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用斜井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2068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矿井提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用斜井提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矿车和提升机,还包括设置在矿车上的常闭式刹车组件和设置在传动组件上的检测组件,矿车的底部还设有控制常闭式刹车组件的控制盒,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天轮,矿井的井口处向外依次固定设有两个垂直地面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顶部的吊臂下端均设有天轮,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导杆、滑块、压力传感器、扩张弹簧、第二传动轮、安装座和第一传动轮,第一支撑杆的前端侧均固定设有垂直地面的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的顶部杆体之间固定架设有一对平行地面的导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不易观察和安全性较差等问题。有技术存在不易观察和安全性较差等问题。有技术存在不易观察和安全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用斜井提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矿井提升
,具体涉及一种矿井用斜井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矿井提升机钢丝绳松绳保护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方法是在提升容器与提升钢丝绳之间串接一个测力传感器来监测钢丝绳张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无线电传输系统送至地面接收站,用此方式进行松绳保护,该方法的优点是信号灵敏、可靠,可监测提升容器在任何位置卡罐产生的松绳情况,缺点是测力传感器串联在提升力传递系统中,它必须有和提升容器主拉杆及提升钢丝绳相当的强度,否则将成为重大事故的隐患,但保证了强度却使传感器灵敏度大大降低。
[0003]在申请号为: CN201922153888.3 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矿井提升机松绳保护监测装置,包括提升容器、天轮一、压轮测力机构、天轮二、滑轮和提升机;提升容器位于井道内,提升机设置在井口一侧,天轮一设置在井口上部,天轮二位于天轮一旁且朝向提升机的一侧设置,天轮二与天轮一等高度,滑轮位于提升机旁且朝向井口设置,提升机通过钢丝绳与提升容器连接,钢丝绳绕过滑轮、天轮二和天轮一,压轮测力机构设置于天轮二与天轮一之间,且压轮测力机构向下压紧天轮二与天轮一之间的钢丝绳段;本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钢丝绳张力变化,快速监测出提升容器是否松绳并进行保护,进而减少事故的发生,解决了在提升容器与提升钢丝绳之间串接测力传感器带来的诸多问题,安全可靠。
[0004]但是,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
[0005]第一,不易观察,因为其测得牵引绳的张力数据只能从相应的电器装置上查看,使用者无法直接从传动结构上看到牵引绳上的张力大小,从而不利于使用者及时且有效地发现牵引绳上的张力大小是否异常。
[0006]第二,安全性较差,因为只能通过调节提升机的转速来控制牵引绳上的张力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井用斜井提升装置,包括矿车和提升机,还包括设置在矿车上的常闭式刹车组件和设置在传动组件上的检测组件;
[0009]所述矿车的底部还设有控制常闭式刹车组件的控制盒;
[0010]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天轮,所述矿井的井口处向外依次固定设有两个垂直地面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的吊臂下端均设有天轮;
[0011]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导杆、滑块、压力传感器、扩张弹簧、第二传动轮、安装座和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前端侧均固定设有垂直地面的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杆体之间固定架设有一对平行地面的导杆,所述滑块上贯穿有一对
与两个导杆匹配的滑槽,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的后端均延伸有凸出体,两个所述凸出体的相对内端侧壁上均设有一组压力传感器,两个所述凸出体上相对应的两个压力传感器之间均设有扩张弹簧,两个所述凸出体的相对外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二支撑杆中间的地面上,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有第一传动轮;
[0012]所述提升机上的牵引绳绕过天轮、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并与矿车连接。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常闭式刹车组件包括上弧形夹、下弧形夹、联结臂、电动伸缩杆、铰座、复位弹簧、第一垫片、连接杆和第二垫片;所述联结臂固定在矿车靠近其牵引端一侧的底壁上,所述联结臂的底部与上弧形夹的外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弧形夹与下弧形夹的连接部采用转动连接,所述上弧形夹和下弧形夹完全包围住矿车靠近其牵引端的车轴,所述上弧形夹、下弧形夹异于其连接部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翅板、第二翅板,所述第一翅板的长度小于第二翅板的长度,所述第一翅板、第二翅板上均对称地开设有一组通槽,所述第一翅板、第二翅板上对应的两个通槽中均穿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底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垫片、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与第一翅板的外端板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片与第二翅板的外端板面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矿车的底壁、第二翅板的内端板面上均设有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铰座,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两端均固定有铰座配合的铰头。