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式水域救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00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5
一种筒式水域救生舱。包括舱体、动力系统、平衡系统以及转向系统;其中,舱体包括外舱、内舱、进气通道以及回转总成;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输出总成和传动总成;转向系统包括导流板以及转向机构;平衡系统包括扶正轮组以及制动机构。本种筒式水域救生舱在大风激浪等复杂条件下可保证舱内平衡不翻转,并适用于多种水况,可用于城市内涝环境中救援物资、器具的托运送达、落水人员的紧急营救,以及打捞、清污施工等作业,具有水上应急救生、打捞、救援物资输送以及勘察的作用。及勘察的作用。及勘察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式水域救生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应急救援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域救生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域救援设备是应对水域灾害及事故的必不可少的装备。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洪涝灾害、溺水、城市内涝及交通意外等水域事故逐年增长,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发展水域救援设备是进行水域救援工作的有力保障。目前,国内针对水域救援,配备设备主要以快艇、冲锋舟、水上艇等为主,由于技术较为陈旧且设备功能单一,面对激浪、大风、水草丛生等复杂水域情况时,设备易发生侧翻、倾覆或抛锚等事故,严重威胁到被救人与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筒式水域救生舱,该种救生舱采用空气动力驱动,可在多种水况下正常行驶, 而且还具有防止运行过程中舱体侧翻的功能。可用于城市内涝环境中救援物资、器具的托运送达,落水人员的紧急营救,以及打捞、清污施工等作业,能够有效地进行水上应急救生、打捞、救援物资输送以及勘察等活动。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筒式水域救生舱。包括舱体、动力系统、平衡系统以及转向系统,其独特之处在于:
[0005]所述舱体包括外舱1、内舱2、回转总成3以及进气通道4。
[0006]外舱1与内舱2相互独立且轴线重合;外舱1与内舱2之间同轴且相对自由转动。
[0007]所述外舱1包括外舱舱身11、外舱窗架12、外窗玻璃13、外舱舱门14以及外舱后盖15;外舱舱身11为圆筒式,用于在水域行驶时减少阻力和配合内舱2同轴转动;外舱舱门14为左右两扇,安装于外舱舱身11中部;外舱后盖15安装在外舱舱身11后端,外舱窗架12连接在外舱舱身11前端,进气通道4安装于外舱窗架12前端,外窗玻璃13安装在外舱窗架12上。
[0008]所述内舱2包括内舱舱身16、内舱舱门17、内舱窗架18、内窗玻璃19、制动开关20、控制中心21、照明装置22、隔板23、排气口24、内舱后盖25、微型抽水泵26、乘客座位27、驾驶座位28以及舱身推力轴承29;内舱舱身16为圆筒式,可在外舱内同轴转动;内舱舱门17为左右两扇,安装于内舱舱身16中部,内舱后盖25安装在内舱舱身16后端,内舱窗架18连接在内舱舱身16前端,内窗玻璃19安装在内舱窗架18上,舱身推力轴承29设置在内舱与外舱之间,用于将轴向动力传递给外舱和保证内舱外舱之间可以同轴转动。
