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碱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897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茶油碱炼装置,还包括搅拌机构、第一酸性检测机构、第二酸性检测机构和碱液喷淋机构;碱液喷淋机构的喷淋端环绕设置并构成第一虚拟圆周;搅拌机构的活动端旋转时构成第二虚拟圆周;第一虚拟圆周的直径大于第二虚拟圆周的直径;第一酸性检测机构的检测端装设于碱炼腔的上腔体内,并位于山茶油的液面下;第二酸性检测机构的检测端装设于碱炼腔的下腔体内;第一酸性检测机构和第二酸性检测机构分别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控制机构与碱液喷淋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碱液喷淋机构的出液状态;搅拌机构的活动端具有至少两根竖直设置且对称分布的搅拌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山茶油与碱液的混合均匀度,并改善碱炼效果。并改善碱炼效果。并改善碱炼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油碱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用油加工
,尤其是指一种山茶油碱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脂精炼是清除植物油中所含固体杂质、游离脂肪酸、磷脂、胶质、蜡、色素、异味等的一系列工序的统称。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去除过程称为碱炼,其目的是为了中和油脂的酸性,提高油脂的稳定性并改善油脂的风味。
[0003]在山茶油加工中,也需要进行碱炼。但现有的山茶油碱炼设备,存在碱液与油脂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导致碱炼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山茶油碱炼装置,提高碱液与油脂的混合均匀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山茶油碱炼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具有碱炼腔,还包括搅拌机构、第一酸性检测机构、第二酸性检测机构和碱液喷淋机构;
[0007]所述碱液喷淋机构装设于所述碱炼腔的顶部;
[0008]所述搅拌机构的驱动端装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搅拌机构的活动端位于所述碱炼腔内并位于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的下方;
[0009]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的喷淋端朝向所述碱炼腔的底部设置;
[0010]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的喷淋端环绕设置并构成第一虚拟圆周;
[0011]所述搅拌机构的活动端旋转时构成第二虚拟圆周;
[0012]所述第一虚拟圆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虚拟圆周的直径;
[0013]所述第一酸性检测机构的检测端装设于所述碱炼腔的上腔体内;
[0014]所述第二酸性检测机构的检测端装设于所述碱炼腔的下腔体内;
[0015]所述第一酸性检测机构和所述第二酸性检测机构分别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的出液状态;
[0016]所述搅拌机构的活动端具有至少两根竖直设置且对称分布的搅拌棒。
[0017]进一步地,所述碱液喷淋机构包括环形喷淋管、进液管和多个弯角喷头;
[0018]所述进液管装设于所述筒体外壁并向所述碱炼腔内延伸;
[0019]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环形喷淋管连通;
[0020]所述环形喷淋管装设于所述上腔体内;
[0021]所述环形喷淋管的内环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液孔;
[0022]多个所述弯角喷头与所述出液孔一一对应地连通,且所述弯角喷头的出液端竖直向下设置。
[0023]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孔的下沿位于所述环形喷淋管在水平方向上的对称轴上。
[0024]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传动轴、四根搅拌棒和两个呈十字型且对称设置的支架;
[0025]四根所述搅拌棒与所述支架相互垂直地装设于两个所述支架之间并以所述传动轴为轴心环绕设置;
[0026]所述电机的固定端装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外壁,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筒体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且所述传动轴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两个所述支架设置。
[0027]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棒为圆管。
[0028]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底部开设有出液口;
[0029]所述出液口装设有出液管。
[0030]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的出液端装设有电动阀门。
[00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酸性检测机构和第二酸性检测机构均为pH计。
