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救生减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661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救生减压系统,包括减压集装箱、与减压集装箱相配合实现人员转移的转移集装箱、空气气源供应集装箱、远程控制集装箱、用于提供水源的机械集装箱、用于提供混合气体的氧气、混合气存储集装箱、对接装置和设置在减压集装箱侧面的机动救生舱;所述对接装置用于完成援潜救生艇\钟和加压系统之间的高压转移对接,其安置在转移集装箱的相应对接口,另一个接口和救援艇或救生钟进行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运输方便,能在收到救援指示后,迅速响应,极大节约救援时间;载人数量多,本减压系统含个减压舱及个转移舱,这个加压力都可以满足获救艇员的减压治疗需求,可以满足大部分潜艇需求。可以满足大部分潜艇需求。可以满足大部分潜艇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救生减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潜艇救生
,具体是一种模块化救生减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大海上,由于潜艇的战略特殊性,援潜救生母船不可能随时跟随潜艇航行,一旦潜艇失事后,潜艇内艇员无法自救时,只能密封潜艇,等待外界救援,随着时间的推移,密闭潜艇内氧气、食物、水等生命必须品都逐渐减少,若艇员长时间得不到救援,只能慢慢等待死亡。随着现代潜艇潜水深度的增加,潜艇搭载人数的增多,失事潜艇的救援难度也在增加,目前援潜救生都在朝着大深度、快速化、全面性的方向发展。完整的援潜救生体系搭载在专门的援潜救生母船上,母船上配备有救生艇(救生钟)、吊放系统、直升机平台、各类潜水装具、减压系统、动力定位系统等。
[0003]援潜救生装备使用频率较低,维护保养费用较高,一般都是将整套援潜救生装备安置在陆地的救援基地,接到救援指示后,由飞机或铁路等快速运送到离失事潜艇最近的码头,同时援潜救生母船进入该码头,援潜救生装备转移到救生母船后快速航运至出事海域实施救援。
[0004]救生母船根据定位系统找到失事潜艇,释放救生钟或救生艇,与失事潜艇的救生平台对接,形成一段密封耐压通道,将潜艇内艇员分批次转移至救生钟,救生钟被吊放装置转移至专用平台,通过轨道和减压系统对接,将获救艇员转移至减压舱内,进行减压治疗。
[0005]援潜救生减压系统是为获救艇员准备的减压治疗装置,艇员进入减压舱内进行减压治疗,可预防减压病等潜水类疾病的发生,随着潜艇搭载艇员数量的增加,潜艇潜水深度的增加,减压系统也需要满足多人数、高舱压、快速安装、对接迅速、功能齐全等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救生减压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模块化救生减压系统,包括减压集装箱、与减压集装箱相配合实现人员转移的转移集装箱、用于与减压集装箱相配合提供合格的压缩空气的空气气源供应集装箱、远程控制集装箱、用于提供水源的机械集装箱、用于提供混合气体的氧气、混合气存储集装箱、对接装置和设置在减压集装箱侧面的机动救生舱;
[0009]所述对接装置用于完成援潜救生艇\钟和加压系统之间的高压转移对接,其安置在转移集装箱的相应对接口,另一个接口和救援艇或救生钟进行对接。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压集装箱包括一号减压集装箱和二号减压集装箱,所述一号减压集装箱内部设有一号减压舱,所述一号减压舱包括一号减压舱主舱和一号减压舱过渡舱,所述一号减压舱主舱左端设有一号减压舱应急进\出口,所述一号减压舱主舱侧面设有一号减压舱和转移舱对接接口,所述一号减压舱过渡舱右端设有一号减
压舱和机动救生舱对接接口,所述一号减压集装箱内部还设有一号减压舱手动控制面板;
[0011]所述二号减压集装箱包括二号减压舱主舱和二号减压舱过渡舱,所述二号减压舱主舱左端设有二号减压舱应急进\出口,二号减压舱过渡舱右端设有二号减压舱和机动救生舱对接接口。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移集装箱包括一个转移压力舱,所述转移压力舱内分上下两层,两层间有隔板隔开,两层间有竖梯和爬梯人孔,两层顶部都配有吊装滑轮组,可用来运输无法自行移动的伤员,转移压力舱的外接口至少包括二号减压舱和转移舱对接接口、一号减压舱和转移舱对接接口、对接装置对接接口以及转移压力舱和机动救生舱对接口,转移压力舱的外舱壳上配置有转移舱手动控制面板。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气气源供应集装箱用于提供合格的压缩空气,其内部设有第一压缩空气供应装置和备用的第二压缩空气供应装置,所述第一压缩空气供应装置包括一号空压机、一号油水分离器、一号冷干机和一号储气罐,所述一号储气罐排气口设有空气过滤器。
[0014]所述第二压缩空气供应装置包括二号空压机、二号油水分离器、二号冷干机和二号储气罐,所述二号储气罐排气口设有空气过滤器。
[0015]第一压缩空气供应装置和备用的第二压缩空气供应装置上都配备有气体分析仪用以监测气体内的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远程控制集装箱分为两个隔间,左隔间配置有远程控制台,右隔间配置有配电箱、应急电源箱和温湿度控制外机模组,每个舱室都至少配置有照明和灭火器。
