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座位下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255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座位下减震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减震器、连接件,前车架包括上纵向管、下斜管、竖管,上纵向管的后端与竖管的上端相接,下斜管的后端与竖管的下端相接,下斜管的前端与上纵向管的前端相接,后车架包括上叉、下叉,下叉的前端与下斜管的后端相铰接,上叉的后端与下叉的后端相铰接,连接件铰接在竖管上,连接件的后端与上叉的前端相铰接,减震器的一端与下斜管相铰接,减震器的另一端与连接件的前端相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高等优点。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座位下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
,特别是一种座位下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自行车上的减震系统,通常是安装在座位调节架与后车轮架之间的,
[0003]这样在制造电动自行车时,就需要延长座位调节架与后车轮架之间的距离,以在电动自行车上做出供减震系统安装的空间,
[0004]但这样制造出来的电动自行车,不仅加长了电动自行车整体的纵向长度,且使得电动自行车的整体体积增大,还使得电动自行车的整体结构不够紧凑。
[0005]因此,鉴于上述的电动自行车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座位下减震结构,该座位下减震结构能将减震器安装在前车架之中,这样不仅能令整个电动自行车的纵向长度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能更容易地生产出整体结构更为紧凑的电动自行车,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br/>[00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座位下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减震器(3)、连接件(4),其中所述前车架(1)包括上纵向管(11)、下斜管(12)、竖管(13),所述上纵向管(11)的后端与竖管(13)的上端相接,所述下斜管(12)的后端与竖管(13)的下端相接,所述下斜管(12)的前端与上纵向管(11)的前端相接,所述后车架(2)包括上叉(21)、下叉(22),所述下叉(22)的前端与下斜管(12)的后端相铰接,所述上叉(21)布置在下叉(22)的上方,所述上叉(21)的后端与下叉(22)的后端相铰接,所述连接件(4)包括第一摆臂(41)、第二摆臂(42)、螺钉(43),所述第一摆臂(41)与第二摆臂(42)并排布置在竖管(13)的左右两侧,并使第一摆臂(41)与第二摆臂(42)的前后两端分别位于竖管(13)的前后两侧,还使第一摆臂(41)与第二摆臂(42)的中部都铰接在竖管(13)上,以及使第一摆臂(41)的摆动中心线和第二摆臂(42)的摆动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一摆臂(41)与第二摆臂(42)的后端分别与上叉(21)的前端相铰接,并使第一摆臂(41)与上叉(21)的铰接中心线和第二摆臂(42)与上叉(21)的铰接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一摆臂(41)与第二摆臂(42)相对的表面上分别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一限位凸部(411)、第二限位凸部(421),并使第一限位凸部(411)与第二限位凸部(421)都位于竖管(13)的前侧,所述螺钉(43)依次穿过第二摆臂(42)、第二限位凸部(421)后锁定在第一限位凸部(411)上,所述减震器(3)的一端与下斜管(12)相铰接,所述减震器(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摆臂(41)、第二摆臂(42)的前端相铰接,并使减震器(3)与第一摆臂(41)的铰接中心线和减震器(3)与第二摆臂(42)的铰接中心线同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的座位下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13)的前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耳(131),所述第一摆臂(41)与第二摆臂(42)都通过限位凸耳(131)铰接在竖管(13)上,并使限位凸耳(131)位于第一限位凸部(411)与第二限位凸部(421)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的座位下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叉(21)包括第一上杆(211)、第二上杆(212)、连接杆件(213),所述第一上杆(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军莫裕伦
申请(专利权)人:松郎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