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包括电池内部电连接结构以及将电芯正负极引出的极耳,在极耳与引出脚之间设置电池隔圈可以起到防护作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池隔圈大多是一体式结构,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顺着正负极极耳方向套入。然而,这种装配方式安装难度大,且容易损伤极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以解决现有的电池隔圈安装难度大,容易损伤电池的极耳片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隔圈,应用于软包电芯。所述电池隔圈包括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所述第一隔圈包括第一底板、两个第一侧板、第一端板及第一通槽,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第一底板一端及两个第一侧板端部,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端板及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隔圈上与第一端板相对的另一端为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第一通槽贯穿所述第一底板并与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隔圈,应用于软包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圈,所述第一隔圈包括第一底板、两个第一侧板、第一端板及第一通槽,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第一底板一端及两个第一侧板端部,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端板及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共同围成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隔圈上与第一端板相对的另一端为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第一通槽贯穿所述第一底板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连通;第二隔圈,所述第二隔圈包括第二底板、两个第二侧板、第二端板及第二通槽,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端板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一端及两个第二侧板端部,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二端板及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共同围成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隔圈上与第二端板相对的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二通槽贯穿所述第二底板并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连通;所述第一隔圈和所述第二隔圈对接,所述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用于收容软包电芯,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接,所述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对接连通,形成极耳定位孔,所述极耳定位孔用于使所述软包电芯的极耳引出件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一底板方向延伸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端板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二底板方向延伸设有第二避让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的自由端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一斜面结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底板的表面平行,所述第一斜面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边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一斜面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的自由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端板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底板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一避让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的自由端包括第二侧边和第二斜面结构,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底板的表面平行,所述第二斜面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边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二斜面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的自由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端板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底板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二避让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结构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夹角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先平,刘彦初,陈思岚,伍志,王夏芬,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