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502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车辆,所述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换热器和冷却器,所述换热器具有换热器进口以及换热器出口,所述换热器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冷却器具有冷却器进口和冷却器出口,所述冷却器进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冷却器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以及所述换热器进口相连。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废气循环系统,该废气循环系统中设置有冷却器,冷却器出口分别与换热器进口和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部分冷却器出口的废气能够进入换热器进行两次冷却,有效地降低了废气进入发动机内的实际温度,使废气在发动机内可以充分燃烧,更好地实现了发动机的稀薄燃烧。更好地实现了发动机的稀薄燃烧。更好地实现了发动机的稀薄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传统车辆的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经过冷却器冷却后直接进入发动机内进行二次燃烧,但经过冷却器冷却后的废气温度可能仍然具有很高的温度,使废气进入发动机的温度难以满足发动机的要求,从而造成废气燃烧不够充分,降低废气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该废气循环系统中设置有冷却器,冷却器出口分别与换热器进口和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部分冷却器出口的废气能够进入换热器进行两次冷却,有效地降低了废气进入发动机内的实际温度,使废气在发动机内可以充分燃烧,更好地实现了发动机的稀薄燃烧。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用于上述废气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废气循环系统的车辆。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换热器和冷却器,所述换热器具有换热器进口以及换热器出口,所述换热器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冷却器具有冷却器进口和冷却器出口,所述冷却器进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冷却器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以及所述换热器进口相连。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该废气循环系统中设置有两条支路,废气可以通过两条支路分别进入发动机内,其中,第二支路上的废气经过两次冷却,有效地降低了废气进入发动机内的温度,使废气在发动机内的燃烧更加充分,大大提高了废气的利用率,减小了废气的排放。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具有与大气连通的过滤器第一进口、与所述冷却器出口相连的过滤器第二进口以及与所述换热器进口相连的过滤器出口。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还包括:调控阀,所述调控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以及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冷却器出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过滤器第二进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的开度与所述第三阀口的开度可调。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混合腔以及分别与所述混合腔连通的所述过滤器第一进口和所述过滤器第二进口。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过滤器进口与所述混合腔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件,所述过滤器出口与所述混合腔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件。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还包括:尾气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却器进口之间。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废气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冷却器出口废气温度、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气体温度以及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含氧量调整所述冷却器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之间的气体流量和/或所述冷却器出口与所述换热器进口之间的气体流量。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废气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根据冷却器出口废气温度、发动机的进气口气体温度以及发动机的排气口含氧量,调整冷却器出口与发动机的进气口之间的气体流量和/或冷却器出口与换热器进口之间的气体流量,从而控制废气进入第二支路中的流量,使废气进入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可以满足发动机的要求。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冷却器出口废气温度升高或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气体温度升高或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含氧量升高,则提高所述冷却器出口与所述过滤器第二进口之间的气体流量。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气体温度小于目标值,则所述过滤器第二进口与所述冷却器出口断开。
[0017]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废气循环系统,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废气循环系统,该废气循环系统可根据发动机的进气需求,以控制由冷却器直接进入发动机的废气流量,使部分废气可通过换热器进行二次冷却,以使废气进入发动机的实际温度满足发动机的要求,同时可以减少冷却器散入水冷系统的热量,且车辆上的废气循环系统可以根据发动机的需求,精准地控制废气的进入量,以实现稀薄燃烧,提高了车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减少了车辆的污染,提升了车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001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废气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器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废气循环系统100,
[0025]发动机110,换热器120,冷却器130,过滤器140,过滤器第二进口141,壳体142,
[0026]第一过滤件143,第二过滤件144,混合腔145,过滤器出口146,调控阀150,
[0027]尾气处理装置160,三元催化器161,后处理162,
[0028]第一涡轮增压器101,第二涡轮增压器102,控制器103,温度传感器104。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相关技术中,传统车辆的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经过冷却器冷却后直接进入发动机内进行二次燃烧,但经过冷却器冷却后的废气温度可能仍然具有很高的温度,使废气进入发动机的温度难以满足发动机的要求,从而造成废气燃烧不够充分,降低废气的利用效率。
[0031]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100。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100包括发动机110、换热器120和冷却器130,换热器120具有换热器进口以及换热器120,换热器120与发动机110的进气口相连;冷却器130具有冷却器进口和冷却器出口,冷却器进口与发动机110的排气口相连,冷却器出口与发动机110的进气口以及换热器进口相连。
[0033]换热器120中混合气体可以通过换热器出口进入发动机110的进气口,并通过发动机110的进气口进入发动机110内进行燃烧,发动机110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发动机110的排气口排出,排气口与冷却器进口相连,则发动机110产生的废气依次经过排气口、冷却器进口进入冷却器130内,并在冷却器130内进行冷却,经过冷却器130冷却后的废气由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换热器进口以及换热器出口,所述换热器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具有冷却器进口和冷却器出口,所述冷却器进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冷却器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以及所述换热器进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具有与大气连通的过滤器第一进口、与所述冷却器出口相连的过滤器第二进口以及与所述换热器进口相连的过滤器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控阀,所述调控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以及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冷却器出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过滤器第二进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的开度与所述第三阀口的开度可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混合腔以及分别与所述混合腔连通的所述过滤器第一进口和所述过滤器第二进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废气循环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彤温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