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428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发泡座椅靠背发泡成型,在发泡座椅靠背上开槽,槽的内壁开设通孔,通孔的直径大小范围在15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申请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久坐成了现代人的通病。上学的学生,上班的白领,开长途的司机等等领域的人,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且长时间人体接触发泡座椅靠背的部分会产生大量的热。如今发泡技术越来越成熟,许多座椅都会采用发泡座椅靠背,同时,为了减少久坐后发泡座椅靠背的热量堆积,通常会在发泡座椅靠背上设置通风腔,并配合风机的安装来实现发泡座椅靠背的散热功能。
[0003]参照图1,相关技术中,将发泡座椅靠背内部开设通风腔,且在通风腔内填充包裹好的风机,通风腔贯穿整个发泡座椅靠背至发泡座椅靠背的前部。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泡座椅靠背的通风腔体积过大,为了减少噪音,风机的功率通常较小,这使得单位体积内的通风量少,从而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发泡座椅靠背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包括设于发泡座椅靠背的通风结构和封闭组件;所述通风结构包括开设于发泡座椅靠背的背部的凹槽和开设于所述发泡座椅靠背上的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自发泡座椅靠背前部贯通至凹槽;所述封闭组件设置于发泡座椅靠背的背部,所述封闭组件用于封闭凹槽的槽口,所述封闭组件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用于与风机的风口连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泡座椅靠背设置通孔和凹槽,风机能够将凹槽内的空气抽出或送入外部空气,由于人体接触发泡座椅靠背的部位有通孔,所以人体散发出的热量能被流动的空气带走,达到给人体散热的效果。在使用同等功率的风机时,采用通孔的设置减小了风道在发泡座椅靠背上散热口的截面面积,增大了单位面积的风速,从而能够提高散热的效果。
[0008]可选的,所述封闭组件包括:防风布,所述防风布设置于发泡座椅靠背的背部表面,且所述防风布与凹槽之间形成容置腔室,所述通风孔设置于防风布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采用防风布覆盖凹槽槽口以达到将凹槽槽口封闭的作用,结构轻巧,便于实现与发泡座椅靠背的安装固定,从而有利于防止外部空气流通于内,且与凹槽之间形成一个风腔,减少空气流动量的损耗,稳定散热效果。
[0010]可选的,所述凹槽设置为U形槽,所述U形槽开口沿发泡座椅靠背竖向向下,所述U形槽左右对称,且所述U形槽居中设置于发泡座椅靠背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凹槽设置为U形槽,一方面减少了开槽的空间,提高了
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U形槽贴合人体接触发泡座椅靠背的部分,符合人体工学;其次,减小了总通风体积,增大了单位体积的通风量,能够提高散热的效果;而且开槽的空间不大,使得发泡座椅靠背的承托结构几乎不变,承托能力几乎不变,表现为椅子的舒适度不变的同时提高散热功能。
[0012]可选的,所述封闭组件还包括透气支撑件,所述透气支撑件处于容置腔室内,所述透气支撑件贴合U形槽的内壁,且供防风布抵接。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透气支撑件贴合U形槽的内壁,且抵接防风布;容置腔室是一个密封的空间,而且防风布呈柔性,可能会出现防风布落入凹槽,堵住通孔的情况,导致通气效果降低,散热效果不佳。而透气支撑件一方面能够贴合凹槽防止防风布落入凹槽,起到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透气支撑件的风阻小,相对于其他材料,能够减少空气在流动过程的消耗。
[0014]可选的,风道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连接于防风布,所述密封圈的尺寸适配于所述通风孔的尺寸。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风机功率大小不同,形状规格也不同,因此风口大小尺寸也不相同。为了减少风机安装后出现缝隙的情况,设置尺寸合适的密封圈连接防风布,使得风机口大小契合风口大小,来保持良好通风效果。
[0016]可选的,所述U形槽包括:弯曲段和直线段,所述弯曲段设置于直线段竖向的上方,所述直线段设为两组,两组所述直线段分别连接所述弯曲段的两端,所述防风布的通风孔连通至U形槽的弯曲段。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面说明过U形槽是呈中线对称的,风机连通于弯曲段一方面能够保证U形槽沿轴线两边对称的部位通风效果相同,另一方面避免U形槽某一段风路变长,通风效果不佳。
[0018]可选的,所述U形槽的直线段与发泡座椅靠背宽度中线的距离为30mm

150mm。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人体接触发泡座椅靠背的部位大致位于离中线30mm

150mm范围之内,因此U形槽这样设置更符合人体工学;如果发泡座椅靠背其他位置开槽,额外的空间利用不仅可能会损坏发泡座椅靠背的支撑结构,而且散热效果也不是最佳。
[0020]可选的,所述发泡座椅靠背上的通孔分布密度由上而下逐渐变大。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人体在接触发泡座椅靠背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这个范围,而且由于人体自身的血液流通情况,越靠近尾椎部,血液流通得越慢,因此人体尾椎部要求的散热条件更高;基于这种人体现象,通孔分布的密度也与之配合设置,设置更多的通孔从而达到散热效果更好,达到一个更符合人体工学的散热效果。
[0022]可选的,所述通孔为圆孔,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在15mm

30mm。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次试验测试,测试出通孔的直径在15mm

30mm范围之间的通风效果最好,通风效果越好说明散热效果越好。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发泡座椅靠背承托能力稳定和风机功率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发泡座椅靠背的散热效果。
[0025]2.散热位置精准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
技术介绍
参考图。
[0027]图2是本申请爆炸视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后视图。
[0029]图4是本申请前视图。
[0030]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通风结构;2、封闭组件;3、通风孔;4、风机;11、凹槽;12、通孔;21、防风布;22、透气支撑件;23、密封圈;111、U形槽;1111、弯曲段;1112、直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附图5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例公开了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用于提高发泡座椅靠背的散热。
[0034]参照图2和图3,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包括设于发泡座椅靠背的通风结构1和封闭组件2,其中,通风结构1包括开设于发泡座椅靠背的背部的凹槽11和开设于所述发泡座椅靠背上的若干通孔12,通孔12自发泡座椅靠背前部贯通至凹槽11;封闭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发泡座椅靠背的通风结构(1)和封闭组件(2);所述通风结构(1)包括开设于发泡座椅靠背的背部的凹槽(11)和开设于所述发泡座椅靠背上的若干通孔(12),所述通孔(12)自发泡座椅靠背前部贯通至凹槽(11);所述封闭组件(2)设置于发泡座椅靠背的背部,所述封闭组件(2)用于封闭凹槽(11)的槽口,所述封闭组件(2)上设置有通风孔(3),所述通风孔(3)用于与风机(4)的风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组件(2)包括:防风布(21),所述防风布(21)设置于发泡座椅靠背的背部表面,且所述防风布(21)与凹槽(11)之间形成容置腔室,所述通风孔(3)设置于防风布(2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设置为U形槽(111),所述U形槽(111)开口沿发泡座椅靠背竖向向下,所述U形槽(111)左右对称,且所述U形槽(111)居中设置于发泡座椅靠背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发泡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组件(2)还包括透气支撑件(22),所述透气支撑件(22)处于容置腔室内,所述透气支撑件(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熙恒李诚鲁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斯诺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