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63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注塑模具,模仁设有避位孔,顶针的端部设有仿形结构,仿形结构与注塑产品的局部表面形状相同,旋转件转动安装于动模板,推杆以及二次顶出组件活动安装于动模板,推杆以及二次顶出组件分别与旋转件两端抵触,一次注塑时,动模板带动推杆移动直至模仁使推杆下移,推杆通过旋转件推动二次顶出组件上移,仿形结构伸入型腔中,二次注塑时,动模板带动推杆转动,使推杆上移后进入避位孔,模仁使推杆下移并通过旋转件推动二次顶出组件上移,仿形结构伸入模仁的型腔中并且比一次注塑时位置低,仿形结构与半成品之间存在空隙,原料流入空隙与半成品充分接触完成二次注塑、粘合性好、连接牢固。连接牢固。连接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二次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对汽车产品要求愈发严格,所以很多车企对零部件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特别是在降低噪音方面。因此很多产品使用二次注塑软胶的方式,保证产品在有一定强度下,能够尽可能的降低使用时的噪音。在换挡器产品中,如果内部零件选材不当在换挡时则会出现噪音很大的现象,目前零件采用在一次注塑硬胶后二次注塑软胶来满足零件选材要求。
[0003]在目前市场上二次成型产品中,有两次都注塑硬胶结构(增加耐磨性等),或一次注塑硬胶后二次注塑软胶(降低噪音),这些产品存在两次注塑前后粘合性不好、不牢靠等现象,进而不满足产品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的零件两次注塑之间粘合性好、连接牢固的二次注塑模具。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二次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定模板以及模仁,所述模仁固定于所述定模板,所述模仁设有避位孔,所述二次注塑模具还包括推杆、旋转件以及二次顶出组件,所述二次顶出组件包括顶针,所述顶针的端部设有仿形结构,所述仿形结构与注塑产品的局部表面形状相同,所述旋转件转动安装于所述动模板,所述推杆以及所述二次顶出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动模板,所述推杆以及所述二次顶出组件分别与所述旋转件两端抵触,一次注塑时,所述动模板带动所述推杆上移直至所述推杆与所述模仁抵触,所述模仁使所述推杆下移带动所述旋转件转动,所述旋转件推动所述二次顶出组件上移,所述顶针的仿形结构伸入所述模仁的型腔中,使一次注塑制成的半成品上形成与所述仿形结构相同的孔,二次注塑时,所述动模板带动所述推杆转动,使所述动模板带动所述推杆上移后所述推杆进入所述避位孔,所述模仁使所述推杆下移并通过所述旋转件推动所述二次顶出组件上移,所述顶针的仿形结构伸入所述模仁的型腔中,此时所述顶针的仿形结构比一次注塑时位置低,所述仿形结构与所述半成品之间存在空隙,原料流入空隙与半成品充分接触完成二次注塑。
[0007]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件截面呈半圆形。
[0008]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组件还包括推板,所述顶针安装于所述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旋转件抵触。
[0009]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组件还包括压缩弹性件,所述压缩弹性件固定于所述推板并位于所述模仁下方。
[0010]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顶针末端固定于所述底座。
[0011]进一步地,所述仿形结构呈纺锤形。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与所述顶针平行。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与所述顶针的运动方向相反。
[0014]进一步地,所述二次注塑模具还包括底部组件,所述动模板弹性安装于所述底部组件。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固定板、面板、底板以及复位弹性件,所述面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面板与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复位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面板以及所述动模板抵触。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二次注塑模具一次注塑时,动模板带动推杆上移直至推杆与模仁抵触,模仁使推杆下移带动旋转件转动,旋转件推动二次顶出组件上移,顶针的仿形结构伸入模仁的型腔中,使一次注塑制成的半成品上形成与仿形结构相同的孔,二次注塑时,动模板带动推杆转动,使动模板带动推杆上移后推杆进入避位孔,模仁使推杆下移并通过旋转件推动二次顶出组件上移,顶针的仿形结构伸入模仁的型腔中,此时顶针的仿形结构比一次注塑时位置低,仿形结构与半成品之间存在空隙,原料流入空隙与半成品充分接触完成二次注塑,通过上述设计,一次注塑制成的半成品上形成与仿形结构相同的孔,二次注塑时半成品与原料充分接触、粘合性好、连接牢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二次注塑模具的主视图;
[0018]图2为图1的二次注塑模具沿A

A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图1的二次注塑模具A处的放大图;
[0020]图4为图1的二次注塑模具顶针的仿形结构的立体图。
[0021]图中:10、底部组件;11、固定板;12、面板;13、底板;14、方铁;15、复位弹性件;20、动模板;30、定模板;40、模仁;41、避位孔;50、推杆;60、旋转件;70、二次顶出组件;71、底座;72、顶针;720、仿形结构;73、推板;74、压缩弹性件;200、半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组件,通过中间组件固定。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图1至图4为本技术一种二次注塑模具,二次注塑模具包括底部组件10、动模板20、定模板30、模仁40、推杆50、旋转件60、二次顶出组件70。
[0026]底部组件10包括固定板11、面板12、底板13、方铁14以及复位弹性件15。面板12与底板13固定连接。面板12、底板13以及方铁14位于固定板11上。复位弹性件15与面板12抵触。复位弹性件15为弹簧。
[0027]动模板20安装于底部组件10上并与复位弹性件15抵触,实现动模板20与底部组件10的弹性连接。
[0028]定模板30位于动模板20上方。
[0029]模仁40固定于定模板30内部。模仁40下端面设有避位孔41,避位孔41的直径大于推杆50的直径。模仁40内部设有浇道以及与浇道连通的型腔。
[0030]推杆50活动安装于动模板20内部。
[0031]旋转件60转动安装于动模板20内部,旋转件60的旋转中心位于中部,推杆50以及推板73与旋转件60的接触点分别位于旋转中心两侧。为了旋转件60受力平稳,旋转件60与动模板20的接触面为弧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件60的截面呈半圆形。旋转件60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定模板以及模仁,所述模仁固定于所述定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设有避位孔,所述二次注塑模具还包括推杆、旋转件以及二次顶出组件,所述二次顶出组件包括顶针,所述顶针的端部设有仿形结构,所述仿形结构与注塑产品的局部表面形状相同,所述旋转件转动安装于所述动模板,所述推杆以及所述二次顶出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动模板,所述推杆以及所述二次顶出组件分别与所述旋转件两端抵触,一次注塑时,所述动模板带动所述推杆上移直至所述推杆与所述模仁抵触,所述模仁使所述推杆下移带动所述旋转件转动,所述旋转件推动所述二次顶出组件上移,所述顶针的仿形结构伸入所述模仁的型腔中,使一次注塑制成的半成品上形成与所述仿形结构相同的孔,二次注塑时,所述动模板带动所述推杆转动,使所述动模板带动所述推杆上移后所述推杆进入所述避位孔,所述模仁使所述推杆下移并通过所述旋转件推动所述二次顶出组件上移,所述顶针的仿形结构伸入所述模仁的型腔中,此时所述顶针的仿形结构比一次注塑时位置低,所述仿形结构与所述半成品之间存在空隙,原料流入空隙与半成品充分接触完成二次注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注塑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邝志辉陈建国唐林丁周志恒王云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