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态鱼鳞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83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态鱼鳞砖,该砖体中轴对称,具有顶面、底面、直上直下的侧壁面,以适合砖机压制,所述顶面形成鱼鳞部、鱼鳞叠压部,鱼鳞叠压部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叠压区和第二叠压区;所述底面形成底面叠压部、基础接触部,该砖体在垒砌时,第一叠压区和第二叠压区分别由位置在上的鱼鳞砖一和鱼鳞砖二的底面叠压部叠压,叠压后裸露在外的部分成鱼鳞状,所述鱼鳞部和鱼鳞叠压部形成高差和/或底面叠压部薄于基础接触部形成高差,用于上下层砌块之间抵挡防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生态鱼鳞砖,解决了现有砖机加工困难,提高绿化生长空间;同时采用仿生原理,借鉴了鱼鳞片的叠加结构和力学原理,使得护坡既美观又稳固,减少对土体的冲刷。土体的冲刷。土体的冲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生态鱼鳞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护坡

挡墙砖,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生态鱼鳞砖。

技术介绍

[0002]保护自然,恢复生态,避免出现滑坡或水土流失,往往需要砌筑一面挡墙或护坡,通常采用浆砌石、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砌筑而成。
[0003]传统的防护不仅费用较高,施工周期长,而且其保护层硬化了土体,阻隔了物质交换,动植物难以生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近些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逐步将专用砌块应用于工程中。
[0004]目前护坡

挡墙砖已有多种类型,但砖型多为方块状、沿着斜坡铺设后多为斜面状,水土容易流失,缺乏美观性。本专利技术人在观赏锦鳞的过程中,受到鱼鳞叠置、精致美观的启发,尝试研发一种鱼鳞仿生砖,用在护坡

挡墙上。
[0005]中国专利文献CN114922137A披露了一种新型生态防洪堤砌块,该技术方案采用支撑块与固定槽的连接,再用水泥固定,同时用锁链将砌块横向连接,形成生态鱼鳞墙。
[0006]上述砌块专用于堤坝上,在陆上护坡

挡墙应用时,上述技术存在几点不足,1、结构复杂,现有砖机加工困难;2、砌块上面没有植物生长空间,无法兼顾绿化率的要求。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以下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生态鱼鳞砖,以适合现有砖机加工,同时方便在砌块上种植绿化;台阶式垒砌,水土保持好;凸台卡槽式连锁,稳定性高。
[0008]为此,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生态鱼鳞砖,该砖体中轴对称,具有顶面、底面、直上直下的侧壁面,以适合砖机压制,所述顶面形成鱼鳞部、鱼鳞叠压部,鱼鳞叠压部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叠压区和第二叠压区;所述底面形成底面叠压部、基础接触部,该砖体在垒砌时,第一叠压区由位置在上的鱼鳞砖一的底面叠压部叠压,第二叠压区由位置在上的鱼鳞砖二的底面叠压部叠压,叠压后裸露在外的部分成鱼鳞状,所述鱼鳞部和鱼鳞叠压部形成高差和/或底面叠压部薄于基础接触部形成高差,用于上下层砌块之间抵挡防滑。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生态鱼鳞砖,该砖体中轴对称,具有顶面、底面、直上直下的侧壁面,以适合砖机压制,所述顶面形成鱼鳞部、鱼鳞叠压部,其中,鱼鳞部与鱼鳞叠压部处在同一平面,鱼鳞叠压部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叠压区和第二叠压区;所述底面形成底面叠压部和基础接触部,其中底面叠压部和基础接触部处在同一平面,该砖体在垒砌时,第一叠压台由位置在上的第一鱼鳞砖的底面叠压部叠压,第二叠压台由位置在上的第二鱼鳞砖的底面叠压部叠压,叠压后裸露在外的部分成鱼鳞状,所述砖体的顶面至少具有一个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叠压区和所述第二叠压区分别设有互锁插接凸块,该凸块高出鱼鳞叠压部表面,能够插入另一叠压于其上的鱼鳞砖的通孔中,以实现二者互锁。
[0010]本专利技术的新型生态鱼鳞砖,解决了现有砖机加工困难,提高绿化生长空间;同时采用仿生原理,借鉴了鱼鳞片的叠加结构和力学原理,使得护坡既美观又稳固,减少对土体的冲刷。另外,盲槽鱼鳞砖叠压成滚水坝可形成叠瀑等景观。
[0011]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2示出了实施例一的鱼鳞砖的砌置挡墙/护坡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实施例一的鱼鳞转的砌置挡墙/护坡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1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九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1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1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一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1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二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1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三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1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四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1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五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18是实施例十五的三块鱼鳞砖品字形砌置后的示意图;图19是本实施例十五的鱼鳞砖垒砌为挡墙

