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外延层阱工艺方案的SiCMOSFET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5619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外延层阱工艺方案的SiC MOSFET器件,与传统的离子注入形成阱区的工艺相比,掺杂杂质分布的均匀性大大提升,因而进一步带来器件特性上的提高,突出表现在更好的开启电压均匀性,更好的导电通道电阻值的稳定性、可重复性,更低的沟道区噪声,等等,故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采用,就成为了SiC MOS器件生产制造中产品良率,片内片间的均匀性、可重复性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外延的方式得到器件的基本结构,即阱区,因为阱区掺杂杂质的分布的均匀性得到了提升和保证,对于器件的正向和反向特性就都带来了益处;突出表现为SiC MOS器件具备更好的开启电压均匀性,更好的导电沟道的稳定性、可重复性,更低的噪声,更好的漏电和击穿特性。好的漏电和击穿特性。好的漏电和击穿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外延层阱工艺方案的SiC MOSFET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外延层阱工艺方案的SiC MOSFET器件。

技术介绍

[0002]SiC是三代半导体材料之一,具有宽紧带,击穿电场高,载流子饱和迁移率高,热特性极佳等特性,材料属性上的这些特点,令该型材料尤其适合于制作高可靠性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并且有望在新能源的生产和输送,和节能环保的领域,得到重要的应用。
[0003]作为后起的器件,SiC MOS器件主要是仿Si功率MOS器件的工艺制程来进行制造的。MOS器件在构型上,一般分为平面栅和凹槽栅两种,在原始MOS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额外器件结构的方式,又可以引入分裂栅MOS器件,带寄生JFET的器件,带寄生二极管的器件,带测温二极管的器件,等等,以及附加底面的PN结结构后,做成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器件。无论是以上哪种具体的结构形式,器件结构中的阱区,是半导体功率MOS的关键性的一环。对于Si工艺而言,通过离子注入加高温深扩散的步骤(高温扩散一般在1000℃左右),可以很容易地得到阱(对于NMOS器件来说,是P型掺杂的阱),并且技术指标能够得到很好保证。当前SiC MOS器件的制造,阱区也是采用这样的技术,但是又有所变化;由于SiC材料比Si材料更加“坚硬”(材料经带宽度更宽,Si

C键键能更强),注入往往需要高温注入(在500℃下进行),而注入后的退火激活要依赖更高的温度(例如,1500℃),一般地由于设备设施和生产条件的原因,很难做到长时间的高温扩散了,因此高温工艺有,但不是长时间进行的;正是因为通常的生产制造条件下,杂质在SiC材料中无法形成明显可观的扩散,阱区杂质的分布,将主要取决于离子注入这一步,实际的阱区杂质的分布,在微观上是涨落起伏的,掺杂均匀性无法得到保证。如前所述,阱区的掺杂特性,对于MOS器件是关键性的一环,它决定着器件的开启电压等重要的电特性指标,因此需要从制造工艺的角度,来有效地解决MOS器件阱掺杂的均匀性的问题。
[0004]为了得到更好的阱中掺杂杂质分布的均匀性,本专利技术提出通过高温外延来形成阱区的方案。以NMOS器件为例(P沟MOS器件可类推),具体的思路是,在N+/N

型SiC衬底晶圆的基础上,进行高温外延(一般在1500℃以上进行),外延的同时进行P型杂质的掺杂,由此可形成均匀掺杂的P型SiC外延层(因为存在高温环境,工艺时间有比较充分,即便是原始的掺杂不甚均匀,则经历局部微扩散后,也就是从杂质从浓度高出移动到浓度低处,最终的掺杂将变得极为均匀,均匀性的工艺要求得到了保证)。
[0005]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针对性的方案,阱区通过高温外延的方式形成,可以保证器件在阱区掺杂杂质的分布均匀,对于器件的正向和反向特性带来了相应的好处,突出表现为:SiC MOS器件具备更好的开启电压的稳定性,片内

片间测值的均匀性,更好的导电沟道品质及更低的沟道噪声,更好的漏电和击穿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涉及到SiC MOS器件的结构和工艺制程步骤,以NMOS器件为例(P沟MOS器件可类推),具体描述如下:
[0007](1)取N+/N

