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坡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36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护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坡砖。该护坡砖包括顶面为四边形的具备四个侧面的块体,所述块体的四边形中,有两个相对边的侧面上沿边长方向依序布置三个咬合扣;咬合扣是沿着相应的边方向拉伸而成,以拉伸方向的横截面呈上凹下凸结构的咬合扣为A扣,以呈上凸下凹结构的咬合扣为B扣,三个咬合扣以A1扣、B扣、A2扣的布置方式依序布局,或以B1扣、A扣、B2扣的布置方式依序布局;以三个咬合扣为一组咬合单元,其中A1扣与A2扣正好拼合成A扣,B1与B2扣正好拼合成B扣。该护坡砖能实现坡面的防沉翘和防滑移功能,能有效确保固坡护坡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坡砖


[0001]本技术属于护坡
,具体涉及一种护坡砖。

技术介绍

[0002]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护坡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岸坡稳定的要求,岸坡的不稳定性因素主要有:

由于岸坡面逐步冲刷引起的不稳定;

由于表层土滑动破坏引起的不稳定;

由于深层土滑动引起的不稳定。由于传统护坡砖形式单一,多为纯硬质结构的四角砖或六角砖直接在边坡上平铺形成坡面,上述不稳定现象常使得两块相邻护坡砖之间或单块的护坡砖产生沿坡面的坡面滑移和/或垂直坡面的下沉或上翘动作也即法向位移。另外传统护坡砖顶面一般都是带通孔的平面,在过量雨水冲刷时,通孔内的土壤或植物容易被雨水冲掉,上述坡面位移、法向位移以及水土流失,容易导致边坡产生变形甚至塌方,严重的影响了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甚至还可能造成边坡上及周围的土木工程设备的损坏,从而给实际护坡操作带来诸多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且施工方便的护坡砖,其能通过护坡砖之间的配合,实现坡面的防沉翘和防滑移功能,从而有效确保了固坡护坡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护坡砖,包括顶面为矩形的具备四个侧面的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的四边形中,有两个相对边的侧面上沿边长方向依序布置三个咬合扣;咬合扣是沿着相应的边方向拉伸而成,以拉伸方向的横截面呈上凹下凸结构的咬合扣为A扣,以呈上凸下凹结构的咬合扣为B扣,三个咬合扣以A1扣、B扣、A2扣的布置方式依序布局,或以B1扣、A扣、B2扣的布置方式依序布局;以三个咬合扣为一组咬合单元,其中A1扣与A2扣正好拼合成A扣,B1与B2扣正好拼合成B扣。
[0006]优选的,A扣的横截面外形和B扣的横截面外形相适配。
[0007]优选的,A扣和B扣的顶面和底面均相应的与块体的顶面和底面相平齐。
[0008]优选的,A扣和B扣的下沿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0009]优选的,在平行于块体顶面的任一剖面图上,A1扣、B扣、A2扣组成的咬合单元呈现为凹、凸、凹线形或一直线段,B1扣、A扣、B2扣组成的咬合单元呈现为凸、凹、凸线形或一直线段,凹边口为口阔底窄形状或口窄底阔形状或口底相同形状,同时,凹、凸线形相适配。
[0010]优选的,块体上垂直贯穿设置有贯通孔。
[0011]优选的,块体另外两相对侧面处分别布置有外形彼此适配的凸起与缺口。
[0012]优选的,块体另外两相对侧面处均布置有缺口。
[0013]优选的,块体顶面上布置凸起或凹槽防滑面。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抛弃了传统单一的光滑侧面结构的四角砖构造,转而通过在原本光滑的块体侧面处布置连续的咬合扣结构,具体而言:每块块体的同一侧边沿边长方向依序按照A1扣

