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92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包括:智能传感器、安装座和连接线,所述安装座装配在智能传感器的后侧,所述连接线一端安装于智能传感器的顶端右侧,且另一端与检测探头相连,还包括:收线机构,装配在所述智能传感器的顶端;限位槽,数量为两个,分别开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左右两端;安装机构,装配在所述智能传感器的内腔;所述收线机构包括:固定组件,装配在所述智能传感器的顶端。该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将连接线进行很好的保护,不仅防止连接线在不使用时被杂乱无章的摆放,同时防止其被损坏,还能够快速的将该设备进行安装和拆卸,节省工人的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与一般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通过软件技术可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编程自动化能力、功能多样化;
[0003]通常情况下,智能传感器与检测探头之间都有较长的连接线,在不使用时这些连接线得不到较好的保护,从而容易导致连接线损坏,此外,现有设备在使用时,常使用螺栓进行安装,从而将其稳定放置在规定位置进行使用,但是这种安装方式过于麻烦且拆卸过于不便,当需要将其拆卸进行检修,或更换使用地点时,较为费时费力,基于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较好的保护连接线和安装拆卸较为困难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包括:智能传感器、安装座和连接线,所述安装座装配在智能传感器的后侧,所述连接线一端安装于智能传感器的顶端右侧,且另一端与检测探头相连,还包括:
[0006]收线机构,装配在所述智能传感器的顶端;
[0007]限位槽,数量为两个,分别开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左右两端;
[0008]安装机构,装配在所述智能传感器的内腔;
[0009]所述收线机构包括:
[0010]固定组件,装配在所述智能传感器的顶端;
[0011]卡接组件,装配在所述固定组件的前端。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缠线柱,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智能传感器的顶端左右两侧;挡板,一端可滑动的内嵌于所述智能传感器的内腔,挡板可将缠绕在缠线柱外壁的连接线进行遮盖保护。
[0013]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槽,开设于所述智能传感器的顶端前侧;推杆,贯穿所述挡板的外壁;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推杆的外壁,且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挡板的外壁及推杆的外壁;卡块,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推杆的底端,且另一端延伸进所述卡槽的内腔并与智能传感器的内壁卡接,挡板向下卡接,利用卡块与智能传感器的内壁卡接可对挡板制动。
[0014]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底端呈楔形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动力组件,装配在所述智能传感器的内腔;卡动组件,
装配在所述动力组件的后侧。
[0016]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齿轮,一侧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智能传感器的内壁前侧;拉杆,顶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且一端延伸出所述智能传感器的右侧;第二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智能传感器的内壁及拉杆的另一端,向右拉动拉杆使第二弹簧拉伸,同时使第一齿轮逆时针旋转。
[0017]优选的,所述卡动组件包括:第二齿轮,一侧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另一侧,且另一侧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智能传感器的内壁后侧;连杆,数量为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壁上下两侧啮合连接;限位块,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杆的外壁后侧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且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智能传感器的后侧并与限位槽相卡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同步旋转,从而使连杆带动限位块左右移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通过将连接线缠绕在两个缠线柱的外壁上,从而将连接线整齐的摆放好,再利用挡板将连接线进行遮盖保护,利用卡块和智能传感器的内壁的配合,对挡板制动,通过拉动拉杆使第二弹簧拉伸,同时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从而使两个限位块向外移动,将限位块对准限位槽,撤去外力,可使限位块与限位槽卡接,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将连接线进行很好的保护,不仅防止连接线在不使用时被杂乱无章的摆放,同时防止其被损坏,还能够快速的将该设备进行安装和拆卸,节省工人的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卡块的右视剖面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智能传感器,2、安装座,3、连接线,4、收线机构,41、缠线柱,42、挡板,43卡槽,44、推杆,45、第一弹簧,46、卡块,5、限位槽,6、安装机构,61、第一齿轮,62、拉杆,63、第二弹簧,64、第二齿轮,65、连杆,6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包括智能传感器1、安装座2和连接线3,安装座2装配在智能传感器1的后侧,连接线3一端安装于智能传感器1的顶端右侧,且另一端与检测探头相连,还包括收线机构4、限位槽5、安装机构6,收线机构4装配在智能传感器1的顶端,限位槽5数量为两个,分别开设于安装座2的左右两端,安装机构6装配在智能传感器1的内腔;
[0026]收线机构4包括缠线柱41、挡板42、卡槽43、推杆44、第一弹簧45、卡块46,缠线柱41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安装于智能传感器1的顶端左右两侧,挡板42一端可滑动的内嵌于智
能传感器1的内腔,挡板42可将缠绕在缠线柱41外壁的连接线3进行遮盖保护,卡槽43开设于智能传感器1的顶端前侧,推杆44贯穿挡板42的外壁,第一弹簧45套接于推杆44的外壁,且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挡板42的外壁及推杆44的外壁,第一弹簧45为螺旋弹簧,受到拉伸或挤压产生弹性形变,撤去外力恢复初始状态,当推杆44受力向后移动时,第一弹簧45被迫拉伸,撤去外力后,在弹簧45自身拉力的作用下,驱使推杆44复位,卡块46一端固定安装于推杆44的底端,且另一端延伸进卡槽43的内腔并与智能传感器1的内壁卡接,挡板42向下卡接,利用卡块46与智能传感器1的内壁卡接可对挡板42制动。
[0027]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卡块46的底端呈楔形设置,保证挡板42向下移动,能使卡块46被迫向后移动。
[0028]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安装机构6包括第一齿轮61、拉杆62、第二弹簧63、第二齿轮64、连杆65、限位块66,第一齿轮61一侧通过轴承安装于智能传感器1的内壁前侧,拉杆62顶端与第一齿轮61啮合连接,且一端延伸出智能传感器1的右侧,第二弹簧63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智能传感器1的内壁及拉杆62的另一端,第二弹簧63为螺旋弹簧,受到拉伸或挤压产生弹性形变,撤去外力恢复初始状态,向右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包括:智能传感器(1)、安装座(2)和连接线(3),所述安装座(2)装配在智能传感器(1)的后侧,所述连接线(3)一端安装于智能传感器(1)的顶端右侧,且另一端与检测探头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收线机构(4),装配在所述智能传感器(1)的顶端; 限位槽(5),数量为两个,分别开设于所述安装座(2)的左右两端; 安装机构(6),装配在所述智能传感器(1)的内腔; 所述收线机构(4)包括: 固定组件,装配在所述智能传感器(1)的顶端; 卡接组件,装配在所述固定组件的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缠线柱(41),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智能传感器(1)的顶端左右两侧;挡板(42),一端可滑动的内嵌于所述智能传感器(1)的内腔,挡板(42)可将缠绕在缠线柱(41)外壁的连接线(3)进行遮盖保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槽(43),开设于所述智能传感器(1)的顶端前侧;推杆(44),贯穿所述挡板(42)的外壁;第一弹簧(45),套接于所述推杆(44)的外壁,且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挡板(42)的外壁及推杆(44)的外壁;卡块(46),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推杆(44)的底端,且另一端延伸进所述卡槽(43)的内腔并与智能传感器(1)的内壁卡接,挡板(42)向下卡接,利用卡块(46)与智能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瑞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