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罐反冲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2795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罐反冲洗装置,包括污水罐及反冲洗机构,所述反冲洗机构包括清水泵、第一反冲洗组件、第二反冲洗组件及第三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二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三反冲洗组件分别与所述清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固定于所述污水罐内侧上部,所述第二反冲洗组件固定于所述污水罐的底部,所述第三反冲洗组件位于所述污水罐的外侧底部,所述污水罐的底部设有污泥出泥管,所述第三反冲洗组件与所述污泥出泥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反冲洗装置对污水罐底部的泥浆进行冲洗,避免泥浆在污水罐的底部造成堵塞。罐的底部造成堵塞。罐的底部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罐反冲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罐反冲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矿山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污水处理系统中一般设置有污水罐,污水与药剂反应后,污泥在污水罐的底部沉淀。若污水罐因使用不当或者操作者没有定时排空,则会造成污泥在污水罐底部堵塞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的瘫痪。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罐反冲洗装置,本技术能够通过反冲洗装置对污水罐底部的泥浆进行冲洗,避免泥浆在污水罐的底部造成堵塞。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污水罐反冲洗装置包括污水罐及反冲洗机构,所述反冲洗机构包括清水泵、第一反冲洗组件、第二反冲洗组件及第三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二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三反冲洗组件分别与所述清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固定于所述污水罐内侧上部,所述第二反冲洗组件固定于所述污水罐的底部,所述第三反冲洗组件位于所述污水罐的外侧底部,所述污水罐的底部设有污泥出泥管,所述第三反冲洗组件与所述污泥出泥管相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包括反冲上水管、反冲大管及至少两条反冲小管,所述反冲上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反冲上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冲大管相连通,两个所述反冲小管分别与所述反冲大管相连通,两个所述反冲小管上均设有多个第一反冲孔,多个所述第一反冲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污水罐底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反冲大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反冲小管的内径,所述反冲上水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反冲大管紧贴所述污水罐的内壁设置,两条所述反冲小管环绕所述污水罐底部上方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冲组件包括反冲主管及两个反冲支管,所述反冲主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两个所述反冲支管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反冲主管相连通,所述反冲支管的顶部设有第二反冲孔,所述反冲支管的顶部位于所述污水管的底部内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反冲主管、所述反冲支管均位于所述污水罐的底部外侧,所述反冲主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反冲洗组件包括出泥清洗管,所述出泥清洗管的一端与所述反冲主管相连,所述出泥清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污泥出泥管相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罐的中部设有稳流桶,所述稳流桶的内部与所述污水罐的内部相通,所述污水罐的顶部设有混合水道,所述混合水道为倾斜向下的弧形结构,所述混合水道的一端与污水上水管及加药管相连,所述混合水道的另一端切线进入稳流桶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水道上设有多个挡板组件,多个所述挡板组件间隔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成倒V型结构。
[0015]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0016]本技术在污水管上设有第一反冲洗组件、第二冲洗组件及第三反冲洗组件,当污水罐的底部因泥浆造成堵塞时,首先通过第一反冲洗组件向污水罐底部冲洗,用于稀释泥浆的浓度,然后通过第二反冲洗组件向污水罐底部反冲洗,同时通过第三反冲洗组件冲洗污泥出泥管。本技术能够通过反冲洗装置对污水罐底部的泥浆进行冲洗,避免泥浆在污水罐的底部及污泥出泥管中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施例的污水罐反冲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施例的混合水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清水泵;2、第一反冲洗组件;3、第二反冲洗组件;4、出泥清洗管;5、清水进水管;6、第三控制阀门;21、反冲上水管;22、反冲大管;23、反冲小管;24、第一控制阀门;31、反冲主管;32、反冲支管;33、第二控制阀门;7、污泥出泥管;9、稳流桶;10、混合水道;11、污水罐;12、污水上水管;13、加药管;14、第一挡板;15、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中”、“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水罐11反冲洗装置,该污水罐11反冲洗装置包括污水罐11及反冲洗机构。所述反冲洗机构包括清水泵1、第一反冲洗组件2、第二反冲洗组件3及第三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2、所述第二反冲洗组件3、所述第三反冲洗组件4分别与所述清水泵1的出水口相连通。清水泵1的进水口通过清水进水管5连接清水池或清水罐,清水进水管5上设有第三控制阀门6,通过第三控制阀门6可控制清水的压力。
[0024]为了实现反冲洗,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2固定于所述污水罐11内侧上部。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2包括反冲上水管21、反冲大管22及两条反冲小管23,所述反冲上水管21的一端与所述清水泵1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反冲上水管21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冲大管22相连通,两个所述反冲小管23分别与所述反冲大管22相连通。两个所述反冲小管23上均设有多个第一反冲孔,多个所述第一反冲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污水罐11底部。
[0025]所述反冲上水管21上设有第一控制阀门24,通过第一控制阀门24控制第一反冲洗组件2的反冲洗。优选的,所述反冲大管22的内径大于所述反冲小管23的内径,从而可以增大反冲小管23的冲洗压力。
[0026]所述反冲大管22紧贴所述污水罐11的内壁设置,减少反冲大管22的占用空间。两条所述反冲小管23环绕所述污水罐11底部上方设置。反冲大管22与反冲小管23均采用圆管,减少污水罐11中泥浆与反冲大管22及反冲小管23的摩擦。
[0027]所述第二反冲洗组件3固定于所述污水罐11的底部,所述第二反冲组件3包括反冲主管31及两个反冲支管32,所述反冲主管31的一端与所述清水泵1的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罐反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罐及反冲洗机构,所述反冲洗机构包括清水泵、第一反冲洗组件、第二反冲洗组件及第三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二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三反冲洗组件分别与所述清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固定于所述污水罐内侧上部,所述第二反冲洗组件固定于所述污水罐的底部,所述第三反冲洗组件位于所述污水罐的外侧底部,所述污水罐的底部设有污泥出泥管,所述第三反冲洗组件与所述污泥出泥管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罐反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包括反冲上水管、反冲大管及至少两条反冲小管,所述反冲上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反冲上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冲大管相连通,两个所述反冲小管分别与所述反冲大管相连通,两个所述反冲小管上均设有多个第一反冲孔,多个所述第一反冲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污水罐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罐反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大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反冲小管的内径,所述反冲上水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罐反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大管紧贴所述污水罐的内壁设置,两条所述反冲小管环绕所述污水罐底部上方设置。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污水罐反冲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亦坤刘桔昌黄泽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龙粤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