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绿化工程的栽植土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54602 阅读:3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绿化工程的栽植土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根据种植植物的种类来选择栽植表层土块的粒径以及栽培表层的厚度,能够避免由于种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植物根部对土壤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土层浅薄,甚至土层无法覆盖植物根部,导致植物根部暴露在外,容易产生坏死,或者植物与土壤的牢固程度较低,容易被风吹倒的问题;通过采用在一份普通土中掺入一份泥炭做成混合土来改良土壤;这样不仅可减轻土基重的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绿化工程的栽植土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栽植土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绿化工程的栽植土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公园建设中,需要栽植大量树木,而在栽植树木之前需要对栽植土进行处理;现有技术中对栽植土的处理还停留在简单处理上,而申请人在四川遂宁市内进行实际栽培土处理和研究时发现,由于此处为典型的盆地丘陵地形,若采用普通的栽植土处理方式容易造成成土效率低,土层浅薄,粘性较重,水土积水严重的问题。
[0003]有鉴于此,遂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绿化工程的栽植土处理方法,能够适应与盆地丘陵地形造就的特殊环境,进而避免土层浅薄,水土积水严重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绿化工程的栽植土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根据栽植植物种类,确定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及表层厚度;
[0007]S2:根据栽植植物种类,对回填于不同栽植区域的栽植土壤分别进行理化处理;
[0008]S3:对栽植土壤进行消毒;对栽植土壤进行改良;
[0009]S4:对栽植基底进行处理,再回填栽植土壤;确定栽植表层与道路的相对位置和栽植土表层的坡度。
[0010]申请发现现有的栽培土处理方式只能适应于普通场景,而对于像盆地丘陵地形等特殊地形而言,现有的栽培土处理方法并不符合要求,即栽植处的植物的生长情况不好。因此申请人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绿化工程的栽植土处理方法,能够适应与盆地丘陵地形,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0011]本方案中的栽植土表层厚度根据具体需要栽植的植物中种类进行设定,若将栽植土表层设置为统一厚度,则可能出现部分土层浅薄的问题,而土层浅薄是在盆地及丘陵地形容易产生的情况,而本方案根据具体的栽植植物的种类进行分区域设置和处理,能够解决土层浅薄的问题;并且栽植土表层土块的粒径也是根据栽植物种类进行设置,这更能适应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特殊环境,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且在盐酸盐类延时组成的土地上,容易出现水土积水严重的情况,因此在栽植土壤回填之前,要对栽植基底进行处理,避免出现栽植基地存在不透水区域,否则会加深水土积水严重的问题,因此可在栽植基底上设置排水管、滤水层或者滤水管等,能够将多余的水排出,解决水土积水严重的问题。因此,本方案能够适应与盆地丘陵地形造就的特殊环境,进而避免土层浅薄,水土积水严重的问题。
[0012]步骤S1中确定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的标准具体为:
[0013]当栽植植物为大、中乔木时,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小于或等于5cm;
[0014]当栽植植物为小乔木、大中灌木、大藤本时,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小于等于4cm;
[0015]当栽植植物为竹类、小灌木、宿根花卉、小藤本时,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小于等于3cm;
[0016]当栽植植物为草坪、草花、地被时,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小于等于2cm;
[0017]步骤S1中确定栽植土表层厚度的标准具体为:
[0018]当栽植植物为乔木且乔木的直径大于等于20cm时,栽植土表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180cm;
[0019]当栽植植物为乔木且乔木的直径小于20cm时,栽植土表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0cm;
[0020]当栽植植物为灌木且灌木的高度大于等于50cm时,栽植土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60cm;
[0021]当栽植植物为灌木且灌木的高度小于50cm时,栽植土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45cm;
[0022]当栽植植物为花卉、草坪或地被时,栽植土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30cm。
[0023]步骤S2具体为:
[0024]对栽植土壤进行处理,控制栽植土壤参数包括:PH值、全盐量、密度、有机质含量、非毛孔隙度、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质地和石砾质量分数。
[0025]步骤S3具体为:
[0026]将原土和泥炭土按照重量比1:1进行配比;对泥炭土经理化处理后,有机质含量为 50%

70%;PH值为5.5

6.5;总养分为1.5%

2.5%。
[0027]一般泥炭土的容重很小,一般干重0.2

0.3克/立方厘米间、湿重在正0.6

0.7克立方厘米间,而普通土壤的容重是1.25

1.75克/立方厘米,湿重约在1.9

2.1克/立方厘米间。由此可以推算出泥炭土在干重时是普通土壤重量的18

20%,而湿重是普通土壤湿重的33%。当然,坡面种植区域不可能全用泥炭。一则全用泥炭土相对成本偏高,二则全用泥炭土的最大缺陷是抗风固根力不够强。因此申请人作出改进:采用在一份普通土中掺入一份泥炭做成混合土来改良土壤。这样不仅可减轻土基重的25

30%,而且也改善了土基的透气性和土基的养分,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0028]而且为了适应盆地和丘陵地形,需要采用土壤以质轻、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保水保肥、疏松不板结和栽培适应性强的轻质土,既要达到种植要求,也要经济。如果全部用轻质土代替普通土壤(原土)有两个不利因素:
[0029](1)防风固定能力不足,乔灌木的栽植和管理受限;
[0030](2)成本较高。
[0031]结合以上两个因素,根据回填土的厚度,在本方案中采用:将普通土壤和泥炭土混合使用,有限度的减小土壤容重和改善土壤质量(以一份普通土壤和一份东北泥炭土按1:1为基础配比)。
[0032]步骤S4具体为:
[0033]消除栽植土基底的范围内的不透水层;回填栽培土壤时,采用分层分段回填,回填土分层铺摊并夯实。
[0034]栽植土表层与道路接壤位置的栽植土表层应低于侧石3cm~5cm;栽植土表层与边口线平直;栽植土表层的坡度为0.3%~0.5%。
[003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36]1、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种植植物的种类来选择栽植表层土块的粒径以及栽培表层的厚度,能够避免由于种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植物根部对土壤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土层浅薄,甚至土层无法覆盖植物根部,导致植物根部暴露在外,容易产生坏死,或者植物与土壤的牢固程度较低,容易被风吹倒的问题。
[0037]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在一份普通土中掺入一份泥炭做成混合土来改良土壤;这样不仅可减轻土基重的25

30%,而且也改善了土基的透气性和土基的养分,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9]实施例1:
[0040]一种用于绿化工程的栽植土处理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绿化工程的栽植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栽植植物种类,确定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及表层厚度;S2:根据栽植植物种类,对回填于不同栽植区域的栽植土壤分别进行理化处理;S3:对栽植土壤进行消毒;对栽植土壤进行改良;S4:对栽植基底进行处理,再回填栽植土壤;确定栽植表层与道路的相对位置和栽植土表层的坡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绿化工程的栽植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确定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的标准具体为:当栽植植物为大、中乔木时,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小于或等于5cm;当栽植植物为小乔木、大中灌木、大藤本时,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小于等于4cm;当栽植植物为竹类、小灌木、宿根花卉、小藤本时,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小于等于3cm;当栽植植物为草坪、草花、地被时,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小于等于2cm;步骤S1中确定栽植土表层厚度的标准具体为:当栽植植物为乔木且乔木的直径大于等于20cm时,栽植土表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80cm;当栽植植物为乔木且乔木的直径小于20cm时,栽植土表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0cm;当栽植植物为灌木且灌木的高度大于等于50cm时,栽植土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6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镈王旭东唐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