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通槽的半径尺寸大于连接杆的半径尺寸;当所述电动伸缩杆处于非通电状态下,所述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联结臂和第一翅板之间还固定设有C型臂。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内部的容置腔中设有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处理模块、存储模块、无线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控制盒上设有接口模块和按键模块。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天轮、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天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在垂直方向的高度依次降低。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绳上的张力为零时,所述第二传动轮与天轮在地面上的投影完全重合;所述牵引绳上的张力为最大可承受拉力值时,所述天轮与第一传动轮之间牵引绳的绳体呈直线或折线状。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杆的杆体上对称地设有刻度线,并且所述刻度线的上的最大值设置在导杆的杆体中部,所述刻度线的最小值设置在导杆的杆体端部。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PCB板通过无线模块受外部控制器控制,所述提升机和压力传感器均通过导线连接到外部控制器上。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2]1、本技术中通过在提升机和矿车之间增加传动组件,在传动组件上设有检测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天轮,矿井的井口处向外依次固定设有两个垂直地面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顶部的吊臂下端均设有天轮,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导杆、滑块、压力传感器、扩张弹簧、第二传动轮、安装座和第一传动轮,第一支撑杆的前端侧均固定设有垂直地面的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的顶部杆体之间固定架设有一对平行地面的导杆,滑块上贯穿有一对与两个导杆匹配的滑槽,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块的后端均延伸有凸出体,两个凸出体的相对内端侧壁上均设有一组压力传感器,两个凸出体上相对应的两个压力传感器之间均设有扩张弹簧,两个凸出体的相对外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二传动
轮,安装座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二支撑杆中间的地面上,安装座的顶部固定有第一传动轮的设计。这样外部控制器不仅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牵引绳上的张力大小,同时还可以通过滑块在导杆上的位置了解到牵引绳上的张力大小。达到有效地令使用者不需要通过外部控制器就能直接及时且有效地了解到牵引绳上张力大小的效果。
[0023]2、本技术中通过在矿车上增加常闭是刹车组件,常闭式刹车组件包括上弧形夹、下弧形夹、联结臂、电动伸缩杆、铰座、复位弹簧、第一垫片、连接杆和第二垫片。联结臂固定在矿车靠近其牵引端一侧的底壁上,联结臂的底部与上弧形夹的外环侧壁固定连接,上弧形夹与下弧形夹的连接部采用转动连接,上弧形夹和下弧形夹完全包围住矿车靠近其牵引端的车轴,上弧形夹、下弧形夹异于其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用斜井提升装置,包括矿车(1)和提升机(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矿车(1)上的常闭式刹车组件和设置在传动组件上的检测组件;所述矿车(1)的底部还设有控制常闭式刹车组件的控制盒(3);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4)和天轮(5),所述矿井的井口处向外依次固定设有两个垂直地面的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4)顶部的吊臂下端均设有天轮(5);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6)、导杆(7)、滑块(8)、压力传感器(9)、扩张弹簧(10)、第二传动轮(11)、安装座(12)和第一传动轮(13),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前端侧均固定设有垂直地面的第二支撑杆(6),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顶部杆体之间固定架设有一对平行地面的导杆(7),所述滑块(8)上贯穿有一对与两个导杆(7)匹配的滑槽,所述滑块(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8)的后端均延伸有凸出体(14),两个所述凸出体(14)的相对内端侧壁上均设有一组压力传感器(9),两个所述凸出体(14)上相对应的两个压力传感器(9)之间均设有扩张弹簧(10),两个所述凸出体(14)的相对外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二传动轮(11),所述安装座(12)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二支撑杆(6)中间的地面上,所述安装座(12)的顶部固定有第一传动轮(13);所述提升机(2)上的牵引绳(15)绕过天轮(5)、第一传动轮(13)和第二传动轮(11)并与矿车(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用斜井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式刹车组件包括上弧形夹(16)、下弧形夹(17)、联结臂(18)、电动伸缩杆(19)、铰座(20)、复位弹簧(21)、第一垫片(22)、连接杆(23)和第二垫片(24);所述联结臂(18)固定在矿车(1)靠近其牵引端一侧的底壁上,所述联结臂(18)的底部与上弧形夹(16)的外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弧形夹(16)与下弧形夹(17)的连接部采用转动连接,所述上弧形夹(16)和下弧形夹(17)完全包围住矿车(1)靠近其牵引端的车轴,所述上弧形夹(16)、下弧形夹(17)异于其连接部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翅板(25)、第二翅板(26),所述第一翅板(25)的长度小于第二翅板(26)的长度,所述第一翅板(25)、第二翅板(26)上均对称地开设有一组通槽(27),所述第一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祯程战明刘文胜袁世伦陈斌徐刚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