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座位后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5165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座位后减震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减震调节组件,其中后车架的前端与前车架的后端相铰接,减震调节组件包括底壳、壳盖、转动调节件、螺纹杆件、压盘、减震弹簧,底壳的一端上开设有安装腔,转动调节件穿置于安装腔中,转动调节件的一端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件螺接在螺纹孔上,压盘活动设置于安装腔中,减震弹簧布置在安装腔中,壳盖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壳的另一端上,壳盖上设有第一铰接部,第一铰接部铰接在后车架上,螺纹杆件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铰接部,第二铰接部铰接在前车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方便、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座位后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
,特别是一种座位后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结构主要由安装管、伸缩管、弹簧构成,伸缩管插入安装管内,弹簧套装在伸缩管与安装管之间。
[0003]这种减震结构上是不具有调节减震强弱的结构的,这样就不能根据每个用户的体重来调节减震的强弱。
[0004]这样在骑行过程中,电动自行车的减震结构对不同体重的用户就会出现减震反馈不明显或过于明显的情况,使得这种减震结构只能对小部分特定重量的人起到好的减震效果,而大部分不在这个特定重量范围内的人就没能得到好的减震效果,导致大部分用户的骑乘体验差。
[0005]因此,鉴于上述的电动自行车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座位后减震结构,该座位后减震结构的减震调节组件上设置有转动调节件,在使用时,通过旋转转动调节件,可使减震弹簧伸长或被压缩,这样就能够对减震弹簧的减震强弱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座位后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减震调节组件(3),其中所述后车架(2)的前端与前车架(1)的后端相铰接,所述减震调节组件(3)包括底壳(31)、壳盖(32)、转动调节件(33)、螺纹杆件(34)、压盘(35)、减震弹簧(36),所述底壳(31)的一端上开设有贯穿至其另一端的安装腔(311),在底壳(31)一端的安装腔(311)腔口边缘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边(312),所述转动调节件(33)的一端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边(331),所述转动调节件(33)穿置于安装腔(311)中,并使转动调节件(33)的另一端伸出至底壳(31)的一端外,还使第二限位凸边(331)顶压在第一限位凸边(312)上,所述转动调节件(33)的一端上开设有贯穿至其另一端的螺纹孔(332),并使螺纹孔(332)与安装腔(311)相连通,所述螺纹杆件(34)螺接在螺纹孔(332)上,并使螺纹杆件(34)的一端置于安装腔(311)中,还使螺纹杆件(34)另一端置于转动调节件(33)的另一端外,所述压盘(35)活动设置于安装腔(311)中,并使压盘(35)与螺纹杆件(34)的一端相接,所述减震弹簧(36)布置在安装腔(311)中,并使减震弹簧(36)的一端与压盘(35)相接触,所述壳盖(32)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壳(31)的另一端上,并使壳盖(32)盖置于安装腔(311)的腔口上,还使壳盖(32)紧压在减震弹簧(36)的另一端上,所述壳盖(32)上设有第一铰接部(321),所述第一铰接部(321)铰接在后车架(2)上,所述螺纹杆件(34)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铰接部(341),所述第二铰接部(341)铰接在前车架(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的座位后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32)与底壳(31)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的座位后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件(33)的一端上开设有容纳腔(333),并使容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军莫裕伦
申请(专利权)人:松郎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