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石墨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358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筋石墨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石墨膜、第一承载保护膜、第二石墨膜、第二承载保护膜和加筋部,第一石墨膜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承载保护膜贴合于第一面表面,第二石墨膜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二承载保护膜贴合于第四面表面,加筋部位于第一石墨膜和第二石墨膜之间且与第一石墨膜和第二石墨膜均含互相嵌入部分,其中,加筋部与第一石墨膜和第二石墨膜接触的表面为曲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筋石墨膜能快速地将热量经厚度方向传导出去,使得该石墨膜在厚度方向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同时不会降低水平方向的热传导率,且通过加筋部的加强使得该加筋石墨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承载强度优良。承载强度优良。承载强度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筋石墨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热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加筋石墨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般现有的石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其先将PI(Polyimide)膜(聚酰亚胺膜)送入一碳化炉中,以1100℃

1300℃的加热温度,对该PI膜进行加热碳化,令该PI膜碳化后形成PI碳化片;接着,再将该PI碳化片冷却,冷却至室温后,再将该PI碳化片送入石墨化炉中,以2800℃

3000℃的加热温度,对该PI碳化片进行加热石墨化,使该PI碳化片石墨化后形成PI石墨散热片;之后,再将该PI石墨散热片冷却,冷却至室温后,以一压延装置压延其厚度,使该PI石墨散热片经压延后,形成厚度15

30μm得石墨散热片成品,也称人造石墨膜。
[0003]该石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人造石墨散热片,在水平方向(即X轴和Y轴方向)的热传导率可高达1600W/(m
·
k),但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的热传导率低于5W/(m
·
k),严重偏低。
[0004]随着通讯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尤其是5G技术、自动驾驶及电动车的日益盛行,随着电子产品功率不断增加,产品越做越薄,电子仪器及设备朝轻、薄、短、小、复合式等发面发展。在高频工作频率下,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迅速积累、增加,日益显现出热量无法及时发散的技术问题。在该情形下,提高人造石墨散热片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的热传导率势在必行。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筋石墨膜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热传导率的加筋石墨膜,同时不会降低水平方向(即X轴和Y轴方向)的热传导率,且该加筋石墨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承载强度优良。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筋石墨膜,包括:
[0008]第一石墨膜,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
[0009]贴合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承载保护膜;
[0010]第二石墨膜,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
[0011]贴合于所述第四面的第二承载保护膜;
[0012]加筋部,位于第一石墨膜和第二石墨膜之间且与第一石墨膜和第二石墨膜均含互相嵌入部分,其中,加筋部与第一石墨膜和第二石墨膜接触的表面为曲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加筋石墨膜,在第一石墨膜与第二石墨膜之间引入加筋部,且该加筋部与第一石墨膜和第二石墨膜接触的表面为曲面,能够与第一石墨膜和第二石墨膜均含互相嵌入部分,快速地将热量经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传导出去,使得该石墨膜在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同时不会降低水平方向(即X轴和Y轴方向)的热传导率,且通过加筋部的加强使得该加筋石墨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承载强度优
良。
[0014]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加筋石墨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15](1)将第一PI膜进行加热碳化、石墨化,再进行第一次压延处理得到第一半成品,第一半成品压附在第一承载保护膜上;
[0016](2)将第二PI膜进行加热碳化、石墨化,再进行第一次压延处理得到第二半成品,第二半成品压附在第二承载保护膜上;
[0017](3)于第一半成品与第二半成品之间放置加筋部,并再次进行第二次压延处理以使得第一半成品和第二半成品合拢,第一半成品形成第一石墨膜,第二半成品形成第二石墨膜,加筋部嵌入第一石墨膜和第二石墨膜中,制得加筋石墨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加筋石墨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加筋石墨膜的制备方法中第二次压延处理的状态示意图。
[0020]符号说明:
[0021]第一石墨膜10,第一半成品20,第一承载保护膜30,第二半成品40,第二石墨膜50,压延装置60,第二承载保护膜70,加筋部9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3]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筋石墨膜包括第一石墨膜10、第一承载保护膜30、第二石墨膜50、第二承载保护膜70和加筋部90,第一石墨膜10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图1中第一石墨膜10的上表面为第一面,下表面为第二面)。第一承载保护膜30贴合于第一面的表面,第二石墨膜50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图1中第二石墨膜50的上表面为第三面,下表面为第四面),第二承载保护膜70贴合于第四面的表面,加筋部90位于第一石墨膜10和第二石墨膜50之间且与第一石墨膜10和第二石墨膜50均含互相嵌入部分,其中,加筋部90与第一石墨膜10和第二石墨膜50接触的表面为曲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第一石墨膜10与第二石墨膜50之间引入加筋部90,且该加筋部90与第一石墨膜10和第二石墨膜50接触的表面为曲面,能够与第一石墨膜10和第二石墨膜50均含互相嵌入部分,快速地将热量经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传导出去,使得该石墨膜在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同时不会降低水平方向(即X轴和Y轴方向)的热传导率,且通过加筋部90的加强使得该加筋石墨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承载强度优良。
[0024]请继续参考图1,曲面的形状为波纹状、锯齿状或凹凸状,有助于互相嵌入以实现提高散热的目的。加筋部90选为导电网纱或非导电网纱,优选地,加筋部90选用能够导电的材质,优选地,加筋部90在厚度方向具有镂空部,优选为呈网状,便于第一石墨膜10和第二石墨膜50与加筋部90进行互相嵌入,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其中,加筋部90选自铜网、碳纤维网、石棉网、不锈钢网及增强材料网中的任意一种,但不限于此。对于增强材料网而言,其包括网状基材层及叠设于基材层表面的导电层。更具体地,基材层选自涤纶、玻纤、尼纶、PET丝编织的网(即通过PET丝编织成网状结构的基材层)、锦纶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导电层
可以为铜层、镍层或铜镍层。导电层可以通过真空镀或水镀的方式在基材层表面形成。在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在导电层表面设置一层保护层(如镍层),避免导电层氧化。
[0025]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石墨膜10的厚度为5

200μm,比如第一石墨膜10的厚度为5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50μm、80μm、100μm、120μm、140μm、160μm、180μm、200μm,优选采用5

30μm;第二石墨膜50的厚度为5

200μm,比如第二石墨膜50的厚度为5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50μm、80μm、100μm、120μm、140μm、160μm、180μm、200μm,优选采用5

30μm。
[0026]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承载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筋石墨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石墨膜,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贴合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承载保护膜;第二石墨膜,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贴合于所述第四面的第二承载保护膜;加筋部,位于所述第一石墨膜和所述第二石墨膜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石墨膜和所述第二石墨膜均含互相嵌入部分,其中,所述加筋部与所述第一石墨膜和所述第二石墨膜接触的表面为曲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筋石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的形状为波纹状、锯齿状或凹凸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筋石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部在厚度方向具有镂空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筋石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部呈网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筋石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部选自铜网、不锈钢网、碳纤维网、石棉网中的任一种。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筋石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部选自增强材料网,所述增强材料网包括呈网状的基材层及叠设于所述基材层表面的导电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筋石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选自涤纶、玻纤、PET丝编织的网、尼纶、锦纶中的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柔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