[0009]所述内舱经由隔板23分成相互独立的乘客舱空间与动力舱空间;排气口24设置在隔板23上,用于将乘客舱空间所产生的废气排至动力舱空间;动力舱空间连接排气管道45可将废气排出;制动开关20、控制中心21、照明装置22、微型抽水泵26、乘客座位27以及驾驶座位28设置于所述乘客舱空间内;输出总成7和传动总成8设置于所述动力舱空间内。
[0010]所述回转总成包括外舱推力轴承33、外舱轴承挡圈34、外舱圆柱滚子轴承35、内舱
推力轴承36、内舱轴承挡圈37、内舱圆柱滚子轴承38以及端盖39;所述回转总成中的轴承与轴承挡圈均为成组安装,并对称布置。
[0011]所述外舱推力轴承33与外舱圆柱滚子轴承35之间由外舱轴承挡圈34隔开,安装于外舱后盖15与内舱后盖25之间;所述外舱推力轴承33用于承受传动轴40传递给内舱2的轴向推力,外舱推力轴承33用于将轴向推力传递给外舱1;所述外舱圆柱滚子轴承35用于承受径向载荷,以保证外舱1与内舱2之间同轴自由转动。
[0012]所述内舱推力轴承36与内舱圆柱滚子轴承38之间由内舱轴承挡圈37隔开,安装于内舱后盖25与传动轴40之间;所述内舱推力轴承36用于承受传动轴40传递的轴向推力,并将轴向推力传递给内舱2;所述内舱圆柱滚子轴承38用于承受径向载荷,以保证传动轴40自由转动及传递发动机输出的动力;所述端盖39配合传动轴40、外舱后盖15、内舱后盖25成为一体,以保证回转总成运行时传动轴可稳定输出动力。
[0013]所述进气通道4包括进气口30、挡水盖31以及进气口轴承32;进气口30安装于内舱窗架18上,并设置进气口轴承32,以使得进气口30相对内舱窗架18可自由转动,挡水盖31与进气口连接,以使得行驶过程中溅起的水花无法进入通道。
[0014]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输出总成7与传动总成8。
[0015]所述动力输出总成7包括发动机进气管道41、发动机42、电瓶43、油箱44、排气管道45、排气管固定架46以及排气管轴承47;所述动力输出总成7用于为救生舱提供动力。
[0016]所述传动总成8包括从动带轮48、主动带轮49、传动轴40以及空气螺旋桨50;所述主动带轮49安装在发动机输出轴上,从动带轮48安装在传动轴40舱内一端,皮带轮59连接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空气螺旋桨50安装在传动轴舱外一端;发动机启动后,皮带轮59将动力通过主动带轮49传递给至从动带轮48,从动轮48带动传动轴40转动,传动轴40带动空气螺旋桨50运转;空气螺旋桨50产生空气动力,推动航行。
[0017]所述平衡系统包括扶正轮组5与制动机构6。
[0018]所述扶正轮组5包括扶正轮51和驱动电机52;所述扶正轮安装于内舱舱身16外侧,分前后两端安装,每端安装4个,环绕舱身一周,保证内舱2与外舱1轴线重合;位于内舱舱身后端的扶正轮无驱动电机驱动,可自由转动,位于内舱舱身前端的扶正轮由驱动电机52驱动,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转向来改变扶正轮转动方向;扶正轮组5与外舱舱身11相内切,以保证外舱1与内舱2在轴线重合的同时,内舱2可在扶正轮51与驱动电机52共同作用下沿外舱舱身内壁转动。
[0019]所述驱动电机52由控制中心21控制;控制中心21内置有自适应控制程序,用于控制驱动电机52正向和反向转动,以使得内舱2实时处于平衡状态。
[0020]所述制动机构6包括推杆电机53与制动块54,制动块54安装在推杆电机53的推进杆上,推杆电机53由制动开关20控制,当救援舱正常运行时,为保证舱体运行平稳,通过制动开关20控制推杆电机53推动制动块54,使制动块54与外舱舱身11内壁接触,产生接触摩擦而起到制动的作用,达到内舱与外舱相对静止的目的,保证舱体运行平稳。
[0021]所述转向系统包括换向机构9和导流板10。
[0022]所述换向机构9包括防护架55、转向电机56、主动换向杆57以及从动换向杆58;防护架55安装在回转总成3中的端盖39上,可与内舱2同步转动,导流板10安装在防护架55上,可进行左右自由摆动,转向电机56安装在防护网下方,由控制中心21控制其转动及变换转