护坡的结构示意图;图2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六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2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七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2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八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2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九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2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十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2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十一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2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十二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2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十三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砌置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2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十四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2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十五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3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十六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
图31示出了实施例二十六的鱼鳞砖的垒砌形式;图3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十七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3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十八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3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十九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3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十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4]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新型生态鱼鳞砖的结构,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鱼鳞砖的砌置方式。
[0015]结合参照图1至图2,本实施例的鱼鳞砖为实心砖,关于中轴OO'左右对称,具有顶面1、底面2、直上直下的侧壁面3,以适合砖机压制。
[0016]顶面1形成鱼鳞部11、鱼鳞叠压部12,二者形成高差。在砖体的高度方向上,鱼鳞叠压部12低于鱼鳞部11。图1中,鱼鳞部11和鱼鳞叠压部12二者以ABCD为边界,鱼鳞部11即图形区域ABCDO',鱼鳞叠压部12即图形区域ABCDEFGH。
[0017]鱼鳞叠压部12从功能上可分为关于中轴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叠压区12a(即图形区域ABO〞OGH)和第二叠压区12b(即图形区域DEFOO〞C)。
[0018]底面2为平面,从功能上可分为底面叠压部21、基础接触部22,该底面叠压部用于叠置在下层鱼鳞砖上,基础接触部则与坡面基础接触。
[0019]本实施例中,鱼鳞部11外轮廓31为弧形,内轮廓包括左右对称的弧段AB和弧段CD,弧段AB与外轮廓31的右半部分形状吻合,弧段CD与外轮廓31的左半部分形状吻合。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生态鱼鳞砖,其特征在于,该砖体中轴对称,具有顶面、底面、直上直下的侧壁面,以适合砖机压制,所述顶面形成鱼鳞部、鱼鳞叠压部,鱼鳞叠压部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叠压区和第二叠压区;所述底面形成底面叠压部、基础接触部,该砖体在垒砌时,第一叠压区由位置在上的鱼鳞砖一的底面叠压部叠压,第二叠压区由位置在上的鱼鳞砖二的底面叠压部叠压,叠压后裸露在外部分成鱼鳞状,所述鱼鳞部和鱼鳞叠压部形成高差和/或底面叠压部薄于基础接触部形成高差,用于上下层砌块之间抵挡防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鱼鳞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的顶面至少具有一个贯穿的通孔,当只有一个通孔时,该贯穿孔的形状与鱼鳞砖的整体外形大体相同或与鱼鳞部外形大体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生态鱼鳞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压区和所述第二叠压区分别设有互锁插接凸块,该凸块高出鱼鳞叠压部表面,能够插入另一叠压于其上的鱼鳞砖的通孔中,以实现二者互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鱼鳞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的顶面设有盲槽,该盲槽的形状与鱼鳞砖的整体外形大体相同或与鱼鳞部外形大体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鱼鳞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部包括内芯部和内芯部的周边沉台,其中,所述周边沉台与内芯部具有高差,且周边沉台与鱼鳞叠压区等高或不等高。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鱼鳞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压区和第二叠压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忠张玉树杨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基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