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48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送料机构、入料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位于所述入料机构的一侧,所述出料机构位于所述入料机构的一端。有益效果:通过使用自动框架检测机,将所需的人工减少到原来的三到四倍,减少用人压力,检测效率与目前方式相当,检测判断准确率比原来成倍提高,工人疲劳强度大幅降低,基本满足出货需要。基本满足出货需要。基本满足出货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机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安全带框架金属件的出货前检测的检测方式,是有工人对产品进行目视或治具进行检测,有工人判断检测项目是否合格,一个产品有一组员工分别对不同的检测项目进行分开检测,根据框架结构不同,使用人力6

9个人,使用人力较多,切工人检测判断时容易疲劳,容易误判断,给出货带来很大的品质隐患。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送料机构、入料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位于所述入料机构的一侧,所述出料机构位于所述入料机构的一端。
[0007]进一步的,所述入料机构由挡块、红外感应器、等待位、修正气缸和入料输送带构成,所述红外感应器位于所述挡块的一侧,所述等待位位于所述挡块一侧的顶端,所述修正气缸位于所述等待位的两侧,所述入料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两轴入料机械手,所述两轴入料机械手的一侧设置有气缸一,所述气缸一的一侧设置有夹手一。
[0008]进一步的,所述入料机构远离所述挡块的一侧设置有小抓高度检测机构,所述小抓高度检测机构由小抓高度检测块和气缸二构成,所述气缸二位于所述小抓高度检测块的底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机构由三轴出料机械手、气缸三、夹手二和电机一构成,所述气缸三位于所述夹手二的一侧,所述电机一位于所述气缸三一侧的顶端,所述三轴出料机械手位于所述电机一的一侧,所述出料机构的底端设置有出料输送带,所述出料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电机二。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送料机构位于所述小抓高度检测机构的一侧,所述送料机构由转盘和治具构成,所述治具位于所述转盘的顶端,所述转盘底端的中部设置有电机四,所述转盘的一侧设置有两边侧漏孔及铆压点高度检测机构,所述两边侧漏孔及铆压点高度检测机构由固定气缸一、框架固定块、铆压高度检测通止块、插针、检测板一、检测板二和检测气缸构成,所述检测板一位于所述铆压高度检测通止块的一侧,所述检测板二位于所述铆压高度检测通止块的另一侧,所述插针位于所述检测板二靠近所述铆压高度检测通止块的一侧,所述框架固定块位于所述铆压高度检测通止块的顶端,所述固定气缸一位于所述框架固定块的顶端,所述检测气缸位于所述框架固定块的底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两边侧漏孔及铆压点高度检测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螺牙检测机构,所述螺牙检测机构由固定气缸二、框架固定柱一、攻牙电机、滑轨、电机三和螺丝刀构成,所述滑轨位于所述电机三的一侧,所述攻牙电机位于所述滑轨的一侧,所述螺丝刀位于所述攻牙电机的顶端,所述框架固定柱一位于所述螺丝刀的顶端,所述固定气缸二位于所述框架固定柱一的顶端。
[0012]进一步的,所述螺牙检测机构的一侧设置有TV框中部变形及主体缺料检测机构,所述TV框中部变形及主体缺料检测机构由固定气缸三、框架固定柱二、主体缺料激光感应器和TV框中部变形激光感应器构成,所述主体缺料激光感应器位于所述TV框中部变形激光感应器的一侧,所述框架固定柱二位于所述TV框中部变形激光感应器的顶端,所述固定气缸三位于所述框架固定柱二的顶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TV框中部变形及主体缺料检测机构的一侧设置有TV 框变形及侧边耳变检测机构,所述TV框变形及侧边耳变检测机构由固定气缸四、框架固定柱三、气缸四和TV框检测通止块构成,所述TV框检测通止块的两侧设置有所述气缸四,所述框架固定柱三位于所述TV框检测通止块的顶端,所述固定气缸四位于所述固定柱三的顶端,所述TV框变形及侧边耳变检测机构的一侧,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不良品箱。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两边侧漏孔及铆压点高度检测机构、固定气缸一、框架固定块、铆压高度检测通止块、插针、检测板一、检测板二和检测气缸构成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从而通过使用自动框架检测机,将所需的人工减少到原来的三到四倍,减少用人压力,检测效率与目前方式相当,检测判断准确率比原来成倍提高,工人疲劳强度大幅降低,基本满足出货需要。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中三轴出料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中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中两边侧漏孔及铆压点高度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中螺牙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中TV框中部变形及主体缺料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中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中两轴入料机械手的结构
示意图;
[0024]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中TV框变形及侧边耳变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的放大图;
[0026]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中小抓高度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工作台;2、送料机构;3、入料机构;4、出料机构;5、不良品箱; 6、挡块;7、红外感应器;8、等待位;9、修正气缸;10、入料输送带;11、两轴入料机械手;12、气缸一;13、夹手一;14、小抓高度检测机构;15、小抓高度检测块;16、气缸二;17、三轴出料机械手;18、气缸三;19、夹手二;20、电机一;21、出料输送带;22、电机二;23、转盘;24、治具; 25、两边侧漏孔及铆压点高度检测机构;26、固定气缸一;27、框架固定块; 28、铆压高度检测通止块;29、插针;30、检测板一;31、检测板二;32、检测气缸;33、螺牙检测机构;34、固定气缸二;35、框架固定柱一;36、攻牙电机;37、滑轨;38、电机三;39、螺丝刀;40、TV框中部变形及主体缺料检测机构;41、固定气缸三;42、框架固定柱二;43、TV框变形及侧边耳变检测机构;44、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顶端设置有送料机构(2)、入料机构(3)和出料机构(4),所述送料机构(2)位于所述入料机构(3)的一侧,所述出料机构(4)位于所述入料机构(3)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机构(3)由挡块(6)、红外感应器(7)、等待位(8)、修正气缸(9)和入料输送带(10)构成,所述红外感应器(7)位于所述挡块(6)的一侧,所述等待位(8)位于所述挡块(6)一侧的顶端,所述修正气缸(9)位于所述等待位(8)的两侧,所述入料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两轴入料机械手(11),所述两轴入料机械手(11)的一侧设置有气缸一(12),所述气缸一(12)的一侧设置有夹手一(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机构(3)远离所述挡块(6)的一侧设置有小抓高度检测机构(14),所述小抓高度检测机构(14)由小抓高度检测块(15)和气缸二(16)构成,所述气缸二(16)位于所述小抓高度检测块(15)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4)由三轴出料机械手(17)、气缸三(18)、夹手二(19)和电机一(20)构成,所述气缸三(18)位于所述夹手二(19)的一侧,所述电机一(20)位于所述气缸三(18)一侧的顶端,所述三轴出料机械手(17)位于所述电机一(20)的一侧,所述出料机构(4)的底端设置有出料输送带(21),所述出料输送带(2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二(2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框架全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2)位于所述小抓高度检测机构(14)的一侧,所述送料机构(2)由转盘(23)和治具(24)构成,所述治具(24)位于所述转盘(23)的顶端,所述转盘(23)底端的中部设置有电机四(50),所述转盘(23)的一侧设置有两边侧漏孔及铆压点高度检测机构(25),所述两边侧漏孔及铆压点高度检测机构(25)由固定气缸一(26)、框架固定块(27)、铆压高度检测通止块(28)、插针(29)、检测板一(30)、检测板二(31)和检测气缸(32)构成,所述检测板一(30)位于所述铆压高度检测通止块(28)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坤铨翁坤民陈威任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威仕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