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及其织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718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及其织造工艺,针织面料采用特殊的双层织物设计,采用单面编织与双面编织结合的特殊工艺,达到绗缝布的效果。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方形+菱形+有心的图案,利用两种纱线色彩的减色设计,实现独特的阴阳变化效果,产生较大的视觉反差;利用表层纱线不收缩、里层纱线弹性收缩,然后将里层织物进行收缩,从而形成具有立体效果局部微泡效果的针织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针织绗缝的工艺,但不在夹层中衬入纱线,目的是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近似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利用表层纱线不收缩、里层纱线弹性收缩,然后将里层织物进行收缩,从而形成具有立体效果起泡效果的针织物。效果的针织物。效果的针织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料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针织绗缝布是采用单面编织与双面编织结合,在针盘织针和针筒织针分别进行单面编织而形成的夹层中衬入一根或几根不参加编织的纱线,利用双面大圆机编织成缝,无需专用的绗缝设备,就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0004]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针织面料采用特殊的双层织物设计,采用单面编织与双面编织结合的特殊工艺,达到绗缝布的效果。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方形+菱形+有心的图案,利用两种纱线色彩的减色设计,实现独特的阴阳变化效果,产生较大的视觉反差;利用表层纱线不收缩、里层纱线弹性收缩,然后将里层织物进行收缩,从而形成具有立体效果局部微泡效果的针织物;
[0005]具体地,针织面料在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圆机上设计,织物表面图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外形为方形框、内套菱形边框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中心点处为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另一部分外形为方形框、内套菱形边框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中心点处为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两个部分图案的正面纱与反面纱完全相反,形成阴阳双面效果,反面纱线采用弹性纱线,实现局部双面起泡效果。
[0006]作为优化,面料的里层纱线为:40D/48F
×
2,有捻弹力锦纶长丝,捻系数在280

330之间。
[0007]作为优化,面料的表层纱线为:70D/48F锦纶抗紫外线有捻长丝,强捻纱,捻系数在450

550之间。
[0008]一种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的织造工艺,所述的织造工艺如下:
[0009]1、机型采用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圆机,速度为:25rpm;
[0010]2、工艺:面料正面一横列须由1路编织,面料反面一横列须由其中的1路编织,连续2路可编织完成正面一横列及反面一横列;编织方法是奇数路反面纱线在上针盘全部编织,在下针筒按绗缝图案选针成圈,具体参照选针示意图;偶数路正面纱线在上针盘全部不编织,在下针筒全部编织,采用38路为一个完全组织,奇数路喂入里面纱线,偶数路喂入表面纱线,织得面料。
[0011]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针织绗缝的工艺,但不在夹层中衬入纱线,目的是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近似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利用表层纱线不收缩、里层纱线弹性收缩,然后将里层织物进行收缩,从而形成具有立体效果起泡效果的针织物。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下针筒(奇数路)编织花纹意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实施例
[0015]由于面料采用阴阳效果双面针织物,在弹性纱线收缩时,导致在面料内外形成双向起泡的效果,里层起泡可以减少运动过程中出汗导致的粘贴身体,减少不舒服感觉;外层产生的起泡效果,可以形成强烈的立体装饰效果;由于采用阴阳面的配置,里层纱线与外层纱线的色彩设计采用减色设计,可以实现较大的视觉反差;纱线均采用有捻纱线,可以有效提高双层织物的导湿、散热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织物风格如下:
[0017]1、本专利技术采用特殊的双层织物设计,采用单面编织与双面编织结合的特殊工艺,达到绗缝布的效果。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方形+菱形+有心的图案,利用两种纱线色彩的减色设计,实现独特的阴阳变化效果,产生较大的视觉反差;利用表层纱线不收缩、里层纱线弹性收缩,然后将里层织物进行收缩,从而形成具有立体效果局部微泡效果的针织物。
[0018]在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圆机上设计本专利技术绗缝图案的产品。织物表面图案为:织物表面图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外形为方形框、内套菱形边框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中心点处为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另一部分外形为方形框、内套菱形边框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中心点处为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两个部分图案的正面纱与反面纱完全相反。利用里层纱线弹力收缩,导致表层无弹力纱线隆起,由于采用阴阳设计,导致面料在正反两面都会产生起泡与隆起,产生独特的服饰效果。
[0019]2、本专利技术里层采用里层纱线:40D/48F
×
2,有捻弹力锦纶长丝;表层纱线采用70D/48F锦纶抗紫外线有捻长丝,强捻纱。由于里层采用有捻纱,与皮肤接触不沾皮肤,透气、舒适;外层采用强捻纱,纱线刚性较大,起泡后可以产生较强的支持作用;由于存在阴阳双面效果,强捻纱的起泡也会转移到里层,强捻纱粗犷,增加穿着的多元感受;采用抗紫外纱线,在户外使用可以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凉爽、柔软、细腻、透气,有非常良好的弹性,由于有捻设计,又具有短纤维织物的风格;由于采用弹性纤维,面料贴合身体、修身性好,不显得臃肿,锦纶纤维具有一定的公定回潮率,发挥导湿作用,有避免回潮率过大导致潮湿、粘身的缺陷。
[0020]本专利技术在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圆机上设计,织物表面图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外形为方形框、内套菱形边框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中心点处为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另一部分外形为方形框、内套菱形边框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中心点处为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两个部分图案的正面纱与反面纱完全相反,形成如图1中所示的阴阳双面效果,反面
纱线采用弹性纱线,实现局部双面起泡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的织造工艺如下:
[0022]1、纱线的选择:里层纱线:40D/48F
×
2,有捻弹力锦纶长丝,捻系数在280

330之间;表层纱线:70D/48F锦纶抗紫外线有捻长丝,强捻,捻系数在450

550之间;
[0023]2、机型采用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圆机,速度为:25rpm;
[0024]3、工艺:面料正面一横列须由1路编织,面料反面一横列须由其中的1路编织,连续2路可编织完成正面一横列及反面一横列。编织方法是奇数路反面纱线在上针盘全部编织,在下针筒按绗缝图案选针成圈,选针示意图如图1;偶数路正面纱线在上针盘全部不编织,在下针筒全部编织。38路一个完全组织。奇数路喂入里面纱线,偶数路喂入表面纱线,织得面料。
[0025]本专利技术利用针织绗缝的工艺,但不在夹层中衬入纱线,目的是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近似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利用表层纱线不收缩、里层纱线弹性收缩,然后将里层织物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针织面料采用特殊的双层织物设计,采用单面编织与双面编织结合的特殊工艺,达到绗缝布的效果,具体为: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方形+菱形+有心的图案,利用两种纱线色彩的减色设计,实现独特的阴阳变化效果,产生较大的视觉反差;利用表层纱线不收缩、里层纱线弹性收缩,然后将里层织物进行收缩,从而形成具有立体效果局部微泡效果的针织物;具体地,针织面料在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圆机上设计,织物表面图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外形为方形框、内套菱形边框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中心点处为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另一部分外形为方形框、内套菱形边框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中心点处为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两个部分图案的正面纱与反面纱完全相反,形成阴阳双面效果,反面纱线采用弹性纱线,实现局部双面起泡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阴阳效果的双面起泡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面料的里层纱线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晓刘梅城徐海燕洪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群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