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生活污泥产品作为林地施用营养土和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368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城镇生活污泥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城镇生活污泥产品作为林地施用营养土和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环绕型穴施的施用方式,在每棵树木周围一圈进行施用,有益效果是:1、少量多次均匀连年施用污泥,避免了一次性大量集中施用所造成的不能被有效利用、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了林地对污泥的消纳能力。2、树根附近的木质化老根无法有效吸收养分,吸收养分的细嫩根主要集中在树冠投影下方20cm土层下,这种精准施用方式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吸收速率,大大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镇生活污泥产品作为林地施用营养土和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城镇生活污泥处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城镇生活污泥产品作为林地施用的营养土和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城镇生活污泥年产生量以每年10%的速率持续递增,据相关专家统计,到2022年年产量将达到7200

11000万吨,生活污泥的安全处置和再利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城镇生活污泥中含有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如果处置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环境问题。另外一方面,排水污泥中有机质丰富,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N、P、K等营养元素,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将其转化为有机营养土,应用于林地时,它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防止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将城镇生活污泥制成有机营养土应用于林地被认为是当前城镇生活污泥消纳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0003]我国人工林面积广阔,养分需求量大,将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施用于林地及苗圃地,可以为林木提供生长发育必要的养分,同时可以避开人类的食物链,防止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而且林木可以吸收污泥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Cu、Zn、Mn,起到净化作用。因此将污泥产品的林地利用能有效缓解城镇生活污泥的最终处置问题。常见的林地施用方式有撒施、穴施、沟施、环施。但综合污泥的特殊性和林地作业难度考虑,穴施和沟施较为适宜。生活污泥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但是也含有可能不利于环境的重金属等物质。如果可以精准施用,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节约成本,还能大大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目前大多数施肥方式都是一次性施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树木生长发育有利、环境风险较低的污泥处置方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城镇生活污泥产品作为林地施用营养土的应用。
[0006]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该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包括:
[0007]采用环绕型穴施的施用方式,在每棵树木周围一圈进行施用;
[0008]第一次施用:在每棵树木呈中心对称的两端的第一施肥穴和第二施肥穴进行第一次施用;
[0009]第二次施用:在每棵树木呈中心对称的两端的第三施肥穴和第四施肥穴进行第二次施用;第三施肥穴和第四施肥穴的连线与第一施肥穴和第二施肥穴的连线垂直;
[0010]第三次施用:在每棵树木呈中心对称的两端的第五施肥穴和第六施肥穴进行第三次施用;第五施肥穴和第六施肥穴的连线与第一施肥穴和第二施肥穴的连线的夹角为40
°
~50
°

[0011]第四次施用:在每棵树木呈中心对称的两端的第七施肥穴和第八施肥穴进行第四次施用;第七施肥穴和第八施肥穴的连线与第五施肥穴和第六施肥穴的连线垂直。
[0012]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中,每次施用的间隔时间为300~400d。
[0013]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中,施用的最近位置在距离树的滴水线位置的55~65cm处。
[0014]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中,各个施肥穴的宽度为25~35cm。
[0015]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中,各个施肥穴的深度为25~35cm。
[0016]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中,每次施用后,还包括:在远离树木的一端、距施肥穴18~22cm处进行土壤取样,检测施用后周围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情况。所述重金属包括铜、锌、镉和汞中的至少一种。
[0017]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中,每次施用后,还包括:测量树木的生长生理指标,以此来检验施用后树木养分吸收情况。所述生长生理指标包括胸径、树高、冠幅投影、Chla、Chlb、叶片N、叶片P和叶片K中的至少一种。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少量多次均匀连年施用污泥,避免了一次性大量集中施用所造成的不能被有效利用、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了林地对污泥的消纳能力。
[0020]2、树根附近的木质化老根无法有效吸收养分,吸收养分的细嫩根主要集中在树冠投影下方20cm土层下,这种精准施用方式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吸收速率,大大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
[0021]3、施用后并没有出现之前考虑的重金属严重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而是显著改善了林木的生长和生理状况,林木胸径、树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显著提高,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0022]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
[0024]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污泥林用穴施示意图。
[0025]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污泥林用连续穴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参见图1、图2:
[0028]按照附图中的施用顺序,采用环绕型穴施的施用方式,在每棵树木周围一圈进行施用;
[0029]第一次施用:在每棵树木呈中心对称的两端的第一施肥穴和第二施肥穴进行第一次施用;
[0030]第二次施用:在每棵树木呈中心对称的两端的第三施肥穴和第四施肥穴进行第二次施用;第三施肥穴和第四施肥穴的连线与第一施肥穴和第二施肥穴的连线垂直;
[0031]第三次施用:在每棵树木呈中心对称的两端的第五施肥穴和第六施肥穴进行第三次施用;第五施肥穴和第六施肥穴的连线与第一施肥穴和第二施肥穴的连线的夹角为45
°

[0032]第四次施用:在每棵树木呈中心对称的两端的第七施肥穴和第八施肥穴进行第四次施用;第七施肥穴和第八施肥穴的连线与第五施肥穴和第六施肥穴的连线垂直。
[0033]其中,每次施用的间隔时间为一年;施用的最近位置在距离树的滴水线位置的60cm处(施用的距离根据树木的滴水线到树干轴心的距离而定);各个施肥穴的宽度为30cm、深度为30cm。
[0034]其中,施用的过程为:在挖出的深度和宽度均为30cm左右的施肥穴中埋入适量污泥产品,并覆土。
[0035]测试项目为: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城镇生活污泥产品作为林地施用营养土的应用。2.一种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其特征在于,该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包括:采用环绕型穴施的施用方式,在每棵树木周围一圈进行施用;第一次施用:在每棵树木呈中心对称的两端的第一施肥穴和第二施肥穴进行第一次施用;第二次施用:在每棵树木呈中心对称的两端的第三施肥穴和第四施肥穴进行第二次施用;第三施肥穴和第四施肥穴的连线与第一施肥穴和第二施肥穴的连线垂直;第三次施用:在每棵树木呈中心对称的两端的第五施肥穴和第六施肥穴进行第三次施用;第五施肥穴和第六施肥穴的连线与第一施肥穴和第二施肥穴的连线的夹角为40
°
~50
°
;第四次施用:在每棵树木呈中心对称的两端的第七施肥穴和第八施肥穴进行第四次施用;第七施肥穴和第八施肥穴的连线与第五施肥穴和第六施肥穴的连线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友好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利用处置方式,其中,每次施用的间隔时间为300~400d。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友好型城镇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清棋祁文俊张晓娟崔超彭祚登熊建军马富亮李海洋白家云杨文斌姚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