向,主动换向杆57连接转向电机56,从动换向杆58的中间连接主动换向杆57前端,从动换向杆58两端连接导流板10;转向电机带动换向杆,使导流板向与舱体转向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改变空气流动的方向,使救生舱运动方向改变。
[002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该种筒式水域救生舱其舱体采用内外两舱设计,内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式水域救生舱,包括舱体、动力系统、平衡系统以及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包括外舱(1)、内舱(2)、回转总成(3)以及进气通道(4);外舱(1)与内舱(2)相互独立且轴线重合;外舱(1)与内舱(2)之间同轴且相对自由转动;所述外舱(1)包括外舱舱身(11)、外舱窗架(12)、外窗玻璃(13)、外舱舱门(14)以及外舱后盖(15);外舱舱身(11)为圆筒式,用于在水域行驶时减少阻力和配合内舱(2)同轴转动;外舱舱门(14)为左右两扇,安装于外舱舱身(11)中部;外舱后盖(15)安装在外舱舱身(11)后端,外舱窗架(12)连接在外舱舱身(11)前端,进气通道(4)安装于外舱窗架(12)前端,外窗玻璃(13)安装在外舱窗架(12)上;所述内舱(2)包括内舱舱身(16)、内舱舱门(17)、内舱窗架(18)、内窗玻璃(19)、制动开关(20)、控制中心(21)、照明装置(22)、隔板(23)、排气口(24)、内舱后盖(25)、微型抽水泵(26)、乘客座位(27)、驾驶座位(28)以及舱身推力轴承(29);内舱舱身(16)为圆筒式,可在外舱内同轴转动;内舱舱门(17)为左右两扇,安装于内舱舱身(16)中部,内舱后盖(25)安装在内舱舱身(16)后端,内舱窗架(18)连接在内舱舱身(16)前端,内窗玻璃(19)安装在内舱窗架(18)上,舱身推力轴承(29)设置在内舱与外舱之间,用于将轴向动力传递给外舱和保证内舱外舱之间可以同轴转动;所述内舱经由隔板(23)分成相互独立的乘客舱空间与动力舱空间;排气口(24)设置在隔板(23)上,用于将乘客舱空间所产生的废气排至动力舱空间;动力舱空间连接排气管道(45)可将废气排出;制动开关(20)、控制中心(21)、照明装置(22)、微型抽水泵(26)、乘客座位(27)以及驾驶座位(28)设置于所述乘客舱空间内;输出总成(7)和传动总成(8)设置于所述动力舱空间内;所述回转总成包括外舱推力轴承(33)、外舱轴承挡圈(34)、外舱圆柱滚子轴承(35)、内舱推力轴承(36)、内舱轴承挡圈(37)、内舱圆柱滚子轴承(38)以及端盖(39);所述回转总成中的轴承与轴承挡圈均为成组安装,并对称布置;所述外舱推力轴承(33)与外舱圆柱滚子轴承(35)之间由外舱轴承挡圈(34)隔开,安装于外舱后盖(15)与内舱后盖(25)之间;所述外舱推力轴承(33)用于承受传动轴(40)传递给内舱(2)的轴向推力,外舱推力轴承(33)用于将轴向推力传递给外舱(1);所述外舱圆柱滚子轴承(35)用于承受径向载荷,以保证外舱(1)与内舱(2)之间同轴自由转动;所述内舱推力轴承(36)与内舱圆柱滚子轴承(38)之间由内舱轴承挡圈(37)隔开,安装于内舱后盖(25)与传动轴(40)之间;所述内舱推力轴承(36)用于承受传动轴(40)传递的轴向推力,并将轴向推力传递给内舱(2);所述内舱圆柱滚子轴承(38)用于承受径向载荷,以保证传动轴(40)自由转动及传递发动机输出的动力;所述端盖(39)配合传动轴(40)、外舱后盖(15)、内舱后盖(25)成为一体,以保证回转总成运行时传动轴可稳定输出动力;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海龙张光华王玥邹龙庆王磊邵克勇刘晅亚朱志强王振兴蓝海滨王刚宋玉杰朱一丹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