听到内脏器官的病变声音或正常声音,达到对学生的教学训练;在需要对学生训练效果考试时,拨动第二架体的控制档片选择每个听诊区域的声音是否正常,然后让学生进行听诊操作并做出听诊结果以达到考试的目的。
[0006]在上述的听诊训练考试模型中,所述心脏听诊区包括心脏第一区、心脏第二区、心脏第三区及心脏第四区,所述肺部听诊区包括肺部第一区、肺部第二区、肺部第三区及肺部第四区。
[0007]在上述的听诊训练考试模型中,所述压力发声装置设置有多个。
[0008]在上述的听诊训练考试模型中,所述压力开关包括按压台、按压架、触点及连接杆,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按压台内。
[0009]在上述的听诊训练考试模型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按压台固定连接,所述按压台
用于供人按下使得连接杆与所述触点抵接。
[0010]在上述的听诊训练考试模型中,所述按压架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使按压台复位。
[0011]在上述的听诊训练考试模型中,所述连接杆为导电材料。
[0012]在上述的听诊训练考试模型中,所述导电材料为铜。
[0013]在上述的听诊训练考试模型中,所述第二架体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用于安装所述控制电路及声音模块总成。
[0014]在上述的听诊训练考试模型中,所述安装台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档片设置于所述控制面板上。
[0015]在上述的听诊训练考试模型中,所述控制档片与所述压力发声装置一一对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教学且教学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压力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支撑架;2、模拟肋骨;3、软组织层;4、压力发声装置;5、控制装置;6、声音模块总成;7、控制电路;8、控制档片;9、压力开关;10、扬声器;11、按压台;12、按压架;13、触点;14、连接杆;15、听诊区域;16、复位弹簧;17、安装台;18、控制面板;19、第一架体;20、第二架体;21、心脏第一区;22、心脏第二区;23、心脏第三区;24、心脏第四区;25、肺部第一区;26、肺部第二区;27、肺部第三区;28、肺部第四区;29、腹部听诊区;30、心脏听诊区;31、肺部听诊区;32、胸部;33、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如图1

图4所示,本听诊训练考试模型包括支撑架1、模拟肋骨2、软组织层3、压力发声装置4、控制装置5及声音模块总成6,支撑架1包括第一架体19及第二架体20,模拟肋骨2设置于第一架体19,软组织层3包覆于支撑架1与模拟肋骨2的外周,声音模块总成6录制有内脏器官病变声音及正常声音,软组织层3包括胸部32和腹部33,软组织层3设置有多个听诊区域15,听诊区域15用于供医护人员使用听诊器贴于听诊区域15听诊,听诊区域15包括心脏听诊区30、肺部听诊区31及腹部听诊区29,压力发声装置4设置于模拟肋骨2上,压力发声装置4连接声音模块总成6,压力发声装置4包括扬声器10及压力开关9,按压模拟肋骨2时压力开关9触发使扬声器10发出内脏器官的病变声音或正常声音,控制装置5包括控制电路7及控制档片8,控制档片8用于切换内脏病变声音及正常声音。
[0024]进一步细说,心脏听诊区30包括心脏第一区21、心脏第二区22、心脏第三区23及心脏第四区24,肺部听诊区31包括肺部第一区25、肺部第二区26、肺部第三区27及肺部第四区28,心脏第一区21、心脏第二区22、心脏第三区23及心脏第四区24分别对应心脏听诊区30域
中二尖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及三尖瓣区;肺部第一区25、肺部第二区26、肺部第三区27及肺部第四区28分别对应左肺上部、左肺下部、右肺上部及右肺下部,贴合实际,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
[0025]进一步细说,压力发声装置4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心脏第一区21、心脏第二区22、心脏第三区23、心脏第四区24、肺部第一区25、肺部第二区26、肺部第三区27、肺部第四区28及腹部听诊区29都对应设置有压力发声装置4;其中,肺部听诊区31内的压力发声装置4设置有呼吸音正常、呼吸音增强、呼吸音减弱、呼吸音消失、干啰音、湿罗音、哮鸣音等;心脏听诊区30内的压力发声装置4设置有心音正常、心音减弱、心脏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并分1

6级、奔马律等;腹部听诊区29内的压力发声装置4则设置有肠鸣音正常、减弱、增强,这样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测试时,可以选择压力发声装置4发出的声音种类达到测试效果,更好的让学生进行听诊训练与测试。
[0026]进一步细说,压力开关9包括按压台11、按压架12、触点13及连接杆14,扬声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听诊训练考试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模拟肋骨(2)、软组织层(3)、压力发声装置(4)、控制装置(5)及声音模块总成(6),所述支撑架(1)包括第一架体(19)及第二架体(20),所述模拟肋骨(2)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19),所述软组织层(3)包覆于支撑架(1)与模拟肋骨(2)的外周,所述声音模块总成(6)录制有内脏器官病变声音及正常声音,所述软组织层(3)包括胸部(32)及腹部(33),所述软组织层(3)设置有多个听诊区域(15),所述听诊区域(15)用于供医护人员使用听诊器贴于听诊区域(15)听诊,所述听诊区域(15)包括心脏听诊区(30)、肺部听诊区(31)及腹部听诊区(29),所述压力发声装置(4)设置于模拟肋骨(2)上,所述压力发声装置(4)连接所述声音模块总成(6),所述压力发声装置(4)包括扬声器(10)及压力开关(9),按压所述模拟肋骨(2)时压力开关(9)触发使扬声器(10)发出内脏器官的病变声音或正常声音,所述控制装置(5)包括控制电路(7)及控制档片(8),所述控制装置(5)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20),所述控制档片(8)用于切换内脏病变声音及正常声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听诊训练考试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脏听诊区(30)包括心脏第一区(21)、心脏第二区(22)、心脏第三区(23)及心脏第四区(24),所述肺部听诊区(31)包括肺部第一区(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贞陈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