[00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酸性检测机构和第二酸性检测机构,分别检测碱炼腔的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油脂酸碱度,并由控制机构进行判断,进而使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碱液喷淋机构的喷淋状态,达到控制油脂酸碱度的目的,并配合具有至少两根竖直且对称设置的搅拌棒,对油脂和碱液进行搅拌,使油脂与碱液充分混合,提高碱液与油脂的混合均匀度。其中,碱液喷淋机构的喷淋端所构成的第一虚拟圆周的直径大于第二虚拟圆周的直径,能够使碱液更加均匀地喷淋至油脂上,提高油脂与碱液混合均匀度,进而改善油脂的碱炼效果。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山茶油碱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山茶油碱炼装置的剖视图;
[0035]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剖视图;
[0036]图4为本技术中搅拌机构和碱液喷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038]图6为本技术中环形喷淋管的局部剖视图。
[0039]标号说明:
[0040]1、筒体;11、碱炼腔;
[0041]2、搅拌机构;21、第二虚拟圆周;22、电机;23、传动轴;24、搅拌棒;25、支架;
[0042]3、第一酸性检测机构;4、第二酸性检测机构;
[0043]5、碱液喷淋机构;51、第一虚拟圆周;52、环形喷淋管;521、出液孔;53、进液管;54、弯角喷头;55、排液管;56、橡胶塞;
[0044]6、出液管;61、电动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46]请参照图1

图6,一种山茶油碱炼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具有碱炼腔,还包括搅拌机构、第一酸性检测机构、第二酸性检测机构和碱液喷淋机构;
[0047]所述碱液喷淋机构装设于所述碱炼腔的顶部;
[0048]所述搅拌机构的驱动端装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搅拌机构的活动端位于所述碱炼腔内并位于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的下方;
[0049]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的喷淋端朝向所述碱炼腔的底部设置;
[0050]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的喷淋端环绕设置并构成第一虚拟圆周;
[0051]所述搅拌机构的活动端旋转时构成第二虚拟圆周;
[0052]所述第一虚拟圆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虚拟圆周的直径;
[0053]所述第一酸性检测机构的检测端装设于所述碱炼腔的上腔体内;
[0054]所述第二酸性检测机构的检测端装设于所述碱炼腔的下腔体内;
[0055]所述第一酸性检测机构和所述第二酸性检测机构分别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的出液状态;
[0056]所述搅拌机构的活动端具有至少两根竖直设置且对称分布的搅拌棒。
[005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
[0058]通过分别检测碱炼腔的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油脂酸碱度,为控制机构控制碱液喷淋机构提供判断依据,实现对碱液出液量的精准控制,改善碱炼效果;结合具有至少两根竖直搅拌棒的搅拌机构,将碱液与油脂搅拌均匀,提高混合均匀度。
[0059]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酸性检测机构和第二酸性检测机构,分别检测碱炼腔的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油脂酸碱度,并由控制机构进行判断,进而使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碱液喷淋机构的喷淋状态,达到控制油脂酸碱度的目的,并配合具有至少两根竖直且对称设置的搅拌棒,对油脂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碱炼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具有碱炼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机构、第一酸性检测机构、第二酸性检测机构和碱液喷淋机构;所述碱液喷淋机构装设于所述碱炼腔的顶部;所述搅拌机构的驱动端装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搅拌机构的活动端位于所述碱炼腔内并位于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的下方;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的喷淋端朝向所述碱炼腔的底部设置;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的喷淋端环绕设置并构成第一虚拟圆周;所述搅拌机构的活动端旋转时构成第二虚拟圆周;所述第一虚拟圆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虚拟圆周的直径;所述第一酸性检测机构的检测端装设于所述碱炼腔的上腔体内;所述第二酸性检测机构的检测端装设于所述碱炼腔的下腔体内;所述第一酸性检测机构和所述第二酸性检测机构分别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碱液喷淋机构的出液状态;所述搅拌机构的活动端具有至少两根竖直设置且对称分布的搅拌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碱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喷淋机构包括环形喷淋管、进液管和多个弯角喷头;所述进液管装设于所述筒体外壁并向所述碱炼腔内延伸;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环形喷淋管连通;所述环形喷淋管装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凤翔柯美英胡永晗周治钦胡凤敏洪新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