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及单光子雪崩二极管阵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及光电二极管阵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SPAD)及单光子雪崩二极管阵列。
技术介绍
[0002]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在受光照射后,使得电子与电洞分离而形成光电流。当与电洞分离的电子进入PN接面(p
‑
n junction)处的电场加速区(即雪崩区(avalanche region))时,电子被电场大幅地加速而撞击其他原子,使其他原子游离出更多的电子,而形成崩溃电流(avalanche current)。崩溃电流的电流值远大于原始的光电流,进而能够有效提升感应灵敏度。
[0003]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可应用于飞行时间测距装置(time
‑
of
‑
flight ranging device,ToF ranging device)或光雷达(LiDAR),可借由感测光的飞行时间来计算出物体的距离。然而,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半导体埋层;主动区,包括:第一P型半导体井层,配置于所述N型半导体埋层上;第一N型半导体井层,配置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井层上;第二P型半导体井层,配置于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井层上;二个阳极,配置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井层上;以及P型外延层,连接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井层及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井层;以及N型堆栈层,配置于所述主动区旁,且配置于所述N型半导体埋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井层与所述N型半导体埋层之间形成第一PN接面,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井层与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井层之间形成第二PN接面,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井层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井层之间形成第三PN接面,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PN接面形成三个雪崩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在所述二个阳极之间的收光区域为曝光区,所述曝光区涵盖所述三个雪崩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井层的方向上,所述曝光区的范围小于所述主动区的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外延层沿着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井层的侧边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井层延伸至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井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外延层沿着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井层的相对两侧边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井层延伸至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井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堆栈层环绕所述主动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区还包括二个P型重掺杂层,分别连接所述二个阳极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井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堆栈层包括:第二N型半导体井层,配置于所述N型半导体埋层上;以及阴极,配置于所述第二N型半导体井层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堆栈层还包括:高电压N型半导体井层,配置于所述N型半导体埋层与所述第二N型半导体井层之间;以及N型重掺杂层,配置于所述第二N型半导体井层与所述阴极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井层的P型掺杂浓度是落在10
17
cm<...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