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76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及其属具总成换装方法,包括工程车主体,所述工程车主体包括车身主体和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一动力臂总成相连接,所述动力臂总成上设置有快换装置,所述快换装置上连接有附属属具,所述工程车主体上设置有油源模块,所述车架主体上还设置有驱动总成和转向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结构对动力臂总成进行安装,以实现铲运或高空工作;车架主体呈一体成型,以使车辆运行稳定;采用快换装置能够对附属属具的快速更换,使换装更便捷;油源模块能够为施工属具和液压工具提供液压油,方便于野外使用,通过驱动总成和转向控制系统的配合使用,使车辆能够以多种转向模式运行。向模式运行。向模式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车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机械车辆的需求量和使用要求也随之增加;市面常见的工程机械的机械臂包括装载机、叉车、铲车、挖掘机等等,客户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生产需求进行选择,但是,由于工业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人们越来越追求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传统具有单一功能和用途的工程车辆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生产与施工的需求,因此,现有的工程车辆暴露出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工程车辆在使用前会根据施工工况、施工环境及自身结构等因素而选定特定的属具,其功能和用途比较单一,只能完成特定的作业场景,无法满足多种工况作业需求;
[0004]2、现有工程车辆上的属具拆卸和安装流程较为繁琐,对属具与车辆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较高,增加了装配难度,极大地浪费了操作人员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效率不高,实用性不强。
[0005]3、现有的工程车辆采用前车架与后车架铰接结构,转向时前车架与后车架围绕铰接轴中心转动,转弯半径大,不利于在狭小空间作业,且稳定性不高,不利于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包括工程车主体,所述工程车主体包括车身主体和与其底部相连的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一动力臂总成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动力臂总成的另一端设置有快换装置,所述快换装置上相配合连接有附属属具,所述附属属具由动力臂总成驱动其进行工作,所述工程车主体上设置有油源模块,所述油源模块用于驱动施工属具和液压工具进行工作,所述车架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总成和转向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总成用于驱动工程车主体进行运动,所述转向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总成的转向模式;
[0008]所述动力臂总成设置为提升臂总成或伸缩臂总成;
[0009]所述附属属具上设置有装配组件和横梁,所述装配组件上开设有多组用于与快换装置相配合的装配孔和装配槽,所述横梁用于对附属属具进行加固与限位。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主体包括与连接结构相连接的车架前段、与车架前段相连接的车架中段、以及与车架中段相连接的车架后段,所述车架前段与车架后段于车架中段上形成容置腔,所述车架后段上设置有安置槽,所述容置腔和安置槽用于工程车主体中部件与设备的容纳与安装。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前段、车架中段和车架后段之间设置呈一体成型。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车架前段的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用于将提升臂总成安装于车架前段,所述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用于将伸缩臂总成安装于车架前段。
[0013]进一步地,所述提升臂总成包括提升臂、摇臂、驱动杆、提升缸和转动缸,所述提升臂一端与第二转动轴转动相连,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快换装置上,所述摇臂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提升臂上,其上端与驱动杆转动相连,且该摇臂的中部与转动缸活塞杆的输出端转动相连,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快换装置上,所述转动缸与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提升缸与第四转动轴转动相连,其活塞杆输出端分别与摇臂的一端和提升臂转动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附属属具设置为铲斗。
[0015]进一步地,所述铲斗包括推铲、夹斗和驱动缸,所述推铲连接与快换装置相连接,所述夹斗通过一销轴组件转动连接于推铲上,所述驱动缸转动连接于推铲上,其活塞杆输出端与夹斗转动相连,且该驱动缸用于驱动推铲与夹斗之间进行展开与闭合。
[0016]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臂总成包括外框架、内框架、伸缩缸、动力缸、随动缸、摆动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外框架的一端与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内框架相配合滑动穿设于外框架当中,所述随动缸与第三转动轴转动相连,其活塞杆输出端与外框架的另一端转动相连,所述动力缸与第四转动轴转动,其活塞杆输出端与外框架的另一端转动相连,所述伸缩缸与外框架的一端转动相连,其活塞杆输出端与内框架靠近附属属具的一端转动相连,所述摆动缸设置于内框架的内部,且该摆动缸与内框架转动相连,其活塞杆输出端与第一连杆的上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于内框架的另一端,其下端与第二连杆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快换装置转动相连。
[0017]进一步地,所述附属属具设置为平叉。
