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264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适用于采用窜辊策略进行带钢轧制的轧机,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精轧出口楔形实测值;根据获取的楔形实测值,计算得到各机架下工作辊所对应的窜辊补偿值;在执行窜辊动作时,在各机架下工作辊所设定的窜辊值上分别叠加对应的窜辊补偿值,以使得各机架上下工作辊的窜辊量不相等,从而使得工作辊左右两侧的辊缝存在高度差;其中,所述高度差与带钢截面两侧厚度差值等值反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通过将出口楔形的调控量分配到各个机架,在不影响轧制稳定性的情况下,改善带钢断面楔形缺陷。缺陷。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热连轧带钢截面楔形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轧带钢截面楔形是热轧带钢板形主要缺陷之一,也是衡量热轧带钢生产的工艺水平及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板形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成材率,为之后的其他工序创造一个更好的生产条件。
[0003]楔形是热轧带钢生产中常见的板形问题,伴随楔形存在的同时,带钢通常还会发生带钢的镰刀弯和单边浪板形缺陷,对生产稳定性和产品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楔形问题本质上是非对称轧制,其中包括加热炉加热不均导致轧件横向温度差大、带钢跑偏、来料板形等原因。目前对于热轧楔形普遍缺乏相应的控制手段,生产中通常需要操作工根据经验对精轧各机架辊缝进行预处理,该方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同时对生产的稳定性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同时对生产稳定性也具有较大影响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适用于采用窜辊策略进行带钢轧制的轧机,所述方法包括:
[0007]获取精轧出口楔形实测值;
[0008]根据获取的楔形实测值,计算得到各机架下工作辊所对应的窜辊补偿值;
[0009]在执行窜辊动作时,在各机架下工作辊所设定的窜辊值上分别叠加对应的窜辊补偿值,以使得各机架上下工作辊的窜辊量不相等,从而使得工作辊左右两侧的辊缝存在高度差;其中,所述高度差与带钢截面两侧厚度差值等值反向。
[0010]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实测值通过精轧出口的多功能仪检测得到。
[0011]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获取的楔形实测值,计算得到各机架下工作辊所对应的窜辊补偿值,包括:
[0012]根据获取的楔形实测值,计算得到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
[0013]将计算得到的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按照各机架的带钢出口厚度进行分配,得到各机架下工作辊所对应的窜辊补偿值。
[0014]进一步地,根据获取的楔形实测值,计算得到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包括:
[0015]当精轧出口实测楔形值为正时,根据下式计算得到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
[0016][0017]当精轧出口实测楔形值为负时,根据下式计算得到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
[0018][0019]式中,

h为下工作辊平移前后的高度差;h1,h2分别为将下工作辊的辊形曲线沿X轴平移距离S前后,下工作辊的辊形曲线的横坐标为W时所对应的辊形曲线的纵坐标值,其中,当精轧出口实测楔形值为正时,将辊形曲线沿X轴向左移动距离S,当精轧出口实测楔形值为负时,将辊形曲线沿X轴向右移动距离S;S为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W为带钢宽度的一半;a,b为下工作辊的辊形曲线的系数;K
W
为楔形增益系数;W
A
为楔形实测值;W
T
为楔形目标值。
[0020]进一步地,所述将计算得到的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按照各机架的带钢出口厚度进行分配,得到各机架下工作辊所对应的窜辊补偿值,公式如下:
[0021][0022]式中,S
i
为第i机架的下工作辊所对应的窜辊补偿值,h
i
为第i机架的带钢出口厚度,∑h
i
为各机架带钢出口厚度之和。
[0023]进一步地,所述辊形曲线为二次曲线或sin曲线。
[0024]进一步地,所述在执行窜辊动作时,在各机架下工作辊所设定的窜辊值上分别叠加对应的窜辊补偿值,包括:
[0025]当楔形实测值为正时,在下工作辊设定的窜辊值上减去对应的窜辊补偿值;
[0026]当楔形实测值为负时,在下工作辊设定的窜辊值上加上对应的窜辊补偿值。
[0027]进一步地,工作辊的窜辊范围在

150μm~150μm之间;
[0028]K
W
的取值范围为(0,1],S的取值范围为[0,30],S的单位为mm。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30]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常规凸度工作辊易磨削,板形控制稳定,应用广泛;
[0031]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出口楔形的调控量分配到精轧各个机架,在下工作辊叠加窜辊补偿值,操作简便,能够预调节下一块带钢楔形;可在不影响轧制稳定性的情况下,有效改善带钢断面楔形缺陷;
[0032]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需要新增材料与设备,成本低,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的执行流程示意图;
[0035]图2是楔形统计结果示意图;
[0036]图3是轧件与工作辊位置示意图;
[0037]图4是常凸度工作辊辊形示意图;
[0038]图5是现有的窜辊控制方法示意图;
[0039]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窜辊补偿值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4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采用窜辊策略进行带钢轧制的轧机,可实现改善带钢截面楔形。
[0042]为便于阐述本方法的实现原理,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热轧生产中每轧一块钢,各机架上下常凸度工作辊反向移动相等的距离,再进行下一块钢的轧制,这种工作辊的移动方式叫做窜辊,现有的窜辊控制方式如图5所示。
[0043]常凸度工作辊辊缝在正常窜辊模式下左右辊缝呈对称状态,两侧辊缝相等;其中,轧件与工作辊的位置如图3所示,常凸度工作辊辊形如图4所示。常规凸度工作辊(如二次抛物线曲线、正弦曲线等)作为热轧生产中常见的、广泛使用的工作辊辊形,具有易磨削,板形控制稳定等特点。通过下工作辊的窜辊补偿值来调节两侧辊缝,实现对楔形的调节,方法简单易控。
[0044]楔形是热轧带钢常见的断面缺陷,它是由传动侧的压下位置(辊缝)和操作侧的压下位置(辊缝)之间的非对称引起的,带钢的楔形为距离带钢传动侧边缘40mm处的厚度与距离带钢操作侧边缘40mm处的厚度差值。
[0045]为了改善带钢断面楔形,可根据精轧出口检测的实际楔形值计算得出各机架两侧辊缝高度差,然后通过给定精轧各机架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在下工作辊原窜辊量上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适用于采用窜辊策略进行带钢轧制的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精轧出口楔形实测值;根据获取的楔形实测值,计算得到各机架下工作辊所对应的窜辊补偿值;在执行窜辊动作时,在各机架下工作辊所设定的窜辊值上分别叠加对应的窜辊补偿值,以使得各机架上下工作辊的窜辊量不相等,从而使得工作辊左右两侧的辊缝存在高度差;其中,所述高度差与带钢截面两侧厚度差值等值反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实测值通过精轧出口的多功能仪检测得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楔形实测值,计算得到各机架下工作辊所对应的窜辊补偿值,包括:根据获取的楔形实测值,计算得到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将计算得到的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按照各机架的带钢出口厚度进行分配,得到各机架下工作辊所对应的窜辊补偿值。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过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改善带钢截面楔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的楔形实测值,计算得到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包括:当精轧出口实测楔形值为正时,根据下式计算得到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当精轧出口实测楔形值为负时,根据下式计算得到下工作辊窜辊补偿值:式中,

h为下工作辊平移前后的高度差;h1,h2分别为将下工作辊的辊形曲线沿X轴平移距离S前后,下工作辊的辊形曲线的横坐标为W时所对应的辊形曲线的纵坐标值,其中,当精轧出口实测楔形值为正时,将辊形曲线沿X轴向左移动距离S,当精轧出口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刘东冶邵健何安瑞何海楠陈超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