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03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深海救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包括水面支持单元和通过水下机器人带动定位的通风钟,通风钟的外部设置有压载调节单元,通风钟的底部设置有对接裙;通风钟与对接裙之间设置有密封开合的旋转门;压载调节单元用于控制通风钟的浮力;对接裙配置成能够与潜艇的通气口牢固对接;通风钟的内部设置有生命支持单元和带有通气阀门的管路A,管路A穿过旋转门并向潜艇供气;生命支持单元8用于向通风钟的内部提供正常呼气用气体;压载调节单元和水面支持单元用于控制通风钟的上浮和下沉;管路A穿过旋转门并通过水面支持单元向潜艇通风供气。以此能够保证失事潜艇内人员的呼吸顺畅,为救援节省了宝贵的时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海救援
,特别涉及一种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潜艇下潜越来越深,一旦潜艇在深海失事无法上浮时,艇员需要进入潜艇自带的救生平台内等待外界救援。救生平台是一个特殊的有良好密封性的舱室,里面储存有水、食物和氧气再生设备,该舱室有一个标准的接口,通过此接口可将失事艇员转移到救生设备内,舱室通常只能满足艇员呼吸72小时,因潜艇的特殊性,救生母船很难快速到达救生位置,而深海环境又复杂多变,无疑会拖慢救援的速度,因此,需要向救生平台进行供气。
[0003]现有技术中,在浅海实施潜艇救援也通常会先将通风供气管路连接至救生平台以确保艇员的正常呼吸,连接通风供气管一般是潜水员进行连接,如果潜水艇事故发生在深水层,即当潜艇失事水深超过潜水员饱和潜水的极限后,则很难进行连接通风供气管,且采用饱和潜水也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以便潜水员达到饱和状态,参与救援的潜水员也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潜水员很难完成此类任务。而且海底情况复杂多变,失事潜艇救生平台的对接口可能会朝向多种不同的方向,当潜艇的救生平台的对接口朝向不合适时,对接会相当繁琐,极大降低救援效率,浪费救援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能够及时对失事潜艇进行供气,延长救援时间,保证失事潜艇里人员的呼吸供给。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包括通过水下机器人带动定位的通风钟,所述通风钟的外部设置有压载调节单元,所述通风钟的底部设置有对接裙;所述通风钟与所述对接裙之间设置有密封开合的旋转门;所述压载调节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通风钟的浮力;所述对接裙配置成能够与潜艇的通气接口牢固对接;所述通风钟的内部设置有生命支持单元和带有通气阀门的管路A,所述管路A穿过所述旋转门并向所述潜艇供气;所述生命支持单元用于向所述通风钟的内部提供正常呼气用气体;所述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还包括水面支持单元;所述压载调节单元和所述水面支持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通风钟的上浮和下沉;所述管路A穿过所述旋转门并通过所述水面支持单元向潜艇通风供气。
[0006]进一步地,所述压载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通风钟内部的进气阀A、水阀A、排气阀A、高压空气瓶和压载水箱;所述进气阀A的一端与所述高压空气瓶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压载水箱的顶部相通;所述水阀A的一端与所述压载水箱的底部相通,另一端与所述通风钟的侧壁相通;所述排气阀A的一端与所述压载水箱的顶部相通,另一端与所述通风钟的顶部相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阀A与所述高压空气瓶之间设置有压力表A,所述压力表A位于所述通风钟的内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机器人上设置有若干个绞车,所述通风钟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吊环,所述吊环通过柔性导索与所述绞车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生命支持单元包括氧气生成器、CO2吸收器、氧浓度分析仪和CO2浓度分析仪。
[0010]进一步地,所述通风钟的内部还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进气阀B、水阀B和排气阀B;所述进气阀B的一端与所述高压空气瓶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对接裙的顶部相通;所述水阀B的一端与所述通风钟的侧壁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对接裙的底部相通;所述排气阀B的一端与所述对接裙的顶部相通,另一端与所述通风钟的顶部相通;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对接裙压紧在所述潜艇的壳体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阀B的一侧设置有压力表B,所述压力表B位于所述通风钟的内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通风钟的内部还设置有通过UPS电源供电的电话机和摄像头。