[0018]进一步地,所述快换装置包括上连接销柱、下连接销柱、连接框架、缸筒、限位套、活塞杆、第一供油管路和第二供油管路,所述上连接销柱的端部相配合嵌设于装配组件上的装配槽内,所述下连接销柱转动设置于动力臂总成的端部,所述连接框架上开设有多组安装孔,且该连接框架由多组安装孔相配合套设于上连接销柱和下连接销柱上,所述缸筒设置于连接框架上,所述限位套相配合嵌设于缸筒的内部,所述活塞杆杆身相配合滑动设置于限位套内,且该活塞杆的一端相配合滑动设置于缸筒内,其另一端用于连接附属属具,所述第一供油管路的输出端和第二供油管路的输出端均与缸筒相连通,所述第一供油管路用于驱动活塞杆伸长,所述第二供油管路用于驱动活塞杆收缩。
[0019]进一步地,所述油源模块包括模块本体、分别设置于模块本体上的液压油口装置和切换控制装置,所述液压油口装置用于输送的液压油,所述切换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和切换液压油的输送量。
[0020]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主体上设置有驱动单元和液压油源,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为内燃机驱动单元、电动驱动单元或液压马达驱动单元,且该驱动单元用于为驱动总成提供动力,所述液压油源用于为动力臂总成、快换装置、油源模块和转向控制系统提供液压油。
[002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总成包括分别连接于车架主体底部的驱动轮组和分动箱,所述驱动轮组设置为多组,多组所述驱动轮组的输入端均与分动箱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分动箱的输入端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组包括驱动桥组件、转向油缸、拉杆、转向节和轮胎,所述驱动桥组件连接于车架主体的底部,所述转向油缸连接于驱动桥组件上,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转向油缸的活塞杆输出端和转向节上,所述转向节设置于驱动桥组件上,所述轮胎转动与转向节转动相连,且该轮胎的输入端与驱动桥组件的输出端相连。
[0023]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控制系统设置为电磁阀控制单元,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用于切换多组驱动轮组的转向模式。
[0024]进一步地,所述车身主体上设置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车门和扶梯,所述扶梯位于车门的下方。
[0025]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6]1、本技术结构新颖,功能多样,通过车架前段设置的连接结构能够将提升臂总成或伸缩臂总成连接至车架主体上,使得本装置既能够用于铲装和运输工作,又能够用于运输和高空工作,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包括工程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主体包括车身主体(1)和与其底部相连的车架主体(2),所述车架主体(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3)与一动力臂总成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动力臂总成的另一端设置有快换装置(6),所述快换装置(6)上相配合连接有附属属具,所述附属属具由动力臂总成驱动其进行工作,所述工程车主体上设置有油源模块(9),所述油源模块(9)用于驱动施工属具和液压工具进行工作,所述车架主体(2)上设置有驱动总成(10)和转向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总成(10)用于驱动工程车主体进行运动,所述转向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总成(10)的转向模式;所述动力臂总成设置为提升臂总成(4)或伸缩臂总成(5);所述附属属具上设置有装配组件(11)和横梁(12),所述装配组件(11)上开设有用于与快换装置(6)相配合的装配孔和装配槽,所述横梁(12)用于对附属属具进行加固与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2)包括与连接结构(3)相连接的车架前段(201)、与车架前段(201)相连接的车架中段(202)、以及与车架中段(202)相连接的车架后段(203),所述车架前段(201)与车架后段(203)于车架中段(202)上形成容置腔(204),所述车架后段(203)上设置有安置槽(205),所述容置腔(204)和安置槽(205)用于工程车主体中部件与设备的容纳与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分别设置于车架前段(201)的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第三转动轴(303)和第四转动轴(304),所述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和第四转动轴(304)用于将提升臂总成(4)安装于车架前段(201),所述第二转动轴(302)、第三转动轴(303)和第四转动轴(304)用于将伸缩臂总成(5)安装于车架前段(2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臂总成(4)包括提升臂(401)、摇臂(402)、驱动杆(403)、提升缸(404)和转动缸(405),所述提升臂(401)一端与第二转动轴(302)转动相连,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快换装置(6)上,所述摇臂(402)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提升臂(401)上,其上端与驱动杆(403)转动相连,且该摇臂(402)的中部与转动缸(405)活塞杆(606)的输出端转动相连,所述驱动杆(40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快换装置(6)上,所述转动缸(405)与第一转动轴(301)转动连接,所述提升缸(404)与第四转动轴(304)转动相连,其活塞杆(606)输出端分别与摇臂(402)的一端和提升臂(401)转动相连;所述附属属具设置为铲斗(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7)包括推铲(701)、夹斗(702)和驱动缸(703),所述推铲(701)连接与快换装置(6)相连接,所述夹斗(702)通过一销轴组件转动连接于推铲(701)上,所述驱动缸(703)转动连接于推铲(701)上,其活塞杆(606)输出端与夹斗(702)转动相连,且该驱动缸(703)用于驱动推铲(701)与夹斗(702)之间进行展开与闭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臂总成(5)包括外框架(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东郄松涛刘志明王强胡艳如张溪溪纪国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