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鳞片效果的双面功能性针织面料及其织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76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鳞片效果的双面功能性针织面料及其织造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针织绗缝的工艺,但不在夹层中衬入纱线,目的是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近似菱形框+菱形的图案,利用表层纱线不收缩、里层纱线弹性收缩,然后将里层织物进行收缩,从而形成具有立体效果起泡效果的针织物,再通过后处理与热轧工艺,形成鱼鳞状的鳞片效果。在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圆机上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绗缝图案的产品,织物表面图案为菱形框,菱形边框处为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编织成缝,菱形中部为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反面纱线在反面单面编织形成夹层,而菱形边框显现为凹进。形边框显现为凹进。形边框显现为凹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鳞片效果的双面功能性针织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料织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鳞片效果的双面功能性针织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针织绗缝布是采用单面编织与双面编织结合,在针盘织针和针筒织针分别进行单面编织而形成的夹层中衬入一根或几根不参加编织的纱线,利用双面大圆机编织成缝,无需专用的绗缝设备,就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的织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鳞片效果的双面功能性针织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0004]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鳞片效果的双面功能性针织面料,针织面料采用特殊的双层织物设计,采用单面编织与双面编织结合的特殊工艺,达到绗缝布的效果,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菱形框+菱形的图案,利用表层纱线不收缩、里层纱线弹性收缩,然后将里层织物进行收缩,从而形成具有立体效果微泡效果的针织物,再通过后处理与热轧工艺,形成鱼鳞状的鳞片效果;
[0005]在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圆机上设计本专利技术绗缝图案的产品,织物表面图案为菱形框,菱形边框处为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编织成缝,菱形中部为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反面纱线在反面单面编织形成夹层,而菱形边框显现为凹进。
[0006]作为优化:所述的锦纶丝采用了大有光工艺进行处理。
[0007]作为优化:在织物后整理过程中,采用热轧、定型工艺,通过高温加热的辊筒对织物进行热轧工艺,把织物表层形成。
[0008]一种具有鳞片效果的双面功能性针织面料的织造工艺,所述织造工艺:
[0009]1、纱线选择:表层采用FDY 280D/144F锦纶丝,扁平大有光锦纶。里层采用弹性包覆长丝,弹性芯丝采用PTT/PET并列复合丝,PTT/PET 60/40,140D/72F,包覆纱捻度为200T/M捻,包覆丝采用涤纶/低熔点锦纶PET/PA

6=70/30,140D/72F ATY并列复合长丝;
[0010]2、机型采用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圆机,速度为:25rpm;
[0011]3、工艺具体操作如下:在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圆机上设计,织物表面图案为菱形框,菱形边框处为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编织成缝,菱形中部为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反面纱线在反面单面编织形成夹层,而菱形边框显现为凹进;
[0012]面料正面一横列须由1路编织,面料反面一横列须由其中的1路编织,连续2路可编织完成正面一横列及反面一横列;编织方法是奇数路反面纱线在上针盘全部编织,在下针筒按绗缝图案选针成圈,具体参照选针示意图;偶数路正面纱线在上针盘全部不编织,在下针筒全部编织;采用21路一个完全组织,奇数路喂入里面纱线,偶数路喂入表面纱线,织得面料。
[001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针织绗缝的工艺,但不在夹层中衬入纱线,目的是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近似菱形框+菱形的图案,利用表层纱线不收缩、里层纱线弹性收缩,然后将里层织物进行收缩,从而形成具有立体效果起泡效果的针织物,再通过后处理与热轧工艺,形成鱼鳞状的鳞片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菱形花纹针织绗缝织物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下针筒(奇数路)编织花纹意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
[001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在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圆机上设计本专利技术绗缝图案的产品。织物表面图案为菱形框,菱形边框处为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编织成缝,菱形中部为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反面纱线在反面单面编织形成夹层,而菱形边框显现为凹进。
[0019]本专利技术表层采用FDY 280D/144F锦纶丝,扁平大有光锦纶。里层采用弹性包覆长丝,弹性芯丝采用PTT/PET并列复合丝,PTT/PET 60/40,140D/72F,包覆纱捻度为200T/M捻,包覆丝采用涤纶/低熔点锦纶PET/PA

