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蓄电池欠电压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7997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蓄电池欠电压保护装置,包括汽车蓄电池、备用蓄电池、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充电模块、汽车蓄电池充电模块、单片机、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单片机对汽车的电池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通过对汽车电池数据的分析,实现对汽车电池状态实时的监控,能够完成对汽车蓄电池充电与放电智能的控制,达到延长汽车蓄电池寿命的效果,避免发生启动故障,降低了整车燃油损耗,提高了车辆电源工作的稳定性并减少了电池维护成本,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蓄电池欠电压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蓄电池欠电压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家用汽车的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随之报废的汽车也越来越多,其中汽车蓄电池的报废存在处理困难和污染环境的难题,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周期将有利于缓解此类难题。车辆使用过程中不当操作或者车辆长时间闲置时(如疫情期间车辆滞留、外出出差),常会出现汽车蓄电池过度放电导致欠电压现象,致使车辆发生无法启动的严重故障,对蓄电池造成了损坏,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汽车蓄电池欠电压保护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蓄电池欠电压保护装置,包括汽车蓄电池、备用蓄电池、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充电模块、汽车蓄电池充电模块、单片机、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太阳能充电模块相连,太阳能充电模块通过第一电子继电器后连接汽车蓄电池,汽车蓄电池用于储存电能并为汽车车辆提供电能,太阳能充电模块通过第二电子继电器后连接备用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蓄电池欠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蓄电池、备用蓄电池、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充电模块、汽车蓄电池充电模块、单片机、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太阳能充电模块相连,太阳能充电模块通过第一电子继电器后连接汽车蓄电池,汽车蓄电池用于储存电能并为汽车车辆提供电能,太阳能充电模块通过第二电子继电器后连接备用蓄电池,备用蓄电池用于储存太阳能电能并为汽车蓄电池提供电能,所述备用蓄电池经第三电子继电器、汽车蓄电池充电模块后连接汽车蓄电池,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汽车蓄电池,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汽车蓄电池、太阳能发电板、备用蓄电池,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第一电子继电器、第二电子继电器、第三电子继电器的控制端,控制第一电子继电器、第二电子继电器、第三电子继电器的开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蓄电池欠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蓄电池充电模块包括升压模块和充电模块,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经第三电子继电器连接备用蓄电池,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汽车蓄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蓄电池欠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一充电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充电芯片采用CN3768,第一充电芯片的VG端口经第一电容后作为充电模块的正输入端,第一充电芯片的GND端口接地,第一充电芯片的CHRG端口经第一电阻后连接充电模块的正输入端,第一充电芯片的COM端口经第二电阻、第二电容后接地,第四电容一端连接充电模块的正输入端,第四电容另一端作为充电模块的负输入端并接地,第一充电芯片的DRV端口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一充电芯片的VCC端口连接充电模块的正输入端、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一充电芯片的CSP端口连接第一电感一端、第一二极管负极、第三电阻一端,第一电感另一端经第二二极管后连接第一场效应管漏极,第一二极管正极接地,第三电阻另一端作为充电模块的正输出端并连接第一充电芯片的BAT端口、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作为充电模块的负输出端并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蓄电池欠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充电模块包括第二充电芯片、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充电芯片采用CN3722,第二充电芯片的VG端口经第五电容后作为太阳能充电模块的正输入端,第二充电芯片的PGND端口和GND端口接地,第二充电芯片的CHRG端口经第四电阻后连接太阳能充电模块的正输入端,第二充电芯片的DONE端口经第五电阻后连接太阳能充电模块的正输入端,第二充电芯片的TEMP端口悬空,第二充电芯片的MPPT端口连接第一可调电阻的动端,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文祥廖鹏程解金沾刘家豪喻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