掺杂的SiC衬底晶圆片(N+型在下,N

型在上,N

型构成功率器件的漂移区),采用高温外延并同时进行掺杂的工艺步骤,制作出一层均匀性掺杂的P型SiC外延层来。
[0008](2)外延后,表面覆盖了一层较N

掺杂浓度为更高的P掺杂层,此时需要将一部分的P外延层刻蚀去掉,以曝露出下方的N

区域来。N

区是MOS器件所要求的,刻蚀的步骤不可省略,由此,本方案中的P掺杂阱区,就只能以一个个孤立的“岛”的形式存在了。
[0009](3)在P型阱区的侧壁上生长栅介质和栅,形成典型的“M

O

S”三叠层(这里,M即栅,O即栅介质,S即P型SiC半导体区,呈现横向的三叠层)。
[0010](4)最后通过“源漏工艺

金属化工艺

电极及钝化工艺”,获得完整的SiC功率MOS器件。
[0011]以上的器件结构构型和工艺,(1)为本专利技术所特有者,(2)、(3)是由(1)决定的,没有大的变更余地,(4)是常规工艺(本专利技术不做权利要求)。
[0012]更为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下文各实施例。
[0013]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外延的方式得到器件阱区,因为阱区掺杂杂质的分布的均匀性得到提升和保证,对于器件的正向和反向特性就都带来了益处;表现为SiC MOS器件具备更好的开启电压均匀性,更好的导电沟道的稳定性、可重复性,更低的噪声,更好的漏电和击穿特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N+型SiC衬底,2.N

型SiC外延层,3.P阱,4.P+接触区,5.源极金属,6.N+源区,7.MOS器件栅,8.栅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
[0017]实施例一
[0018]取一片N+/N

型掺杂的SiC衬底晶圆片(N+型在下,N

型在上,N

型构成功率器件的漂移区),其中N

层厚度为5.8微米,在1600℃高温下,进行SiC外延,外延的同时进行P型掺杂,由此制作出1.0微米厚的P型SiC外延层。
[0019]进行光刻和刻蚀,将不需要的外延层刻蚀掉,剩下的P型SiC区就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岛”,两个P型SiC区之间形成凹槽,槽宽为4.0微米。
[0020]生长栅介质和栅,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保留凹槽处的栅介质与栅,去掉P型阱区上方,中间部位的栅介质和栅。
[0021]通过光刻和离子注入的工艺,对P阱部分进行掺杂,在P阱的表面得到N+区(用作器件的源区)和P+区(用作P阱接地的接触区)。
[0022]后续工艺同常规的功率MOS器件,通过“沉积隔离介质

刻孔

金属化

刻金属




刻钝化

底面工艺及底面电极制作”的工艺步骤,完成MOS器件的制作。
[0023]本实施例实现了一个本专利技术基本型的SiC MOS器件,与传统方法的MOS器件相比,作为器件核心的沟道和沟道的掺杂,现在都由外延P阱的工艺决定,沟道区的制造质量特别是掺杂杂质的分布均匀性大大提升,由此导致器件的通态和关态的性能也得到提高。
[0024]实施例二
[0025]基本步骤同实施例一,但是将那里的“P型”改变为“N型”,而“N型”区改变为“P型”区;在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外延层阱工艺方案的SiC 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MOS器件的沟道区处于阱中,而阱区结构则是通过外延的工艺步骤来制作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外延层阱工艺方案的SiC 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在N+和N

型SiC材料的衬底上(N

为器件的漂移区,在上方;N+区在下方),通过外延的方式生长出P型层,然后将不需要的P型层刻掉,这样在材料表面形成一个个孤立的P型SiC材料的“岛”,是为器件的阱区。其后在P型区的两侧壁上生长栅介质和栅,形成典型的“M

O

S”三叠层(这里,M即栅,O即栅介质,S即P型SiC半导体区)。最后通过“源漏

金属化

电极”的工艺,获得完整的SiC功率MOS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外延层阱工艺方案的SiC 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在P+和P

型SiC材料的衬底上(P

为器件的漂移区,在上方;P+区在下方),通过外延的方式生长出N型层,然后将不需要的N型层刻掉,这样在材料表面形成一个个孤立的N型SiC材料的“岛”,是为器件的阱区。其后在N型区的两侧壁上生长栅介质和栅,形成典型的“M

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世瑛洪旭峰严利人刘志弘宋凯霖王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芯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