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以及应用至该面料中的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73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4
本申请涉及织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以及应用至该面料中的纱线。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为上下针纬编结构;复合针织组织面料包括若干个依次设置的织造循环单元;每个织造循环单元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罗纹组织、单面纬平针组织和复合编织部;复合编织部的每路纬纱均采用上针/下针成圈、下针/上针集圈的顺序循环编织复合织物结构具有保温、轻质、透气的特点。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应用至上述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中的纱线,包括芯丝、包覆在芯丝上的包覆丝以及包覆在包覆丝上的毛纱,其中毛纱为PA56锦纶短纤、安泰贝抗菌纤维、Viloft纤维的组合,具有保温、透气的特点。透气的特点。透气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以及应用至该面料中的纱线


[0001]本申请涉及织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以及应用至该面料中的纱线。

技术介绍

[0002]针织物是由线圈相互串套连结而成的。根据编织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纬编织物和经编织物两大类,其中纬编织物在纵向与横向都有较好的延伸性。
[0003]纬编织物的结构均由成圈、集圈和浮线三种结构形式以一定规律排列组合而成,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成圈、集圈和浮线三种结构自身优点从而设计出一种具备保温、轻质、透气特点的织物,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针织组织面料,具有保温、轻质、透气的特性。
[0005]本申请提供的复合针织组织面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复合针织组织面料,所述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为上下针纬编结构;
[0007]所述复合针织组织面料包括若干个依次设置的织造循环单元;每个织造循环单元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罗纹组织、单面纬平针组织和复合编织部;
[0008]所述复合编织部的每路纬纱均为上针/下针成圈、下针/上针集圈的顺序循环编织结构。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罗纹组织具有密实、平整、保暖性强的特点,单面纬平针组织具有透气性较好的特点,同时其内部能够贮存空气,有助于保暖。而复合编织部采用一支成圈、一支集圈,使线圈变宽,增强织物的透气性。
[0010]优选的,所述罗纹组织设置为1+1单针罗纹组织。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1单针罗纹组织不易卷边,在横向上具有较大的弹性和较好的延伸性,有助于提升织物的舒适度。
[0012]优选的,所述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以36路作为一个织造循环单元;
[0013]所述复合针织组织面料的第1、2、3、4、7、8、1l、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33、34、35、36路为上下针成圈编织,其中每一路均为罗纹组织;
[0014]所述复合针织组织面料的第5、6、29、30路,每一路均为单面提花组织。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3、7、11、13、15、17、19、21、23、25、27、33、35 和2、4、8、12、14、16、18、20、22、24、26、28、34、36路在对针的基础上进行一隔一的编织,织物密实、平整,保暖性强;5、6、29、30路单面编织,形成凸起部分,内部贮存空气,外部形成凹凸效应;9、10、31、32利用上针一隔一集圈的点分布,在织物表面形成独特的网点,线圈变宽,增强织物的透气性。
[0016]优选的,第1、2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3、4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7、8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1l、12双罗纹组织横列;第13、14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15、16 路为双罗纹
组织横列;第17、18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19、20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 21、22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23、24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25、26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27、28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33、34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35、36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罗纹组织厚实、保暖、尺寸稳定性好、不易脱散,能够有效提升复合针织组织面料的性能。
[0018]优选的,第5、6路和/或第29、30路为单面编织;其中编织面为一支成圈、一支浮线的循环编织结构;
[0019]第5路和/或第29路为一支成圈、一支浮线的循环编织结构;第6路和/或第30路为一支浮线、一支成圈的循环编织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5路的编织结构和第6路的编织结构交错对应,第29路的编织结构和第30路的编织结构交错对应,因此,能够在复合针织组织面料的表面形成有规律的纹理,提高复合针织组织面料表面的立体感。
[0020]优选的,所述复合针织组织面料的第9、10、31、32路,采用上针/下针集圈编织、下针/上针成圈编织,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网点。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织物表面形成独特的网点,使得此处的线圈变宽,有效地增强织物的透气性。
[002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纱线,包括芯丝、包覆在芯丝上的包覆丝以及包覆在包覆丝上的毛纱。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ILOFT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织物,特别膨松、弹性好、保暖性好,从而使复合针织组织面料具备较佳的弹性、透气性和保暖性。
[0024]优选的,所述芯丝和包覆纱均为PA56锦纶长丝;所述毛纱为PA56锦纶短纤+安泰贝抗菌纤维+Viloft纤维。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纱线表面光泽亮丽,手感极其顺滑,同时纱线在PA56纤维和Viloft纤维的加持下,具备抗菌、环保、舒适、透气、透湿、柔软的特点。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1.1+1单针罗纹组织具有密实、平整、保暖性强、不易卷边的特点,单面纬平针组织具有透气性较好的特点,同时其内部能够贮存空气,有助于保暖。而复合编织部采用一支成圈、一支集圈,使线圈变宽,增强织物的透气性;
[0028]2.复合针织组织面料的第9、10、31、32路,采用上针/下针集圈编织、下针/上针成圈编织,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网点,而网点处的线圈较宽,有效地增强织物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复合针织组织面料的编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针织组织面料。
[0032]参照图1,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为上下针纬编结构,并且以36路作为一个织造循环单元。复合针织组织面料采用普通双面大圆机织造。
[003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复合针织组织面料的第1、3、7、11、13、15、17、19、21、23、 25、
40%;染色大有光Viloft纤维的组分为30%。
[0046]VILOFT纤维是绿色新型环保纤维,高科技纤维时代的新型环保纤维的代表。由于“VILOFT”纤维独特的扁平状结构,因此,在纤维之间会形成大量的气囊,从而给予了织物良好的保暖性。同时VILOFT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织物,特别膨松、弹性好、保暖性好,具有羊绒般的轻盈、舒适和柔软,同时又增加了飘逸、滑爽的特点,并起到调节织物色光的目的。
[0047]因此,在Viloft纤维的作用下,纱线表面光泽亮丽,手感极其顺滑,具有貂毛效应。同时纱线具有抗菌、环保、舒适、透气、透湿、柔软等优点。因此,当纱线应用在复合织物结构上后,会使复合织物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菌、环保、舒适、透气、透湿、柔软等优点,并且复合织物结构光泽亮丽、手感顺滑。
[0048]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针织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为上下针纬编结构;所述复合针织组织面料包括若干个依次设置的织造循环单元;每个织造循环单元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罗纹组织、单面纬平针组织和复合编织部;所述复合编织部的每路纬纱均为上针/下针成圈、下针/上针集圈的顺序循环编织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针织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罗纹组织设置为1+1单针罗纹组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针织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以36路作为一个织造循环单元;所述复合针织组织面料的第1、2、3、4、7、8、1l、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33、34、35、36路为上下针成圈编织,其中每一路均为罗纹组织;所述复合针织组织面料的第5、6、29、30路,每一路均为单面提花组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针织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第1、2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3、4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7、8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1l、12双罗纹组织横列;第13、14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第15、16路为双罗纹组织横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帅帅孙明亮宋款周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群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