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噪音吸收体及包含其的充气轮胎
[0001]本申请属于噪音吸收和轮胎制造
,涉及一种噪音吸收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低噪音充气轮胎的噪音吸收体,以及包含该噪音吸收体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轮胎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除了安全、耐磨、舒适外,轮胎安静行驶,也成为各轮胎厂家技术升级的新目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滚动轮胎的内部压力变化会挤压胎内空气产生所谓的“空腔噪音”,这些噪音一般在150
‑
250Hz之间存在明显且尖锐的共振峰值,通过共振从车身(方向盘、座椅、底盘)传到车内,给车辆驾驶员与车内乘客带来了非常不悦的感受。因此,对于该噪音的消减是降低汽车行驶噪音、提高驾乘舒适性的重要方面。
[0003]目前针对充气轮胎空腔噪声的研究成果中,CN 1954996A提出了一种首先将轮胎胎面部抛光,然后用特殊性质的双面胶带将泡棉贴合在抛光面上的方案。但此方案中对吸音材料的材质和结构对吸音效果影响的研究没有涉及。吸音效果与材料的性能和结构密切相关,而现有技术中针对这方面没有提出针对性的研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噪音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噪音吸收体包括:一层或多层内部吸音材料层(3),一层或多层外部吸音材料层(1),置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与外部吸音材料层(1)之间的界面降噪粘附层(2);以及置于所述外部吸音材料层(1)上的、与所述界面降噪粘附层(2)相对的外部粘附层(5);其中,在所述外部吸音材料层(1)中间设置中间填充结构(4),所述中间填充结构(4)的一侧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直接接触,另一侧开放。2.一种噪音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噪音吸收体包括:一层或多层内部吸音材料层(3),一层或多层外部吸音材料层(1),置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与外部吸音材料层(1)之间的界面降噪粘附层(2);一层或多层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
),置于外部吸音材料层(1)与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
)之间的附加的界面降噪粘附层(2
’
);以及置于所述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
)上的、与所述界附加的界面降噪粘附层(2
’
)相对的外部粘附层(5);其中,在所述外部吸音材料层(1)中间设置中间填充结构(4),所述中间填充结构(4)的一侧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直接接触,另一侧与所述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
)直接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噪音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与外部吸音材料层(1)或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
)中的吸音材料相同或不同;所述吸音材料为多孔材料,平均泡孔尺寸为0.1mm
‑
0.9mm,每层的厚度为1mm
‑
40mm;当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与外部吸音材料层(1)或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
)中的吸音材料不同时,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中的吸音材料的表观密度大于外部吸音材料层(1)或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
)中的吸音材料的表观密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噪音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发泡橡胶、发泡合成树脂、发泡塑料、玻璃纤维棉、合成纤维棉、密胺泡沫和聚氨酯泡沫;表观密度为10kg/m3‑
50kg/m3,根据ISO 845测得;拉伸强度为>100kPa,根据ISO 1798测得;撕裂强度为>1N/cm,根据ASTM D 3574/F测得;压入厚度为试样厚度40%时的压陷强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必才,贺炅皓,朱光苗,项大兵,张舜,
申请(专利权)人:大冢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