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369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动力电池,包括电芯和电池箱,电池箱具有容置腔,电池箱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上箱体盖设于下箱体上,电芯固定于下箱体上以位于该容置腔内。下箱体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泄压通道和第二泄压通道,下箱体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周向方向的侧梁,第一泄压通道设置于底板上,第二泄压通道设置于侧梁内且能够与外界连通,电芯设置于底板上,且泄压阀朝向第一泄压通道设置。当电芯发生热失控时,有害物质可直接喷发入第一泄压通道,并经第二泄压通道排出电池箱外,降低热扩散在电池箱内的蔓延速度,提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能够在电芯热失控时,及时将有害物质排出。物质排出。物质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是车辆的核心部件,但随着电池系统中电芯能量密度的提高,导致电芯的热失控风险增大,当电芯的热失控到达一定的温度之后,就会出现不可控的状态,导致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直线上升,燃烧爆炸。
[0003]即使车辆通常会安装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芯进行散热降温,但是并不能完全阻止电芯发生热失控,电芯在局部出现热失控后,会快速蔓延至整个电池系统。电池箱上盖通常采用轻量化设计,或采用塑料材质或使用薄壁冲压金属,导致电池箱上盖在朝向乘员舱的方向耐高温能力降低,一旦发生热失控,有毒高温的气体或火焰会迅速突破电池箱的外壳向乘员舱扩散,降低乘员舱成员的生存几率。
[0004]因此,亟需一种动力电池及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能够在电池热失控发生时,及时将有害物质疏导出电池箱外,提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
[0006]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动力电池,包括:
[0008]电芯,设有泄压阀;
[0009]电池箱,具有容置腔,所述电池箱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所述上箱体盖设于所述下箱体上,所述下箱体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泄压通道和第二泄压通道,所述下箱体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周向方向的侧梁,所述第一泄压通道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泄压通道设置于所述侧梁内且能够与外界连通,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泄压阀朝向所述第一泄压通道设置。
[0010]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n组安装梁,每组所述安装梁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所述安装梁,每组所述安装梁中至少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梁之间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泄压通道,一组所述安装梁用于固定一组所述电芯,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横跨设置在所述安装梁上,以使所述泄压阀朝向所述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0011]可选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贯通槽,每个所述贯通槽均设置于每组所述安装梁中至少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梁之间,且所述贯通槽相对所述泄压阀设置。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泄压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泄压通道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第一泄压通道的两端均连通于所述第二泄压通道。
[0013]可选地,所述侧梁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二泄压通道设置于所述侧梁的腔体内,所述
侧梁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泄压通道数量一致的泄压孔,所述第一泄压通道通过所述泄压孔连通于所述第二泄压通道。
[0014]可选地,所述侧梁的腔体包括不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下腔体通过所述泄压孔连通于所述第一泄压通道。
[0015]可选地,所述侧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仅贯通所述上腔体设置。
[0016]可选地,所述动力电池还包括防爆阀,所述防爆阀于所述电池箱外连通所述第二泄压通道设置。
[0017]可选地,所述泄压阀设置于所述电芯顶部,所述电芯倒置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能够在电池热失控发生时,及时将有害物质疏导出电池箱外,延长逃生时间,保证乘员安全。
[0019]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20]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动力电池,包括电芯和电池箱,电池箱具有容置腔,电池箱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其中上箱体为具有开口朝下的空腔结构,上箱体盖设于下箱体上,电芯固定于下箱体上以位于该容置腔内。下箱体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泄压通道和第二泄压通道,另外,下箱体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周向方向的侧梁,第一泄压通道设置于底板上,第二泄压通道设置于侧梁内且能够与外界连通,电芯设置于底板上,且泄压阀朝向第一泄压通道设置。当电芯发生热失控时,有害物质可直接喷发入第一泄压通道,并经第二泄压通道排出电池箱外,降低热扩散的蔓延速度,提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
[002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其能够在电芯热失控时,及时将有害物质排出,延长逃生时间。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的爆炸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第一视角的剖视图(无上箱体);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第二视角的剖视图(无上箱体)。
[0027]图中:
[0028]1、电芯;2、上箱体;3、下箱体;31、底板;311、上底板;312、下底板;313、加强筋;32、侧梁;321、上腔体;322、下腔体;323、泄压孔;4、安装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
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4]为了在外界不可抗力导致电池包热失控后,有效遏制电池包热失控的恶化和蔓延,最大程度的降低对车辆内乘员造成的伤害,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能够在不增加电池系统总重量的前提下,设置泄压通道,以及时将热失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定向排向外部,降低热扩散的蔓延速度,阻止其向车辆的乘员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1),设有泄压阀;电池箱,具有容置腔,所述电池箱包括下箱体(3)和上箱体(2),所述上箱体(2)盖设于所述下箱体(3)上,所述下箱体(3)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泄压通道和第二泄压通道,所述下箱体(3)包括底板(31)和设于底板(31)周向方向的侧梁(32),所述第一泄压通道设置于所述底板(31)上,所述第二泄压通道设置于所述侧梁(32)内且能够与外界连通,所述电芯(1)设置于所述底板(31)上,且所述泄压阀朝向所述第一泄压通道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1)上设置有n组安装梁(4),每组所述安装梁(4)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所述安装梁(4),每组所述安装梁(4)中至少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梁(4)之间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泄压通道,一组所述安装梁(4)用于固定一组所述电芯(1),所述电芯(1)沿所述第一方向横跨设置在所述安装梁(4)上,以使所述泄压阀朝向所述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1)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贯通槽,每个所述贯通槽均设置于每组所述安装梁(4)中至少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梁(4)之间,且所述贯通槽相对所述泄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李玉军侯艳丽李鸿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