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31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模具,其中该冲压模具包括落料机构、第一成型机构、第二成型机构及脱料机构,其中所述落料机构用于将料带的部分切断形成待加工料件;所述第一成型机构靠近所述落料机构设置,所述第一成型机构用于将待加工料件施压并形成预成型件;所述第二成型机构靠近所述第一成型机构设置,所述第二成型机构用于将所述预成型件制成卷制件;所述脱料结构靠近所述第二成型机构设置,所述脱料结构用于将所述卷制件从所述冲压模具中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落料机构、第一成型机构、第二成型机构以及脱料机构可以实现圆柱销产品的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卷制型弹性圆柱销常用弹簧钢卷制而成,目前,卷制型弹性圆柱销的传统成型工艺较为繁琐,且传统的成型模通用性较差,导致产品成型的一致性差,性价比较低,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冲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包括落料机构、第一成型机构、第二成型机构及脱料机构,其中
[0006]所述落料机构用于将料带的部分切断形成待加工料件;
[0007]所述第一成型机构靠近所述落料机构设置,所述第一成型机构用于将待加工料件施压并形成预成型件;
[0008]所述第二成型机构靠近所述第一成型机构设置,所述第二成型机构用于将所述预成型件制成卷制件;
[0009]所述脱料结构靠近所述第二成型机构设置,所述脱料结构用于将所述卷制件从所述冲压模具中脱离。
[0010]进一步的,所述落料机构包括落料上模以及落料下模,其中
[0011]所述落料上模包括第一上座以及与所述第一上座连接的第一上刀模;
[0012]所述落料下模包括第一下座以及与所述第一下座连接的第一进料座,所述第一下座与所述第一进料座之间具有间隙,弹顶通过弹性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间隙。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成型机构包括第一成型上模以及第一成型下模,其中
[0014]所述第一成型上模包括第二上座以及与所述第二上座连接的第二上刀模,所述第二上刀模远离第二上座的一端具有至少一第一倒角。
[0015]进一步的,具有第二开口的镶块与所述第一开口配合,所述镶块具有至少一第二倒角。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成型机构包括第二成型上模及第二成型下模,其中
[0017]所述第二成型上模包括第三上座以及与所述第三上座连接的斜楔;
[0018]所述第二成型下模包括第三下座,所述第三下座的一侧连接第一侧座,所述第三下座的另一侧连接第二侧座,第一滑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下座,所述第一滑块具有与所述斜楔对应的斜面,在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侧座之间分别设置间隔布置的第一成型模和第二成型模,所述第二成型模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在所述第一成型模上开设第一成型
口,在所述第二成型模上开设第二成型口。
[0019]进一步的,所述脱料机构包括脱料座以及与所述脱料座连接的脱料柱,所述脱料柱上开设贯通孔,杆体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贯通孔内,所述杆体的外径小于所述贯通孔的孔径,所述杆体具有一端与气动装置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座与第一上刀模之间还连接限位座,所述第一下座上连接定位座,在所述第一进料座的一侧还连接第二进料座。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宽度与所述第三开口的开口宽度相同。
[0022]进一步的,所述杆体远离气动装置的一端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杆体的外径。
[0023]进一步的,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送料气缸,所述送料气缸的输出端具有送料活塞,所述送料气缸靠近所述落料机构设置。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25](一)本技术采用落料机构、第一成型机构、第二成型机构以及脱料机构可以实现圆柱销产品的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0026](二)第一成型机构中通过在第一成型上模中设置第一倒角,在第一成型下模中设置第二倒角,避免产生不良品的问题。
[0027](三)第二成型机构采用第一成型模与第二成型模分离或闭合,并且通过第一成型口与第二成型口闭合后使预成型件卷绕形成卷制件即圆柱销,进一步减少了生产的时间,同时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8](四)脱料机构的中杆体中设置延伸部可以进一步使卷制件与杆体同步运动,并且便于使卷制件脱离落入卸料口。
附图说明
[0029]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冲压模具中落料上模的示意图。
[0030]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冲压模具中落料下模的示意图
[0031]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冲压模具中第一成型上模的示意图。
[0032]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冲压模具中第一成型下模的示意图。
[0033]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冲压模具中第二成型上模的示意图。
[0034]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冲压模具中第二成型下模的示意图。
[0035]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冲压模具中脱料机构的示意图。
[0036]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冲压模具的轴测示意图。
[0037]图9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冲压模具中杆体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0038]图10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冲压模具中杆体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
[0039]附图中标记:10、落料上模;100、第一上座;101、限位座;102、第一上刀模;11、落料下模;110、定位座;111、弹顶;112、第一下座;113、第一进料座;114、第二进料座;1141、槽;115、弹性件;2、料带;30、第一成型上模;300、第二上座;301、第二上刀模;3011、第一倒角;31、第一成型下模;310、镶块;3101、第二倒角;3102、第二开口;3103、第三开口;311、第二下座;3110、第一开口;40、第二成型上模;400、第三上座;401、斜楔; 41、第二成型下模;410、第一侧座;411、第三下座;412、第一成型模;4121、第一成型口;413、第二成型模;4131、第二
成型口;414、第一滑块;4141、斜面;415、第二侧座;501、脱料活塞;502、杆体;503、脱料座;504、贯通孔;505、脱料柱;506、安装座;507、脱料气缸;508、第二滑块;509、导轨; 510、柱体;511、焊点;600、第一底板;601、第二底板;700、送料气缸;701、送料活塞;8、卸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出的冲压模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落料机构、第一成型机构、第二成型机构及脱料机构,其中所述落料机构用于将料带的部分切断形成待加工料件;所述第一成型机构靠近所述落料机构设置,所述第一成型机构用于将待加工料件施压并形成预成型件;所述第二成型机构靠近所述第一成型机构设置,所述第二成型机构用于将所述预成型件制成卷制件;所述脱料机构靠近所述第二成型机构设置,所述脱料机构用于将所述卷制件从所述冲压模具中脱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机构包括落料上模以及落料下模,其中所述落料上模包括第一上座以及与所述第一上座连接的第一上刀模;所述落料下模包括第一下座以及与所述第一下座连接的第一进料座,所述第一下座与所述第一进料座之间具有间隙,弹顶通过弹性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间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机构包括第一成型上模以及第一成型下模,其中所述第一成型上模包括第二上座以及与所述第二上座连接的第二上刀模,所述第二上刀模远离第二上座的一端具有至少一第一倒角;所述第一成型下模包括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三开口的第二下座,具有第二开口的镶块与所述第一开口配合,所述镶块具有至少一第二倒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型机构包括第二成型上模及第二成型下模,其中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朱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沃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