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吸收体及包含其的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19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5
本申请涉及噪音吸收体及包含其的充气轮胎。所述噪音吸收体包括:一层或多层内部吸音材料层(3),一层或多层外部吸音材料层(1),置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与外部吸音材料层(1)之间的界面降噪粘附层(2);以及置于所述外部吸音材料层(1)上的、与所述界面降噪粘附层(2)相对的外部粘附层(5);其中,在所述外部吸音材料层(1)中间设置中间填充结构(4),所述中间填充结构(4)的一侧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直接接触,另一侧开放。本申请的噪音吸收体具有良好的粘附效果以及良好的降噪与减振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噪音吸收体及包含其的充气轮胎


[0001]本申请属于噪音吸收和轮胎制造
,涉及一种噪音吸收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低噪音充气轮胎的噪音吸收体,以及包含该噪音吸收体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轮胎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除了安全、耐磨、舒适外,轮胎安静行驶,也成为各轮胎厂家技术升级的新目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滚动轮胎的内部压力变化会挤压胎内空气产生所谓的“空腔噪音”,这些噪音一般在150

250Hz之间存在明显且尖锐的共振峰值,通过共振从车身(方向盘、座椅、底盘)传到车内,给车辆驾驶员与车内乘客带来了非常不悦的感受。因此,对于该噪音的消减是降低汽车行驶噪音、提高驾乘舒适性的重要方面。
[0003]目前针对充气轮胎空腔噪声的研究成果中,CN 1954996A提出了一种首先将轮胎胎面部抛光,然后用特殊性质的双面胶带将泡棉贴合在抛光面上的方案。但此方案中对吸音材料的材质和结构对吸音效果影响的研究没有涉及。吸音效果与材料的性能和结构密切相关,而现有技术中针对这方面没有提出针对性的研究。
[0004]因此,本领域尚需基于吸音材料的材质和结构对吸音效果影响的研究,开发出具有优异的轮胎降噪与减振效果的噪音吸收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通过采用特定结构设计和材质的吸音材料,提供了具有良好的粘附效果以及良好的降噪与减振效果的噪音吸收体,以及包含该噪音吸收体的充气轮胎。
[0006]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噪音吸收体,所述噪音吸收体包括:
[0007]一层或多层内部吸音材料层,
[0008]一层或多层外部吸音材料层,
[0009]置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与外部吸音材料层之间的界面降噪粘附层;以及
[0010]置于所述外部吸音材料层上的、与所述界面降噪粘附层相对的外部粘附层;
[0011]其中,在所述外部吸音材料层中间设置中间填充结构,所述中间填充结构的一侧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直接接触,另一侧开放。
[0012]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噪音吸收体,所述噪音吸收体包括:
[0013]一层或多层内部吸音材料层,
[0014]一层或多层外部吸音材料层,
[0015]置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与外部吸音材料层之间的界面降噪粘附层;
[0016]一层或多层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
[0017]置于外部吸音材料层与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之间的附加的界面降噪粘附层;以及
[0018]置于所述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上的、与所述界附加的界面降噪粘附层相对的外部粘附层;
[0019]其中,在所述外部吸音材料层中间设置中间填充结构,所述中间填充结构的一侧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直接接触,另一侧与所述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直接接触。
[002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与外部吸音材料层或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中的吸音材料相同或不同;所述吸音材料为多孔材料,平均泡孔尺寸为0.1mm

0.9mm,每层的厚度为1mm

40mm;当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与外部吸音材料层或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中的吸音材料不同时,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中的吸音材料的表观密度大于外部吸音材料层或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中的吸音材料的表观密度。
[002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音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发泡橡胶、发泡合成树脂、发泡塑料、玻璃纤维棉、合成纤维棉、密胺泡沫和聚氨酯泡沫;表观密度为10kg/m3‑
50kg/m3,根据ISO 845测得;拉伸强度为>100kPa,根据ISO 1789测得;撕裂强度为>1N/cm,根据ASTM D 3574/F测得;压入厚度为试样厚度40%时的压陷硬度为2

4kPa,根据ISO 3386/1测得;在150

250Hz 频段的吸音系数大于0.05,根据ISO 10534

2测得。
[002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界面降噪粘附层或附加的界面降噪粘附层包括双面胶或结构胶,厚度为0.01mm

