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531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01
防止从开阀的排出阀喷射的高温的废气引起的安全性的降低。组电池将耐热间隙(8)连结于电池块的端部并容纳于电池外壳(2)中,该电池块配置了多列在端面具有排出阀的电池单体(1)。电池块在连结了耐热间隙(8)的第一端部配置有电池单体(1)的阀侧端面(1a)。耐热间隙(8)具备:在与电池块端面(10a)之间设置第一排出间隙(15A)的闭塞板(31);连结于闭塞板(31)的周围,且在与电池块外周之间设置第二排出间隙(15B)的周壁(32);以及配置于相邻的电池单体端面之间,且将第一排出间隙(15A)划分为各个电池单体(1)的端面的间隔壁(33),向阀侧端面(1a)排出的废气穿通由第一排出间隙(15A)与第二排出间隙(15B)所构成的排出间隙(15),并从排气开口向外部排气。排气开口向外部排气。排气开口向外部排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组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可充电的电池内置于电池外壳的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被用作电气设备的电源的组电池,进一步谋求高输出化,采用每单位体积的效率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等非水系电解液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为高输出,但另一方面,内压有时会因某种原因而上升。为了确保电池的针对内压上升的安全性,设置有以设定压力开阀来防止破裂的排出阀。(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2119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排出阀在内压高于设定压力的状态下开阀,但在该状态下电池处于异常的发热状态,因此从开阀后的排出阀猛烈地喷出高温的气体。内置该电池单体的组电池难以将从电池单体猛烈地喷射出的高温的废气安全地向外部排出。特别是,从作为非水系电解液二次电池的锂离子电池的排出阀喷射的废气为400℃以上这样的异常的高温,而且被猛烈地喷射,因此,若废气以较高的温度排出到外部,则有各种各样的弊端。进而,从电池单体的排出阀喷出的超高温的废气在电池外壳的内部将其他电池单体加热而成为诱发热失控的原因。电池外壳内的热失控的诱发飞跃性地增大所产生的热能,从而阻碍安全性。
[0008]本专利技术是以防止以上的弊端为目的而被开发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从开阀的排出阀喷射的高温的废气导致的安全性的降低的组电池。r/>[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某方式的组电池具备:将在端面具有在内压超过设定压力时开阀的排出阀的电池单体配置多列而成的电池块;连结于电池块的端部而成的耐热间隙;以及容纳电池块且具有将排出阀的废气向外壳外排气的排气开口的电池外壳。电池块在将耐热间隙连结而成的第一端部配置电池单体的设置有排出阀而成的阀侧端面。耐热间隙具备:与电池块端面之间设置第一排出间隙来进行配置而成的闭塞板;与闭塞板的周围连结,且在与电池块外周之间设置第二排出间隙来进行配置而成的周壁;以及配置于闭塞板的电池块端面侧即相邻的电池单体端面之间,并将第一排出间隙划分为各个电池单体的端面而成的间隔壁,向电池单体的阀侧端面排出的废气穿通由第一排出间隙与第二排出间隙构成的排出间隙,且从排气开口向外部排气。
[0011]‑
专利技术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的组电池能够抑制从电池单体的排出阀喷射的高温的废气造成的弊端来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电池的立体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的组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0015]图3是图2所示的组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4是图1所示的组电池的IV