[001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氧气、混合气存储集装箱内部设有用于提供氦气混合的氦氧混合气瓶组、用于给加压舱内补充氧气的氧气瓶组、混合气体的混合用气瓶组、用来配置呼吸用的混合气或治疗气的混合气配合装置和用来检测各类气源及混合气各组分浓度的气体分析装置。
[001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械集装箱内部设有用以给各压力舱提供消防用水源的消防用储水罐、给消防水灌提供动力源的氮气瓶组和给转移压力舱的卫生系统提供冷热高压水源的盥洗冷热水源供应装置以及用攀爬的斜梯部件。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模块化、运输方便,能在收到救援指示后,迅速响应,极大节约救援时间;
[0021]载人数量多,本减压系统含个减压舱及个转移舱,这个加压力都可以满足获救艇员的减压治疗需求,可以满足大部分潜艇需求;
[0022]功能齐全,本系统含完备的减压治疗气体、盥洗用冷热水系统,为亟需其他治疗艇员提供可带压空运的机动救生舱;
[0023]安装方便,主控制系统采用远传控制,各压力舱随舱配置辅助手动控制系统。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一号减压集装箱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转移集装箱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一号减压舱集装箱、转移集装箱、二号减压舱集装箱安装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中远程控制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中空气气源供应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中对接装置的对接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中机械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中氧气、混合气存储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技术中援潜救生减压系统使用流程图。
[0034]其中:图中:1.一号减压集装箱;2.二号减压集装箱;3.转移集装箱;4.远程控制集装箱;5.空气气源供应集装箱;6.对接装置;7.机械集装箱;8.氧气、混合气存储集装箱;9.机动救生舱;10.一号减压舱;
[0035]11.一号减压舱主舱;12.一号减压舱过渡舱;13.一号减压舱应急进\出口;14.一号减压舱和转移舱对接接口;
[0036]15.一号减压舱和机动救生舱对接接口;16.一号减压舱手动控制面板;17.转移压力舱;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救生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减压集装箱、与减压集装箱相配合实现人员转移的转移集装箱(3)、用于与减压集装箱相配合提供合格的压缩空气的空气气源供应集装箱(5)、远程控制集装箱(4)、用于提供水源的机械集装箱(7)、用于提供混合气体的氧气、混合气存储集装箱(8)、对接装置(6)和设置在减压集装箱侧面的机动救生舱(9);所述对接装置(6)用于完成援潜救生艇\钟和加压系统之间的高压转移对接,其安置在转移集装箱(3)的相应对接口,另一个接口和救援艇或救生钟进行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救生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集装箱包括一号减压集装箱(1)和二号减压集装箱(2),所述一号减压集装箱(1)内部设有一号减压舱(10),所述一号减压舱(10)包括一号减压舱主舱(11)和一号减压舱过渡舱(12),所述一号减压舱主舱(11)左端设有一号减压舱应急进\出口(13),所述一号减压舱主舱(11)侧面设有一号减压舱和转移舱对接接口(14),所述一号减压舱过渡舱(12)右端设有一号减压舱和机动救生舱对接接口(15),所述一号减压集装箱(1)内部还设有一号减压舱手动控制面板(16);所述二号减压集装箱(2)包括二号减压舱主舱(24)和二号减压舱过渡舱(25),所述二号减压舱主舱(24)左端设有二号减压舱应急进\出口(23),二号减压舱过渡舱(25)右端设有二号减压舱和机动救生舱对接接口(2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救生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集装箱(3)包括一个转移压力舱(17),所述转移压力舱(17)内分上下两层,两层间有隔板隔开,两层间有竖梯和爬梯人孔,两层顶部都配有吊装滑轮组,可用来运输无法自行移动的伤员,转移压力舱(17)的外接口至少包括二号减压舱和转移舱对接接口(18)、一号减压舱和转移舱对接接口(19)、对接装置对接接口(21)以及转移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韶清王福存孙凯张卓林修仁强王露杨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宏远载人压力舱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