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玻璃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70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玻璃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预加工、熔制、成型、热处理和后处理等步骤;将玻璃原料经粉碎、混合、加热熔融、成型、热处理等步骤加工为符合要求的光学玻璃,该工艺保证了光学玻璃的光学均匀性、消除了内应力,防止光学玻璃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炸裂;防护膜和防油污膜层,不仅使光学玻璃具备高透光率和折射率,而且也增强光学玻璃的耐磨性和抗刮性,避免油污和水渍在玻璃上留下痕迹,不仅提高其耐油污性和抗刮能力,也提高了其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玻璃的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玻璃
,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玻璃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光学玻璃是一种以折射率、阿贝数、透过率为主关键技术,通过折射、反射透过方式传递光线的玻璃材料。其被用于制造透镜、棱镜、反射镜、窗口等,被广泛应用在摄像头、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光学玻璃是光电技术产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光学与电子信息科学、新材料科学的不断融合,作为光电子基础材料的光学玻璃在光传输、光储存和光电显示三大领域的应用更是突飞猛进,成为社会信息化尤其是光电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玻璃的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玻璃的制备工艺,该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0005]S1、原料预加工:包括块状原料粉碎、潮湿原料的预干燥、含铁原料的除铁处理和各原料的均匀混合,以保证玻璃的质量;
[0006]S2、熔制:混合料在池窑、坩埚窑等玻璃窑内进行高温加热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料液;
[0007]S3、成型:把玻璃料液加工成不同形状的制品;
[0008]S4、热处理:在玻璃的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之间进行热处理过程,以于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0009]S5、后处理:形成防护膜和防油污膜。
[0010]优选的,所述S1中利用研磨使原料粉碎为0.15

0.8mm的颗粒,其中0.25

0.5mm的颗粒不少于90%,0.1mm以下的颗粒不超过5%。
[0011]优选的,所述S1中利用转鼓式或桨叶式混合机使原料均匀混合。
[0012]优选的,所述S2中混合料先加热到800

900℃形成光学玻璃的基础材料;然后加热至1200

1250℃出现液相,基础材料与功能材料互溶变为透明体;继续加热至1400

1500℃,利用高温排除气泡的同时使玻璃液的化学成分趋向于均一;最后将玻璃液温度降至1200

1300℃,玻璃达到成型所需的粘度。
[0013]优选的,所述S3中成型方法为浇注、吹制或压制。
[0014]优选的,所述S4中热处理为退火,其中退火的上限温度为500

700℃,下限温度为50

150℃。
[0015]优选的,所述S5中利用真空镀膜机将防护液镀在玻璃成品的表面,膜层控制在4

5μm,镀膜温度控制在60

75℃的恒温状态,镀膜完成后,放入烘箱烘烤20min,温度控制在70

80℃,自然冷却即在玻璃成品表面覆有防护膜。
[0016]优选的,玻璃表面的防护膜涂覆完成后,采用电子枪将防油污膜的原料化合物进行蒸发后,在离子源的作用下原料化合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于防护膜的表面,形成防油污膜层。
[0017]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玻璃原料经粉碎、混合、加热熔融、成型、热处理等步骤加工为符合要求的光学玻璃,该工艺保证了光学玻璃的光学均匀性、消除了内应力,防止光学玻璃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炸裂;防护膜和防油污膜层,不仅使光学玻璃具备高透光率和折射率,而且也增强光学玻璃的耐磨性和抗刮性,避免油污和水渍在玻璃上留下痕迹,不仅提高其耐油污性和抗刮能力,也提高了其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一种光学玻璃的制备工艺,该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0021]S1、原料预加工:包括块状原料粉碎、潮湿原料的预干燥、含铁原料的除铁处理和各原料的均匀混合,以保证玻璃的质量;其中,利用研磨使原料粉碎为0.15

0.8mm的颗粒,其中0.25

0.5mm的颗粒不少于90%,0.1mm以下的颗粒不超过5%,利用转鼓式混合机使原料均匀混合。
[0022]S2、熔制:混合料在池窑、坩埚窑等玻璃窑内进行高温加热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料液;其中,混合料先加热到800℃形成光学玻璃的基础材料;然后加热至1200℃出现液相,基础材料与功能材料互溶变为透明体;继续加热至1400℃,利用高温排除气泡的同时使玻璃液的化学成分趋向于均一;最后将玻璃液温度降至1200℃,玻璃达到成型所需的粘度。
[0023]S3、成型:把玻璃料液加工成不同形状的制品;其中,成型方法为浇注。
[0024]S4、热处理:在玻璃的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之间进行热处理过程,以于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其中,热处理为退火,退火的上限温度为500℃,下限温度为50℃。
[0025]S5、后处理:形成防护膜和防油污膜;利用真空镀膜机将防护液镀在玻璃成品的表面,膜层控制在4μm,镀膜温度控制在60℃的恒温状态,镀膜完成后,放入烘箱烘烤20min,温度控制在70℃,自然冷却即在玻璃成品表面覆有防护膜;玻璃表面的防护膜涂覆完成后,采用电子枪将防油污膜的原料化合物进行蒸发后,在离子源的作用下原料化合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于防护膜的表面,形成防油污膜层。
[0026]实施例2
[0027]一种光学玻璃的制备工艺,该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0028]S1、原料预加工:包括块状原料粉碎、潮湿原料的预干燥、含铁原料的除铁处理和各原料的均匀混合,以保证玻璃的质量;其中,利用研磨使原料粉碎为0.15

0.8mm的颗粒,其中0.25

0.5mm的颗粒不少于90%,0.1mm以下的颗粒不超过5%,利用转鼓式混合机使原料均匀混合。
[0029]S2、熔制:混合料在池窑、坩埚窑等玻璃窑内进行高温加热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
成型要求的玻璃料液;其中,混合料先加热到850℃形成光学玻璃的基础材料;然后加热至1225℃出现液相,基础材料与功能材料互溶变为透明体;继续加热至1450℃,利用高温排除气泡的同时使玻璃液的化学成分趋向于均一;最后将玻璃液温度降至1250℃,玻璃达到成型所需的粘度。
[0030]S3、成型:把玻璃料液加工成不同形状的制品;其中,成型方法为吹制。
[0031]S4、热处理:在玻璃的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之间进行热处理过程,以于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其中,热处理为退火,退火的上限温度为600℃,下限温度为100℃。
[0032]S5、后处理:形成防护膜和防油污膜;利用真空镀膜机将防护液镀在玻璃成品的表面,膜层控制在4.5μm,镀膜温度控制在67.5℃的恒温状态,镀膜完成后,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玻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S1、原料预加工:包括块状原料粉碎、潮湿原料的预干燥、含铁原料的除铁处理和各原料的均匀混合,以保证玻璃的质量;S2、熔制:混合料在池窑、坩埚窑等玻璃窑内进行高温加热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料液;S3、成型:把玻璃料液加工成不同形状的制品;S4、热处理:在玻璃的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之间进行热处理过程,以于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S5、后处理:形成防护膜和防油污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玻璃的制备工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利用研磨使原料粉碎为0.15

0.8mm的颗粒,其中0.25

0.5mm的颗粒不少于90%,0.1mm以下的颗粒不超过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玻璃的制备工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利用转鼓式或桨叶式混合机使原料均匀混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玻璃的制备工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混合料先加热到800

900℃形成光学玻璃的基础材料;然后加热至1200

1250℃出现液相,基础材料与功能材料互溶变为透明体;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耀先
申请(专利权)人:菏泽阳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