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439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包括缸筒,所述缸筒的顶部右侧插设有进油管,所述缸筒的左端插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缸筒的左侧顶部开设有第一冷却槽,所述缸筒的顶部左侧插设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冷却槽的内腔底部开设有导引槽。该浮动式缓冲油缸,通过设置的第一冷却槽与进水管、导引槽、第二冷却槽、出水管的配合,可以对通过进水管向第一冷却槽的内部注入冷却液,然后冷却液会经由导引槽的内部流入第二冷却槽的内部,同时会带走缸筒内腔内部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出水管将热量排出,完成对缸筒的内腔中部进行降温,提高缸筒的使用寿命。高缸筒的使用寿命。高缸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


[0001]本技术涉及浮动式缓冲油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

技术介绍

[0002]液压缸是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的直线运动式执行元件,液压缸基本上由缸筒和缸盖、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装置、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组成,随着液压缸的发展,出现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
[0003]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0910032481.3中公开了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包括缸筒、缸底盖、活塞杆和活塞,活塞杆伸出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活塞杆的后端面上具有与活塞杆为一体结构的缓冲柱塞,缸底盖上设有与活塞杆为同一轴线的阶梯孔,将缓冲套设计为浮动形式,在缓冲柱塞进入缓冲孔时,可以自动对中以减少缓冲间隙,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可有效防止油缸活塞缩回到缸底时产生的撞击现象,并且油缸的启动性好,该装置存在不能将缸筒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导出,无法对缸筒进行有效冷却,且安装的缓冲套限位效果并不理想,容易脱落,影响缓冲效果。
[0004]因此,提出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包括缸筒,所述缸筒的顶部右侧插设有进油管,所述缸筒的左端插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缸筒的左侧顶部开设有第一冷却槽,所述缸筒的顶部左侧插设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冷却槽的内腔底部开设有导引槽,所述缸筒的底部右侧开设有第二冷却槽,所述缸筒的底部右侧插设有出水管,所述缸筒的内腔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右侧开设有顶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右侧上下前后四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凹槽的中部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左端中部开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块的右端前后上下四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固定杆的中部套设有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活塞设置在缸筒的内腔中部,所述活塞的大小与缸筒的内腔大小相适配,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壁体与缸筒的内腔壁体相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位置设置在第一冷却槽的正上方,所述进水管的内腔与第一冷却槽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位置与第二冷却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出水管的内腔与第二冷却槽的内腔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导引槽环绕在缸筒的内腔外部,设置在缸筒的壁体中部,所述导引槽远离第一冷却槽的一端与第二冷却槽的内腔相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进油管的内腔底部与顶槽的内腔顶部相连通,所述顶杆的位置与缓冲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顶杆的大小与缓冲孔的大小相适配,所述缓冲孔的大小与顶槽的大小相同,所述缓冲孔的位置与顶槽位置相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缓冲块的大小与凹槽的大小相适配,所述缓冲块设置在凹槽的中部,所述固定杆的位置与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杆的右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板设置在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板的大小与限位槽的大小相适配,所述弹簧设置在限位槽的内部。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浮动式缓冲油缸,通过设置的第一冷却槽与进水管、导引槽、第二冷却槽、出水管的配合,可以对通过进水管向第一冷却槽的内部注入冷却液,然后冷却液会经由导引槽的内部流入第二冷却槽的内部,同时会带走缸筒内腔内部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出水管将热量排出,完成对缸筒的内腔中部进行降温,提高缸筒的使用寿命。