IV线剖视图。
[0017]图5是图4所示的组电池的V

V线剖视图。
[0018]图6是图1所示的组电池的VI

VI线剖视图。
[0019]图7是表示耐热间隙与电池块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电池具备:电池块,将在端面具有排出阀的电池单体配置为多列而成,该排出阀的内压超过设定压力时开阀;耐热间隙,与电池块的端部连结而成;以及电池外壳,容纳电池块且具有将排出阀的废气向外壳外进行排气的排气开口。电池块在将耐热间隙连结而成的第一端部配置电池单体的设置排出阀而成的阀侧端面。耐热间隙具备:闭塞板,在与电池块端面之间设置第一排出间隙来进行配置而成;周壁,与闭塞板的周围连结,且在与电池块外周之间设置第二排出间隙来进行配置而成;以及间隔壁,配置于闭塞板的电池块端面侧即相邻的电池单体端面之间,将第一排出间隙划分给各个电池单体的端面而成,由此向电池单体的阀侧端面排出的废气穿通由第一排出间隙与第二排出间隙构成的排出间隙,并从排气开口向外部排气。
[0021]以上的组电池消除从开阀的排出阀喷射的高温的废气带来的弊端,以确保高安全性。这是因为,以上的组电池能使从排出阀喷射的高温的废气与耐热间隙碰撞而使能量衰减,进而控制流动方向来进行排气。其特征在于,以上的组电池将在多列配置有电池单体的电池块的第一端部作为设置了电池单体的排出阀的阀侧端面,将耐热间隙连结于该端部,在该耐热间隙,在与电池块端面之间设置第一排出间隙并配置闭塞板,在闭塞板的周围设置周壁,在该周壁与电池块外周之间设置第二排出间隙,进而,在闭塞板的电池块端面侧,在相邻的电池单体端面之间设置间隔壁,利用该间隔壁将第二排出间隙按各个电池单体的每个端面进行划分,将向电池单体的阀侧端面排出的废气穿通第一排出间隙和第二排出间隙并进行排气。特别是,以上的组电池在配置于电池块的端部的确定的电池单体热失控而喷出高温的废气的状态下,将从端面排出的废气向由间隔壁划分出的第一排出间隙喷出,并向第二排出间隙引导。该耐热间隙将高温的废气从第一排出间隙向第二排出间隙引导,使能量衰减后进行排气,但不会在未热失控的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端面流动。特别是,不会使刚刚喷出之后的超过400℃的高温的废气在未热失控的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端面上流动,而向外部排气。因此,一边防止电池单体的热失控的诱发,一边使废气的动能与热能双方衰减后而向外部排气。
[0022]进而,以上的组电池将耐热间隙连结于电池块,能防止热失控的诱发,能使废气的能量衰减并向外部排出,因此还实现组装简单、能高效地大量生产的优点。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组电池中,电池块具备将电池单体配置于固定位置而成的电池保持架,且将第二排出间隙设置于周壁与电池保持架之间。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组电池中,电池保持架与电池外壳为塑料制,耐热间
隙是耐热温度比电池保持架及电池外壳高的塑料制,利用塑料将闭塞板、周壁与间隔壁成型为一体构造。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电池中,将耐热间隙设为由耐热纤维加强而成的纤维强化塑料。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组电池中,将耐热纤维设为无机纤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组电池中,电池块在第一端部的端面中具备将相邻的电池单体连接而成的引线板,间隔壁的前端缘与引线板的表面接触。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组电池中,将电池单体设为圆筒电池。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组电池中,将间隔壁配置于能形成在相邻的圆筒电池的外周的低洼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组电池中,将电池单体设为非水系电解液二次电池。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组电池中,将电池单体没为锂离子电池。
[0030]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确定的方向、位置的用语(例如,“上”、“下”及包括这些用语的其他用语),但这些用语的使用是为了使参照附图的专利技术的理解变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组电池,具备:电池块,构成为将在端面具有排出阀的电池单体配置为多列,所述排出阀在内压超过设定压力时开阀;耐热间隙,构成为与所述电池块的端部连结;以及电池外壳,容纳所述电池块,且具有将所述排出阀的废气向外壳外排气的排气开口,所述组电池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块在将所述耐热间隙连结而成的第一端部配置所述电池单体的设置有排出阀而成的阀侧端面,所述耐热间隙具备:闭塞板,构成为在与所述电池块端面之间设置第一排出间隙来进行配置;周壁,构成为与所述闭塞板的周围连结,且在与所述电池块外周之间设置第二排出间隙来进行配置;以及间隔壁,构成为配置于所述闭塞板的电池块端面侧即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端面之间,并将所述第一排出间隙划分为各个电池单体的端面,所述组电池构成为:向所述电池单体的阀侧端面排出的废气穿通由所述第一排出间隙与所述第二排出间隙构成的排出间隙,且从所述排气开口向外部排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块具备构成为将所述电池单体配置于固定位置的电池保持架,所述第二排出间隙构成为设置在所述周壁与所述电池保持架之间。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若林健明竹田宪作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