B扣

A2扣或B1扣

A扣

B2扣的方式布置连续的咬合扣,从而使得相邻的两块护坡砖在使用时通过A扣与B扣的插接进而具备了物理勾连功能。实际操作时,将两块块体在平面上作上下错开布置后,块体同侧的一组咬合单元也即三个咬合扣与相邻两块块体处的对应的咬合扣均彼此咬合,从而在两块块体的垂直砖面方向上以及平行砖面方向上均形成犬齿交错的咬合结构,该咬合结构能确保块体在上述两个方向上均能产生约束性,也即实现了防沉翘和防滑移目的。
[0016]综上,本技术一经配合后,无论是内部的土层滑动还是外部的雨水冲刷,相邻多块块体都不会发生沉翘脱落现象,从而有效确保了固坡护坡效果。
[0017]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保证每块护坡砖均能在垂直砖面方向上任意进行可靠拼合,需每块护坡砖的B扣均能在垂直砖面方向上被相邻护坡砖处任一A扣所适配;反之亦然。实际使用时,也可不要求上述插接部位在插接时完全吻合,或因制造误差,或人为设计,甚至可能因施工场地的不平整性等原因,插接部位的配合面在垂直于坡面方向或坡面方向上存有一定的配合间隙也是允许的。
[0018]3)、更进一步的,A扣及B扣在实际设计时,可以不与块体的顶面或底面处于同平面,如存在高度差也是可以的;换言之,A扣及B扣的相应凹入部分可以呈现具备两条槽壁的直槽状,也可以是缺失一侧槽壁的V型槽状。本技术优选A扣及B扣的凹入部分为具备单侧槽壁的V型槽或者说是斜坡槽状,这利于简化本技术的生产成本及提升本技术的生产效率;同时,一旦各护坡砖彼此装配完成后,相邻护坡砖之间缝隙也能尽可能的减小,从而减少雨水沿该缝隙的渗入量。
[0019]4)、实际设计时,每一组咬合单元处的两个A扣或两个B扣的延伸路径彼此重合,也即两个A扣或两个B扣共同位于同一条贯通槽上,从而能在满足本技术基本功能的同时,实现抽芯模式的快速生产目的。此外的,A扣和B扣的下沿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这也是利于抽芯模生产需求,以提升实际制造效率。
[0020]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A扣可以在原本侧面的基础上通过“加法”形成,也即侧面的下部直接伸出从而直接形成上凹下凸结构;也可以在原本侧面的基础上通过“减法”形成,也即侧面的上部凹入从而形成上凹下凸结构;B扣同理。通过这类构造,可使得相邻的两块护坡砖形成物理勾连的同时,装配后视角上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也能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可以考虑通过抽芯模的方式制造,芯模能在自身的水平脱模方向上可实现无障碍抽出,随后成型上述的B扣,且不会干涉到上模及下模的正常动作;而上凹下凸结构的A扣可自然依靠上模的垂直脱模形成,生产制造效率能得到有效保证。当然,实际设计时,也可以不采用抽芯模方式,而采用其他现有已知技术进行加工制造,此处就不再赘述。
[0021]5)、由于在装配时,每一块块体的同一侧处的咬合单元是需要配合另一块块体的同侧处对应的咬合扣的,因此,A扣为阔口槽状以便于相邻配合块体的B扣快速卡入,从而提升装配效率;或A扣为燕尾槽状以便于相邻配合块体B扣卡入后较难取出,从而提升其配合紧密度和可靠性;当然直角槽状也可以;实际设计及装配时酌情选取即可。
[0022]6)、由于护坡砖常见为空心结构,本技术或者直接在块体上贯穿布置贯通孔,
或者通过两块块体的拼合形成工艺孔,最终目的都是形成空心区域。必要时,本技术通过环绕空心区域也即贯通孔或工艺孔一圈而布置阻水棱或者说防水环结构,从而每当雨水由上而下的流经本技术时,大部分的雨水都会因阻水棱的阻挡而绕路下行,从而最大化的降低了雨水冲入护坡砖的空心区域的可能性,可在确保空隙区域处绿化条件的同时,提升其水土保持功能,实现防冲刷目的。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第一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坡砖,包括顶面为矩形的具备四个侧面的块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10)的四边形中,有两个相对边的侧面上沿边长方向依序布置三个咬合扣;咬合扣是沿着相应的边方向拉伸而成,以拉伸方向的横截面呈上凹下凸结构的咬合扣为A扣(11),以呈上凸下凹结构的咬合扣为B扣(12),三个咬合扣以A1扣(11a)、B扣(12)、A2扣(11b)的布置方式依序布局,或以B1扣(12a)、A扣(11)、B2扣(12b)的布置方式依序布局;以三个咬合扣为一组咬合单元,其中A1扣与A2扣正好拼合成A扣,B1与B2扣正好拼合成B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坡砖,其特征在于:A扣(11)的横截面外形和B扣(12)的横截面外形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护坡砖,其特征在于:A扣(11)和B扣(12)的顶面和底面均相应的与块体(10)的顶面和底面相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才品张玉树汪文董高平张有文魏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基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