[0016]2、该浮动式缓冲油缸,通过设置的橡胶垫与缓冲孔、缓冲块、固定杆、限位板、弹簧、限位槽的配合,可以通过活塞在缸筒内腔的移动,顶杆插入顶槽的内部对缸筒内腔的液压油进行挤压,液压油通过缓冲块与凹槽内腔壁体中间的缝隙流出,进而起到缓冲的作用,当顶杆在缸筒的内腔中部左右移动时,缓冲块会在凹槽的内部左右移动,进而通过固定杆带动限位板在限位槽的内部左右移动,通过弹簧对限位板的推力,起到对缓冲块的拉力,防止缓冲块从凹槽的内部脱离。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缸筒的剖面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中:1、缸筒;2、进油管;3、活塞杆;4、活塞;5、顶杆;6、第一冷却槽;7、进水管;8、导引槽;9、第二冷却槽;10、出水管;11、凹槽;12、顶槽;13、限位槽;14、缓冲块;15、橡胶垫;16、缓冲孔;17、固定杆;18、限位板;1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包括缸筒1,缸筒1的顶部右侧插设有进油管2,进油管2的内腔底部与顶槽12的内腔顶部相连通,缸筒1的左端插设有活塞杆3,活塞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塞4,活塞4设置在缸筒1的内腔中部,活塞4的大小与缸筒1的内腔大小相适配,活塞4的外表面壁体与缸筒1的内腔壁体相贴合,活塞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顶杆5,顶杆5的位置与缓冲孔16的位置相对应,顶杆5的大小与缓冲孔16的大小相适配,缸筒1的左侧顶部开设有第一冷却槽6,缸筒1的顶部左侧插设有进水管7,进水管7的位置设置在第一冷却槽6的正上方,进水管7的内腔与第一冷却槽6的内腔相连通,第一冷却槽6的内腔底部开设有导引槽8,导引槽8环绕在缸筒1的内腔外部,设置在缸筒1的壁体中部,导引槽8远离第
一冷却槽6的一端与第二冷却槽9的内腔相连通,缸筒1的底部右侧开设有第二冷却槽9,缸筒1的底部右侧插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的位置与第二冷却槽9的位置相对应,出水管10的内腔与第二冷却槽9的内腔相连通,通过设置的第一冷却槽6与进水管7、导引槽8、第二冷却槽9、出水管10的配合,可以对通过进水管7向第一冷却槽6的内部注入冷却液,然后冷却液会经由导引槽8的内部流入第二冷却槽9的内部,同时会带走缸筒1内腔内部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出水管10将热量排出,完成对缸筒1的内腔中部进行降温,提高缸筒1的使用寿命,缸筒1的内腔右侧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内腔右侧开设有顶槽12,凹槽11的内腔右侧上下前后四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3,凹槽11的中部设置有缓冲块14,缓冲块14的大小与凹槽11的大小相适配,缓冲块14设置在凹槽11的中部,缓冲块1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5,橡胶垫15的左端中部开设有缓冲孔16,缓冲孔16的大小与顶槽12的大小相同,缓冲孔16的位置与顶槽12位置相对应,缓冲块14的右端前后上下四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7,固定杆17的位置与限位槽13的位置相对应,固定杆17的右端延伸至限位槽13的内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包括缸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的顶部右侧插设有进油管(2),所述缸筒(1)的左端插设有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塞(4),所述活塞(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顶杆(5),所述缸筒(1)的左侧顶部开设有第一冷却槽(6),所述缸筒(1)的顶部左侧插设有进水管(7),所述第一冷却槽(6)的内腔底部开设有导引槽(8),所述缸筒(1)的底部右侧开设有第二冷却槽(9),所述缸筒(1)的底部右侧插设有出水管(10),所述缸筒(1)的内腔右侧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腔右侧开设有顶槽(12),所述凹槽(11)的内腔右侧上下前后四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3),所述凹槽(11)的中部设置有缓冲块(14),所述缓冲块(1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5),所述橡胶垫(15)的左端中部开设有缓冲孔(16),所述缓冲块(14)的右端前后上下四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7),所述固定杆(1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8),所述固定杆(17)的中部套设有弹簧(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设置在缸筒(1)的内腔中部,所述活塞(4)的大小与缸筒(1)的内腔大小相适配,所述活塞(4)的外表面壁体与缸筒(1)的内腔壁体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式缓冲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兵吉胡异胡永辉汤勇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科誉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