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3343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器,包括定位网格,定位网格相对的两侧端均固定连接有多对固定带,相适配的一对固定带远离定位网格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固定组件,定位网格的网格点处连接有定位座,定位座的中心处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件,定位件包括定位套和定位块,定位套固定连接于定位座的上端并与定位孔相连通,定位块位于定位套的内侧并能够贯穿定位孔,定位块的上端与定位套之间连接有操作件,定位块的下端连接有黏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器,通过固定带、固定组件、定位块和黏贴层的共同配合作用,可以保证定位网格在拍片过程中不易移位。不易移位。不易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器


[0001]本技术涉及间孔镜手术用具
,尤其涉及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器。

技术介绍

[0002]椎间孔镜技术是具有手术创伤小等优点,但是准确穿刺到理想位置是手术的关键,目前术者多采用借助x线透视下的徒手穿刺方法,准确穿刺较困难,而且极大程度上依赖手术者的经验,反复多次的穿刺容易增大手术创伤,增加射线的损害。
[0003]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920288787.4公开了一种经皮腰椎间孔镜穿刺辅助定位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上述定位器与穿刺件一体化,体积较大,不方便将定位器固定在患者的身上,拍片时容易发生移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器,包括:
[0007]定位网格,其相对的两侧端均固定连接有多对固定带,相适配的一对固定带远离定位网格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固定组件,定位网格的网格点处连接有定位座,定位座的中心处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件;
[0008]定位件包括定位套和定位块,定位套固定连接于定位座的上端并与定位孔相连通,定位块位于定位套的内侧并能够贯穿定位孔,定位块的上端与定位套之间连接有操作件,定位块的下端连接有黏贴层。
[0009]优选的,所述操作件包括连接于定位块上端中心处的螺纹杆,定位套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孔,螺纹杆的上端螺纹贯穿螺纹孔。
[0010]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螺纹贯穿螺纹孔并固定连接有拧帽,螺纹杆的表面设置为不同于定位网格、定位套和拧帽的颜色。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与螺纹杆转动连接,定位块为的水平横截面为非圆形形状,定位套的内侧设置有与定位块相适配的非圆形限位腔。
[0012]优选的,所述黏贴层的表面贴有防护薄膜,定位网格包括纵横设置的多根横向定位线和多根纵向定位线,定位座连接于横向定位线与纵向定位线的交接处,且定位座的直径大于横向定位线和纵向定位线的宽度。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网格的下端粘接有防滑网格,防滑网格和固定带均为医用硅胶。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相适配的公魔术贴和母魔术贴,公魔术贴和母魔术贴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适配的一对固定带远离定位网格的端部。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固定带、固定组件、定位块和黏贴层的共同配
合作用,方便将定位器固定在患者的身上,保证定位网格在拍片过程中不易移位。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其中一侧视角下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另一侧视角下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的定位网格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中的定位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定位网格;11.横向定位线;12.纵向定位线;2.固定带;3.定位件;31.定位套;32.定位块;33.螺纹杆;34.黏贴层;35.防护薄膜;36.螺纹孔;37.拧帽;38.限位腔;4.公魔术贴;5.母魔术贴;6.防滑网格;7.定位座;8.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本技术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结构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器,包括定位网格1,其相对的两侧端均固定连接有多对固定带2,相适配的一对固定带2远离定位网格1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固定组件,定位网格1的网格点处连接有定位座7,定位座7的中心处设置有定位孔8,定位座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件3;定位件3包括定位套31和定位块32,定位套31固定连接于定位座7的上端并与定位孔8相连通,定位块32位于定位套31的内侧并能够贯穿定位孔8,定位块32的上端与定位套31之间连接有操作件,定位块32的下端连接有黏贴层34,将定位网格1放置在患者的胸前位置,利用固定带2和固定组件调节并固定定位网格1,实现粗略定位作用;再次检查并准确将定位网格1摆正后,利用操作件驱动定位块32靠近患者身体表面并利用黏贴层34黏住患者身体表面,实现更加稳定而精确的定位作用,保证定位网格1在拍片过程中不易移位。
[0025]具体的,操作件包括连接于定位块32上端中心处的螺纹杆33,定位套31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孔36,螺纹杆33的上端螺纹贯穿螺纹孔36,将定位网格1摆正后,拧动螺纹杆33,螺纹杆33配合螺纹孔36驱动定位块32靠近患者身体表面并利用黏贴层34黏住患者身体表面,实现固定作用。
[0026]具体的,螺纹杆33的上端螺纹贯穿螺纹孔36并固定连接有拧帽37,螺纹杆33的表面设置为不同于定位网格1、定位套31和拧帽37的颜色,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区分,避免漏操作,拧帽37便于拧动螺纹杆33。
[0027]具体的,定位块32与螺纹杆33转动连接,定位块32为的水平横截面为非圆形形状,定位套31的内侧设置有与定位块32相适配的非圆形限位腔38,拧动螺纹杆33的过程中,定位块32不会随着螺纹杆33转动,而是沿着限位腔38直线滑动,这种移动方式便于黏贴层34稳定黏贴患者身体表面。
[0028]具体的,黏贴层34的表面贴有防护薄膜35,定位网格1包括纵横设置的多根横向定
位线11和多根纵向定位线12,定位座7连接于横向定位线11与纵向定位线12的交接处,且定位座7的直径大于横向定位线11和纵向定位线12的宽度,定位座7的直径相对较大,方便操作,同时可扩大固定面积,增强固定效果;横向定位线11和纵向定位线12的宽度相对较小,可减小对患者身体表面的遮挡区域。
[0029]具体的,定位网格1的下端粘接有防滑网格6,防滑网格6和固定带2均为医用硅胶,防滑性好,有利于增强定位网格1的固定作用。
[0030]具体的,固定组件包括相适配的公魔术贴4和母魔术贴5,公魔术贴4和母魔术贴5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适配的一对固定带2远离定位网格1的端部,方便根据患者的胸围大小进行灵活固定。
[0031]工作时,撕下防护薄膜35,拧动螺纹杆33,使得定位块32带着黏贴层34收纳于定位套31中,避免影响定位网格1位置的调整,将定位网格1放置在患者的胸前位置,利用公魔术贴4和母魔术贴5根据患者的胸围大小调节固定带2以灵活固定定位网格1,固定带2结合防滑网格6可实现粗略定位作用;再次检查并准确将定位网格1摆正后,反向拧动螺纹杆33,螺纹杆33配合螺纹孔36驱动定位块32靠近患者身体表面并利用黏贴层34黏住患者身体表面,拧动螺纹杆33的过程中,定位块32不会随着螺纹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网格,其相对的两侧端均固定连接有多对固定带,相适配的一对固定带远离定位网格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固定组件,定位网格的网格点处连接有定位座,定位座的中心处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件;定位件包括定位套和定位块,定位套固定连接于定位座的上端并与定位孔相连通,定位块位于定位套的内侧并能够贯穿定位孔,定位块的上端与定位套之间连接有操作件,定位块的下端连接有黏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连接于定位块上端中心处的螺纹杆,定位套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孔,螺纹杆的上端螺纹贯穿螺纹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螺纹贯穿螺纹孔并固定连接有拧帽,螺纹杆的表面设置为不同于定位网格、定位套和拧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育凡
申请(专利权)人:洪湖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