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耐低温漆面保护膜技术

技术编号:3223156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敏胶,特别是一种耐低温压敏胶,包括5~30重量份的功能单体,所述功能单体的分子结构式为:其中,m=5~10,n=10~30;所述功能单体的分子结构式或为:其中,m=4~15,n=8~60。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还提供一种耐低温压敏胶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耐低温漆面保护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提升压敏胶及漆面保护膜在低温环境下的初粘力和持粘力”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低温附着力强,粘结力大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低温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耐低温漆面保护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敏胶,特别是一种耐低温压敏胶,以及一种耐低温压敏胶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耐低温漆面保护膜。

技术介绍

[0002]漆面保护膜,又被称为“隐形车衣”,是贴在汽车车身表面的一层透明保护膜,该产品不仅具有划痕自我修复功能,能够有效的防止刮蹭和沙粒的击打,还隔绝了车漆与空气的接触,可以防止酸雨,昆虫,鸟粪等对车身漆面的腐蚀。
[0003]漆面保护膜通过层结构中底层的压敏胶层粘贴在汽车漆面上。
[0004]压敏胶是一种压力敏感型胶粘剂,具有一定的自粘性,利用安装工具在漆面保护膜施加一定的压力,即可具有很好的初粘性。但是,现有压敏胶通常在室温乃至更高的温度具有良好的初粘性,但在低温环境下,例如冬天北方的施工车间可能接近0℃,压敏胶的分子运动迟缓,难以快速浸润汽车漆面并实现粘结,因此,漆面保护膜的粘性就变得很差,包边困难容易翘起,对于安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产品在后期低温环境中容易发生翘边的问题也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低温压敏胶,不仅在低温环境下具有很好的柔韧性,而且具有很好的初粘力和持粘力。
[0006]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低温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便于工业化生产。
[0007]第三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低温漆面保护膜,能够在低温下很好的安装,不易出现翘边返工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0009]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耐低温压敏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
[0010](1)硬单体:5~20重量份
[0011](2)软单体:50~95重量份
[0012](3)改性单体:1~10重量份
[0013](4)功能单体:5~30重量份
[0014](5)溶剂:50~180重量份
[0015](6)固化剂:0.2~1重量份
[0016]所述功能单体的分子结构式为:
[0017][0018]其中,m=5~10,n=10~30。
[0019]所述功能单体的分子结构式或为:
[0020][0021]其中,m=4~15,n=8~60。
[0022]所述功能单体是由羟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者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4,4'

偶氮二(4

氰基戊酸)、二甲氨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DPTS)和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按下述方法制得:
[0023](1)将羟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30~150重量份或者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20~300重量份、4,4'

偶氮二(4

氰基戊酸):10~20重量份和二甲氨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DPTS):4~10重量份添加在圆底烧瓶中,接着加入50~200重量份的二氯甲烷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比例1:1)使所有固体完全溶解。
[0024](2)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20~40重量份溶解在30~80重量份的二氯甲烷溶剂中,加入到上述(1)中的混合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24h后得到粘稠的悬浮液。
[0025](3)经过过滤、洗涤、在甲醇中沉降、干燥的步骤即可得到功能单体。
[0026]所述硬单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7]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8]所述改性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马来酸酐、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9]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或者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和/或三乙酰丙酮。
[003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耐低温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0032](1)将硬单体:5~20重量份、软单体:50~95重量份、改性单体:1~10重量份溶解在溶剂:30~70重量份中,加入到圆底烧瓶中,然后升温至70~90℃。
[0033](2)将功能单体:5~30重量份溶解在溶剂:30~70重量份中,然后逐滴加入到上述(1)中的溶液中,反应12h。
[0034](3)然后降温至室温,加入固化剂:0.2~1重量份和溶剂:30~70重量份搅拌2h,即可得到耐低温压敏胶液。
[0035]本专利技术耐低温压敏胶,在丙烯酸酯的主链中引入含硅的功能单体,即在主链中引入了硅

氧(Si

O)键结构,相对于碳

碳(C

C)键结构高达3.3千卡/摩尔的转动能量,硅

氧键转动能量更低(0.2千卡/摩尔),灵活性更高。因此,引入该功能单体可以显著提升丙烯酸酯压敏胶在低温条件下的柔韧性,还大大提高了聚合物的内聚能,使得聚合物的持粘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0036]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第一种耐低温漆面保护膜,包括依次覆合的自修复层、基材层和耐低温压敏胶层。
[0037]进一步的,上述自修复层优选聚氨酯材料,厚度优选3~30μm,更优选6~15um。
[0038]进一步的,上述基材层优选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或者聚氯乙烯(PVC)薄膜,厚度优选100~300μm。
[0039]进一步的,上述耐低温压敏胶层厚度优选10~50μm。
[0040]上述第一种耐低温漆面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0041]步骤一,在基材层的正面涂布自修复材料,固化条件为80

150℃,2

4min,以形成自修复层;
[0042]步骤二,将耐低温压敏胶液涂布在上述步骤一中基材层的反面,干燥条件80

120℃,2

3min,以形成耐低温压敏胶层。
[0043]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第二种耐低温漆面保护膜,包括依次覆合的保护膜层、自修复层、基材层、耐低温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
[0044]进一步的,上述保护膜层优选PET膜、PET离型膜、带硅胶PET膜或者带UV固化层PET膜,厚度优选36~50μm。
[0045]进一步的,上述自修复层优选聚氨酯材料,厚度优选3~30μm,更优选6~15um。
[0046]进一步的,上述基材层优选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或者聚氯乙烯(PVC)薄膜,厚度优选100~300μm。
[0047]进一步的,上述耐低温压敏胶层厚度优选10~50μm。
[0048]进一步的,上述离型膜层优选透明或者磨砂PET离型膜,厚度优选50~100μm。
[0049]上述第二种耐低温漆面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低温压敏胶,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1)硬单体:5~20重量份(2)软单体:50~95重量份(3)改性单体:1~10重量份(4)功能单体:5~30重量份(5)溶剂:50~180重量份(6)固化剂:0.2~1重量份所述功能单体的分子结构式为:其中,m=5~10,n=10~30;所述功能单体的分子结构式或为:其中,m=4~15,n=8~60;所述功能单体是由羟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者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4,4'

偶氮二(4

氰基戊酸)、二甲氨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DPTS)和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按下述方法制得:(1)将羟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30~150重量份或者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20~300重量份、4,4'

偶氮二(4

氰基戊酸):10~20重量份和二甲氨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DPTS):4~10重量份添加在圆底烧瓶中,接着加入50~200重量份的二氯甲烷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比例1:1)使所有固体完全溶解;(2)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20~40重量份溶解在30~80重量份的二氯甲烷溶剂中,加入到上述(1)中的混合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24h后得到粘稠的悬浮液;(3)经过过滤、洗涤、在甲醇中沉降、干燥的步骤即可得到功能单体;所述硬单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改性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马来酸酐、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岩吕鑫张江凤李玉
申请(专利权)人:浦诺菲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