6=70/30,140D/72FATY并列复合长丝,凉爽、柔软、细腻、透气,有非常良好的弹性,由于包覆长丝采用ATY长丝,又具有短纤维织物的风格;表层采用FDY 280D/144F锦纶丝,扁平大有光锦纶,特别光滑、有光泽、顺滑、抗皱性好,是一种高端服装面料。
[0020]本专利技术的原料选择如下:
[0021]1、PTT/PET并列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伸长和弹性回复率。它是针对氨纶在纺织品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研制成的一种新型弹性纤维。该产品具优异的弹性和弹性回复、手感柔软、抗污蓬松、耐日晒耐氯、吸湿快干性良好。加工成面料后布面平整滑爽、免烫、尺寸稳定、吸湿快干、弹性适度、服用性舒适,是一种新的功能性的纺织用材料。该产品的问世,解决了原来氨纶弹力织物的弱点和不足,例如后整理怕氯漂、不好定型、弹性不稳定、不好打理、容易起泡、弹性过剩、穿着发闷等等。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各种纤维交织,获得更多风格新型面料,进一步提高服装面料品质和性能,满足现代人追求“品质生活”更高层次的需要。PET/PTT双组分纤维通过永久卷曲提供弹性,初始模量较低,手感柔软滑爽,不易松弛,具有极好的耐化学品特性,是弹性纤维中的新秀。
[0022]本专利技术的包覆丝为涤纶/低熔点锦纶PET/PA

6 70/30 140D/72F ATY并列复合长丝,形成针织面料后通过后处理工艺,使低熔点锦纶熔化,熔化的低熔点锦纶一方面把包覆的PET丝与芯丝粘合在一起,使包覆纤维形状固定;另一方面把里层纱线与表层锦纶长丝紧密的粘合在一起,固定表层纱线与里层纱线的接触点,避免纱线滑移,保持织物形态。同时,
由于包覆长丝中低熔点锦纶熔化后,导致长丝变细,产生大量空隙,由于低熔点锦纶的粘合、固定,可以使这些空隙有效的保持下来,有利于保持织物的蓬松、透气性能。
[0023]本专利技术中的FDY 280D/144F锦纶丝,扁平大有光锦纶,纤维顺滑,形成织物表面特别光滑,采用大有光工艺,织物表面光泽特别靓丽,有镜面状效果。特别是通过与里层弹性纱线形成双层织物后,由于里层弹性纱线的织物收缩导致表层织物隆起,先通过高温后处理使低熔点锦纶熔化,粘合固定纤维与纱线;再通过热轧工艺,由于热轧定型,隆起的表层织物被热轧成扁平状,与里层织物贴服,由于表层采用扁平大有光长丝,具有非常强烈的镜面效果;由于织物表面局部一个个隆起变成一片片镜面效果,因此织物会形成具有鱼鳞状的特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的织物风格如下:
[0025]本专利技术采用特殊的双层织物设计,采用单面编织与双面编织结合的特殊工艺,达到绗缝布的效果。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鳞片效果的双面功能性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针织面料采用特殊的双层织物设计,采用单面编织与双面编织结合的特殊工艺,达到绗缝布的效果,把两层织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菱形框+菱形的图案,利用表层纱线不收缩、里层纱线弹性收缩,然后将里层织物进行收缩,从而形成具有立体效果微泡效果的针织物,再通过后处理与热轧工艺,形成鱼鳞状的鳞片效果;在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圆机上设计本发明绗缝图案的产品,织物表面图案为菱形框,菱形边框处为反面纱线在正面成圈编织成缝,菱形中部为正面纱线在正面单面编织、反面纱线在反面单面编织形成夹层,而菱形边框显现为凹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鳞片效果的双面功能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锦纶丝采用了大有光工艺进行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鳞片效果的双面功能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织物后整理过程中,采用热轧、定型工艺,通过高温加热的辊筒对织物进行热轧工艺,把织物表层形成。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鳞片效果的双面功能性针织面料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晓刘梅城徐海燕洪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群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