[0013]进一步地,所述通风钟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组并联的呼吸组件,所述呼吸组件依次包括相连通的呼吸进气阀、呼吸面具和呼吸排气阀;所述呼吸进气阀和呼吸排气阀均与所述通风钟的顶部相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水面支持单元分别连接控制所述电话机、摄像头和呼吸组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帮助大深度失事潜艇连接通风管路,增加失事艇员获救的机会,节省了宝贵的救援时间;同时,通风钟内部的操作人员在常压环境下即可连接通风管路,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危险。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通风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水下机器人;2、绞车;3、柔性导索;4、通风钟;5、压载调节单元;6、对接裙;7、固定组件;8、生命支持单元;9、水面支持单元;41、电话机;42、摄像头;43、呼吸面具;44、呼吸进气阀;45、呼吸排气阀;46、通气阀门;47、UPS电源;51、高压空气瓶;52、压载水箱;53、进气阀A;54、水阀A;55、排气阀A;56、压力表A;61、旋转门;71、进气阀B;72、水阀B;73、排气阀B;74、压力表B;81、氧气生成器;82、CO2吸收器;83、氧浓度分析仪;84、CO2浓度分析仪;91、水面通风阀;92、水面供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包括通过水下机器人1带动定位的通风钟4,通风钟4的外部设置有压载调节单元5,通风钟4的底部设置有对接裙6;通风钟4与对接裙6之间设置有密封开合的旋转门61;压载调节单元5用于控制通风钟4的浮力;对接裙6配置成能够与潜艇的通气口牢固对接;通风钟4的内部设置有生命支持单元8和带有通气阀门46的管路A,管路A穿过旋转门61并向潜艇供气;生命支持单元8用于向通风钟4的内部提供正常呼气用气体;其中,该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还包括水面支持单元9;压载调节单元5和水面支持单元9用于控制通风钟4的上浮和下沉;管路A穿过旋转门61并通过水面支持单元9向潜艇通风供气。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压载调节单元5包括设置在通风钟4内部的进气阀A53、水阀A54、排气阀A55、高压空气瓶51和压载水箱52;进气阀A53的一端与高压空气瓶51相通,另一端与压载水箱52的顶部相通;水阀A54的一端与压载水箱52的底部相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水下机器人(1)带动定位的通风钟(4),所述通风钟(4)的外部设置有压载调节单元(5),所述通风钟(4)的底部设置有对接裙(6);所述通风钟(4)与所述对接裙(6)之间设置有密封开合的旋转门(61);所述对接裙(6)配置成能够与潜艇的通气口牢固对接;所述通风钟(4)的内部设置有生命支持单元(8)和带有通气阀门(46)的管路A,所述生命支持单元(8)用于向所述通风钟(4)的内部提供正常呼气用气体;所述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还包括水面支持单元(9);所述压载调节单元(5)和所述水面支持单元(9)用于控制所述通风钟(4)的上浮和下沉;所述管路A穿过所述旋转门(61)并通过所述水面支持单元(9)向潜艇通风供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调节单元(5)包括设置在所述通风钟(4)内部的进气阀A(53)、水阀A(54)、排气阀A(55)、高压空气瓶(51)和压载水箱(52);所述进气阀A(53)的一端与所述高压空气瓶(51)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压载水箱(52)的顶部相通;所述水阀A(54)的一端与所述压载水箱(52)的底部相通,另一端与所述通风钟(4)的侧壁相通;所述排气阀A(55)的一端与所述压载水箱(52)的顶部相通,另一端与所述通风钟(4)的顶部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A(53)与所述高压空气瓶(51)之间设置有压力表A(56),所述压力表A(56)位于所述通风钟(4)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拽式深海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机器人(1)上设置有若干个绞车(2),所述通风钟(4)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吊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春遐李韶清王福存孙凯修仁强周铭华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宏远载人压力舱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