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及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481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及灶具,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包括有探头主体,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还包括设于探头主体上部的散热部和空腔部,空腔部包括上下贯通的空腔,空腔部设置于散热部和探头主体之间。灶具包括混气室、设置于混气室上的火盖、安装座以及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固定于安装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及灶具,通过在散热部上设置空腔部,空腔部的上下分别与外界连通,从而空气流经空腔部时能够将空腔部内的热量带走,避免探头主体处的温度过高,避免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测温不准确。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测温不准确。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测温不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及灶具


[0001]本技术涉及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及灶具。

技术介绍

[0002]灶具在加热锅具时,为了防止锅内干烧导致锅具温度过高,需要对锅具的温度进行测量,当监测到锅具处于干烧状态时,及时熄灭灶具。现有的测温传感器探头是将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材料安装在测温传感器探头的头部以实现对锅底的温度测量,现有的测温传感器探头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测温传感器探头的温度过高,导致测温传感器探头测得的锅底温度与实际锅底温度温差过大,导致灶具火焰误熄灭的情况出现。现有的测温传感器探头的安装方式使得灶具中用于密封的底盘(位于桌面下方)与桌面上方是连通的,燃烧的火焰产生的向下的热辐射会对底盘进行加热,底盘内的热空气热胀后会上升围绕在测温传感器探头的周围,导致测温传感器探头测得的锅底温度与实际锅底温度温差过大,甚至造成灶具火焰误熄灭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防干烧传感器测温存在偏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及灶具。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5]一种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其包括有探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还包括设于所述探头主体上部的散热部和空腔部,所述空腔部包括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散热部和所述空腔部均围设于所述探头主体,所述空腔部设置于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探头主体之间。
[0006]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散热部上设置空腔部,空腔部的上下分别与外界连通,从而空气流经空腔部时能够将空腔部内的热量带走,避免探头主体处的温度过高,避免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测温不准确。
[0007]较佳地,所述空腔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靠近于所述探头主体的顶端,所述第一端远离于所述探头主体的顶端,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二开口。
[0008]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流动的空气经第一开口进入空腔,与散热部完成换热后,经第二开口流出空腔,从而降低散热部的温度,降低探头主体处的温度,提高锅具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0009]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为环绕所述探头主体设置的环状,另一个沿围绕所述探头主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或者,
[0010]沿所述探头主体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和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探头主体的轴向,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
[0011]在本方案中,通过绕探头主体的圆周方向设置环状的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并且
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设置,降低空气流经散热部的阻力,提高空气和散热部之间的换热效率。
[0012]较佳地,所述散热部上设有沿平行于所述探头主体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沿所述散热部的径向方向向外突出。
[0013]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散热部上设置向外突出的第一突起,增大散热部和空气接触的换热面积,提高单位时间内散热部向外界的散热量,提高散热部的散热效果,避免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测温不准确。
[0014]较佳地,所述散热部上还设有多个沿平行与所述探头主体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突起,各所述第二突起沿所述散热部的圆周方向分布,所述第二突起沿所述散热部的径向向外突出。
[0015]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散热部上设置向外突出的第二突起,在设置第一突起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散热部和空气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单位时间内散热部向外界的散热量,进一步提高散热部的散热效果,避免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测温不准确。
[0016]较佳地,沿所述散热部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间隔设置;和/或,
[0017]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突起之间设有凹谷,所述第二突起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突起之间的所述凹谷中;和/或,
[0018]所述第二突起为翅片状。
[0019]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间隔设置,沿散热部的圆周方向上尽可能多的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以增大散热部和外界空气的换热面积;通过在两个第一突起之间设置凹谷,并且将第二突起设置于凹谷中,进一步增大散热部与外界散热的表面积,提高单位时间内散热部向外界空气的散热量,提高散热部的散热效果,降低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因自身温度过高导致测温不准确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提高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对锅具测温的准确性。通过将第二突起设置为翅片状,翅片状的第二突起具有重量轻,散热面积大的优点,能够在尽量少增加散热部重量载荷的前提下增大散热部的换热面积,提高单位时间内散热部向外界空气的散热量,提高散热部的散热效果。
[0020]较佳地,所述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包括筒状的散热体,所述散热体的外壁上形成所述散热部,所述散热体固定于所述探头主体。
[0021]在本方案中,筒状的散热体环绕设置于探头主体的,使探头主体能够在周向上均匀向散热部散热,提高散热部对探头主体的散热效果。
[0022]较佳地,所述散热体的上端逐渐向内收形成相对于所述探头主体的轴向倾斜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若干沿所述探头主体间隔分布的第二开口,所述散热体还包括连接所述探头主体的连接筋,相邻所述第二开口之间间隔有所述连接筋。
[0023]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倾斜的连接面连接散热体和探头主体,散热体通过连接筋连接探头主体,连接筋能够降低散热体和探头主体之间的热阻,提高热量自探头主体流向散热体的速率,减小散热体和探头主体之间的温差,提高散热体的散热效率。
[0024]较佳地,所述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包括环状的隔热体,所述隔热体的上端与所述散热体的上端相固定,所述隔热体和所述散热体之间形成所述空腔。
[0025]在本方案中,隔热体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形成空腔,空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外界连通以增强散热,降低了高温外侧壁对探头主体的传热干扰,提高探头主体对锅具测温的准确性。
[0026]较佳地,沿所述探头主体的径向方向,所述空腔部和所述探头主体之间设有间隙;和/或,
[0027]所述散热部和所述空腔部一体成型。
[0028]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散热部和探头主体之间设置间隙,增大散热部和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部的散热效果;通过将散热部和空腔部一体成型设置,降低散热部和空腔部之间的热阻,提高散热部和空腔部的连接强度。
[0029]一种灶具,所述灶具包括:混气室、设置于所述混气室上的火盖、安装座以及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所述混气室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并贯穿所述混气室和所述火盖的中心。
[0030]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灶具的火盖内部设置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其包括有探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还包括设于所述探头主体上部的散热部和空腔部,所述空腔部包括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散热部和所述空腔部均围设于所述探头主体,所述空腔部设置于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探头主体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靠近于所述探头主体的顶端,所述第一端远离于所述探头主体的顶端,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二开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为环绕所述探头主体设置的环状,另一个沿围绕所述探头主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或者,沿所述探头主体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和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探头主体的轴向,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上设有沿平行于所述探头主体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沿所述散热部的径向方向向外突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上还设有多个沿平行与所述探头主体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突起,各所述第二突起沿所述散热部的圆周方向分布,所述第二突起沿所述散热部的径向向外突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散热部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间隔设置;和/或,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突起之间设有凹谷,所述第二突起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突起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海忠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