1mm;所述双面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丙烯酸双面胶,有机硅双面胶,橡胶系双面胶带,或者一面具有有机硅、丙烯酸和橡胶系中的一种,另一面具有其中的另一种的双面胶带;所述双面胶中间有支撑层或没有支撑层;所述结构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硅酮、氰基丙烯酸酯、聚氨酯、橡胶弹性体、丙烯酸和环氧、以及橡胶弹性体改性丙烯酸和环氧;所述双面胶或结构胶的T型剥离强度大于5N/20mm;烘箱100℃老化7 天后T型剥离强度大于5N/20mm。
[002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面胶的中间支撑层为无纺布。
[002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粘附层包括双面胶或结构胶,厚度为0.01mm

1mm;所述双面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丙烯酸双面胶,有机硅双面胶,橡胶系双面胶带,或者一面具有有机硅、丙烯酸和橡胶系中的一种,另一面具有其中的另一种的双面胶带;所述双面胶中间有支撑层或没有支撑层;所述结构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硅酮、氰基丙烯酸酯、聚氨酯、橡胶弹性体、丙烯酸和环氧、以及橡胶弹性体改性丙烯酸和环氧;所述双面胶或结构胶的T 型剥离强度大于5N/20mm;烘箱100℃老化7天后T型剥离强度大于5N/20mm。
[002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填充结构为中空或内含填充材料的结构,厚度为1mm

40mm,宽度为大于0且不大于所述噪音吸收体宽度的1/2,形状包括长方形、梯形、弧形或正方形。
[002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发泡橡胶、发泡合成树脂、发泡塑料、玻璃纤维棉、合成纤维棉、密胺泡沫和聚氨酯泡沫。
[0027]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包括前述噪音吸收体,所述噪音吸收体通过外部粘附层贴设于轮胎胎冠部的内表面,并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延伸,在轮胎断面上关于轮胎胎冠部中心线所在平面对称布置;所述噪音吸收体的形状呈长方形、梯形、弧形或正方形中的一种。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9](1)通过对噪音吸收体采用特定多层结构设计,来提高吸音系数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噪音吸收体由2层或更多层结构构成,且界面之间采用双面胶或结构胶兼顾降噪和粘合作用,相比于均质材料,可以大幅度提高吸音降噪效果。
[0030](2)通过限定双面胶或结构胶与丁基橡胶条与泡棉材料之间的T型剥离剥离强度大于5N/20mm和老化后的剥离强度大于5N/20mm来筛选合适的粘合材料。
[0031](3)通过限定多孔材料的表观密度为10kg/m3‑
50kg/m3,最优选在 10kg/m3‑
30kg/m3范围内,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噪音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噪音吸收体包括:一层或多层内部吸音材料层(3),一层或多层外部吸音材料层(1),置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与外部吸音材料层(1)之间的界面降噪粘附层(2);以及置于所述外部吸音材料层(1)上的、与所述界面降噪粘附层(2)相对的外部粘附层(5);其中,在所述外部吸音材料层(1)中间设置中间填充结构(4),所述中间填充结构(4)的一侧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直接接触,另一侧开放。2.一种噪音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噪音吸收体包括:一层或多层内部吸音材料层(3),一层或多层外部吸音材料层(1),置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与外部吸音材料层(1)之间的界面降噪粘附层(2);一层或多层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置于外部吸音材料层(1)与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之间的附加的界面降噪粘附层(2

);以及置于所述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上的、与所述界附加的界面降噪粘附层(2

)相对的外部粘附层(5);其中,在所述外部吸音材料层(1)中间设置中间填充结构(4),所述中间填充结构(4)的一侧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直接接触,另一侧与所述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直接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噪音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与外部吸音材料层(1)或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中的吸音材料相同或不同;所述吸音材料为多孔材料,平均泡孔尺寸为0.1mm

0.9mm,每层的厚度为1mm

40mm;当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与外部吸音材料层(1)或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中的吸音材料不同时,所述内部吸音材料层(3)中的吸音材料的表观密度大于外部吸音材料层(1)或附加的外部吸音材料层(1

)中的吸音材料的表观密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噪音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发泡橡胶、发泡合成树脂、发泡塑料、玻璃纤维棉、合成纤维棉、密胺泡沫和聚氨酯泡沫;表观密度为10kg/m3‑
50kg/m3,根据ISO 845测得;拉伸强度为>100kPa,根据ISO 1798测得;撕裂强度为>1N/cm,根据ASTM D 3574/F测得;压入厚度为试样厚度40%时的压陷强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必才贺炅皓朱光苗项大兵张舜
申请(专利权)人:大冢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