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肽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973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肽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天然来源的多肽基础上进行人工设计改造,提供了SEQ ID NO.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肽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制药
,具体涉及一种多肽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滥用现象普遍增多,伴随而来的是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抗感染治疗陷入耐药危机之中。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上市时,临床致病菌对这类新型抗菌药物十分敏感,几乎没有耐药菌株,经过多年的广泛使用,临床致病菌对这类合成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迅速上升。如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已高达70%。为了应对耐药菌感染,现有技术一方面正在对传统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另一方面正在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0003]由能够替代传统的小分子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包括:抗体与病原菌、侵袭因子或毒素结合;益生菌;溶细胞素;多肽;野生型细菌噬菌体;噬菌体基因工程菌;免疫刺激;疫苗等。
[0004]其中多肽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多肽都表现出抗菌作。其作用机理独特,不易产生耐药性,已经成为抗菌药物的研究重点之一,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0005]中国专利201310296766.4中公开了一种广谱抗菌多肽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一、预测筛选;二、制备抗菌肽;三、抗菌性检测;四、溶血性检测;五、制备广谱抗菌多肽;最终筛选到的具有广谱抗菌功能的多肽。该方法制备的多肽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变异链球菌、幽门螺杆菌具有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没有副作用;分子量小,结构简单,人工合成方便;作用持久,无溶血作用,显示其在治疗细菌性感染,特别是对变异链球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其实际为筛选方法,具有不稳定性。
[0006]中国专利201110381231.8中公开了一种抗口腔致龋菌的多肽Pm1及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是:通过对天然多肽pleurocidin的活性中心的查找,对口腔常见致龋菌有一定的抗菌、杀菌能力,在确定活性中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氨基酸的删除和替换形成新型的具有杀菌能力的抗菌多肽;其制备方法中所述口腔常见致龋菌为变异链球菌;其制备方法中所述口腔常见致龋菌为远缘链球菌;其制备方法中所述口腔常见致龋菌为血链球菌。它克服天然抗菌肽长度过长,合成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
[0007]但天然多肽多存在稳定性不理想,毒性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天然多肽抗菌活性及稳定性不理想,毒性大等问题,提供了一系列高生物活性、低溶血率、高稳定性的多肽,以及生产该系列多肽的制备方法,同时提供所述多肽在制备诊断、预防和/或治疗细菌、真菌、病毒和/或原虫感染的产品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多肽是基因工程技术产品,是由几十个氨基酸构成,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具有显著的抗炎、促修复、抗菌、抗病毒性能,并且不会产生耐药性,与抗生素类产品
ID NO.1。
[0027]基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抗菌功能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为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或SEQ ID NO.5;优选为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或SEQ ID NO.4;更优选为SEQ ID NO.1。
[0028]基于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抗菌功能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为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或SEQ ID NO.5;优选为SEQ ID NO.1。
[0029]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编码上述的多肽的核酸序列。
[0030]进一步可以解释为:编码上述多肽的核酸序列在本专利技术的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031]或,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编码上述多肽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酸序列在本专利技术的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032]或,核苷酸序列包含编码上述多肽的核苷酸序列或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编码上述多肽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序列在本专利技术的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033]或,核苷酸序列为编码上述多肽的核酸序列序列或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编码上述多肽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中的任一个的多拷贝或多个的单拷贝或多拷贝的直接或间接连接形成的核酸序列在本专利技术的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034]或,核苷酸序列包含编码上述多肽的核酸序列序列或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编码上述多肽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中的任一个的多拷贝或多个的单拷贝或多拷贝的直接或间接连接形成的核酸序列在本专利技术的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035]应当说明的是,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核酸序列而人工设计、诱变或自然突变形成的突变体核酸序列,也应当在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0036]进一步可以解释为:相较于上述核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包含编码上述多肽的核苷酸序列或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编码上述多肽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的突变体核酸序列发生了核苷酸的替换、缺失、插入和/或二级结构的改变。
[0037]作为优选的但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范围的一些实施方案可以是:
[0038]基于SEQ ID NO.1在大肠杆菌内的表达效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核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可以为SEQ ID NO.9、SEQ ID NO.10或SEQ ID NO.11;优选为SEQ ID NO.9。
[0039]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因工程载体,包含上述核酸序列序列。
[0040]具体地,所述基因工程载体包括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
[0041]作为优选的但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范围的一些实施方案可以是:
[0042]基于SEQ ID NO.1在大肠杆菌内的表达效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因工程载体优选为pET

28a(+)质粒。
[0043]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具有表达上述多肽和/或复制上述核酸序列的功能。
[0044]进一步可以解释为:具有表达上述多肽和/或复制上述核酸序列功能的宿主细胞在本专利技术的要求保护范围内;
[0045]或,包含上述基因工程载体的宿主细胞在本专利技术的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046]作为优选的但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范围的一些实施方案可以是:
[0047]基于SEQ ID NO.1的表达效率和大规模发酵培养工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宿主细胞优
选为BL21(DE3)pLysS。
[0048]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多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9]S1、人工合成或基因克隆编码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和/或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0050]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核苷酸序列与表达载体相连接,转化和/或转染进宿主细胞,筛选阳性克隆;
[0051]S3、培养步骤S2得到的阳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和/或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或由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和/或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经过突变得到的功能等同的多肽序列。2.一种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的核酸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序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之互补的核酸序列。4.一种基因工程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因工程载体包含权利要求2

3任一项所述的核酸序列。5.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宿主细胞具有表达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和/或复制权利要求2

3所述的核酸序列的功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宿主细胞包含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人工合成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爱连杨冬林坤晓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长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