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文秋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4177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基于现有中药熏蒸技术的优势,提供了一种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所采用的原料包括丹参、黄芪、益母草、防风、乳香、红花、艾叶、没药、花椒、丝瓜络、党参、茯苓、白术、陈皮、生姜和灸甘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祛风除湿散寒的功效,借助于熏蒸的方法,协同提高了本中药组合物的祛风除湿散寒的功效。同提高了本中药组合物的祛风除湿散寒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药熏蒸疗法为中药外治疗法的分支。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通过中药的煎煮所产生的含药蒸气作用于人体表面,利用蒸气温度使人体皮肤表面毛孔开张,有利药物有效成分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疗法对于风寒湿而引起关节炎的病症,全身性疼痛的病症,感冒的病症等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
[0003]中药熏蒸疗法的原理为:1、热效应的物理刺激作用
①ꢀ
皮肤在热效应的刺激下,疏通腠理,舒经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②ꢀ
毛细血管扩张,行气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状况,同时排废排毒,使得机体气血畅通,代谢平衡,改善亚健康;
③ꢀ
热效应温通解凝,能促进血瘀和水肿的消散;
④ꢀ
热是治病因子“风、寒、湿”的克星,能有效排除体内的“风、寒、湿”邪,对因“风、寒、湿”邪引起的疾病,热疗能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人体的肾,女性的卵巢、子宫,是喜温恶寒的器官,热效应作用下,这些器官的血液循环加快,活性增强,调节并维持这些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
[0004]2、局部性药理效应在患部的直接熏蒸,药蒸汽通过皮肤的渗透,药效高度聚集。
[0005]3, 整体性药理效应整体性药理效应分为穴位经络效应和血液循环效应。
[0006]穴位经络效应:中药雾化气体中所含的芳香化浊、辛香走窜的药物作用于皮肤、腧穴后,在穴位经络效应和穴位的信息效应影响下,通过神经体液装置和经络系统,调节高级神经中枢、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而达到迅速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和免疫功能。
[0007]血液循环效应: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后,一部分药物进入毛细血管,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稳态扩散至全身,调节全身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基于现有中药熏蒸技术的优势,提供了一种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祛风除湿散寒的功效,借助于熏蒸的方法,协同提高了本中药组合物的祛风除湿散寒的功效。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为,一种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所采用的原料包括丹参、
黄芪、益母草、防风、乳香、红花、艾叶、没药、花椒、丝瓜络、党参、茯苓、白术、陈皮、生姜和灸甘草。
[0010]进一步的,上述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所采用的原料包括丹参3~4份、黄芪2~3份、益母草2~3份、防风2~3份、乳香2~3份、红花2~3份、艾叶6~8份、没药2~3份、花椒2~3份、丝瓜络4~6份、党参2~3份、茯苓2~3份、白术2~3份、陈皮2~3份、生姜10~13份和灸甘草2~3份。
[0011]进一步的,上述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所采用的原料为丹参3份、黄芪2份、益母草2份、防风2份、乳香2份、红花2份、艾叶6份、没药2份、花椒2份、丝瓜络4份、党参2份、茯苓2份、白术2份、陈皮2份、生姜10份和灸甘草2份。
[001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原料的具体作用如下: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经、肝经。祛瘀止痛、活血痛经、清心除烦。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0013]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0014]益母草: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心经、膀胱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0015]防风:性温,味甘、辛。归膀胱经、肝经、脾经。发表、祛风、除湿。属解表药下分类辛温解表药。
[0016]乳香:性温,味辛、苦。归心经、脾经、肝经。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0017]红花:性温,味辛。归心经、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0018]艾叶:性温,味苦、辛。归肝经、脾经、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温经止血药。
[0019]没药:性平,味苦; 归心经、肝经、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破血消瘀药。
[0020]花椒: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属温里药。
[0021]丝瓜络:性平,味甘。归肺经、胃经、肝经。活血、通络、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0022]党参: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0023]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0024]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经、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0025]陈皮:味辛、味苦,性温。归脾经、肺经。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病。属理气药。
[0026]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胃经。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0027]灸甘草:性温,味甘。归心经、肺经、胃经、脾经。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选取丹参、益母草、乳香、红花、没药、丝瓜络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选取黄芪、防风、艾叶、花椒、党参、茯苓、陈皮、生姜、灸甘草起到促进气血运行和温经祛风散寒的作用,白术起到利水渗湿的作用。
[002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为,上述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按质量比称取,加入水中煮沸30~120min,冷却至室温后,将原料和水密封保存10~12个月,每隔15~30天搅拌1次;最后过滤取药液。
[0030]进一步的,上述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原料总质量与沸水的质量比为1:5~10。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配伍合理,辅之以熏蒸的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人体气血运行,产生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功效。
[0032]2、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的药液经过了发酵过程,能够产生更多的易于机体吸收的有益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实施例1一种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所采用的原料为丹参3份、黄芪2份、益母草2份、防风2份、乳香2份、红花2份、艾叶6份、没药2份、花椒2份、丝瓜络4份、党参2份、茯苓2份、白术2份、陈皮2份、生姜10份和灸甘草2份。
[0034]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称取丹参300g、黄芪200g、益母草200g、防风200g、乳香200g、红花200g、艾叶600g、没药200g、花椒200g、丝瓜络400g、党参200g、茯苓200g、白术200g、陈皮200g、生姜1000g和灸甘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原料包括丹参、黄芪、益母草、防风、乳香、红花、艾叶、没药、花椒、丝瓜络、党参、茯苓、白术、陈皮、生姜和灸甘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原料包括丹参3~4份、黄芪2~3份、益母草2~3份、防风2~3份、乳香2~3份、红花2~3份、艾叶6~8份、没药2~3份、花椒2~3份、丝瓜络4~6份、党参2~3份、茯苓2~3份、白术2~3份、陈皮2~3份、生姜10~13份和灸甘草2~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熏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文秋
申请(专利权)人:关文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