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位稳定型丁腈手套凝固剂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11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手套生产用工具技术领域,涉及液位稳定型丁腈手套凝固剂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内槽、混合槽、流动槽、搅拌装置和补液装置;所述内槽和混合槽之间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上方由上至下平行设置若干可开合的回流孔;流动槽设置在内槽和混合槽下方,并通过隔层板与两者分隔,混合槽下方的隔层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孔隙,内槽下方的隔层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孔隙;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搅拌棒和轴承,驱动电机安装在混合槽外侧,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棒,搅拌棒通过轴承连接在混合槽的另一端;补液装置包括储液罐、电磁阀和液位监控部;液位监控部包括控制器、悬臂、触碰杆和浮子。采用补液和分隔设计相互结合,提高液位稳定性。液位稳定性。液位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位稳定型丁腈手套凝固剂槽


[0001]本技术属于手套生产用工具
,涉及液位稳定型丁腈手套凝固剂槽。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业普遍采用的小型不锈钢料槽,容量一般小于3吨,通过搅拌使物料混合均匀,小槽的弊端在于物料存储量较少,虽然容易混合,避免物料沉降,但是整体稳定性较差。需要频繁的人工补液,费时费力。但是,如果采用常规的浮阀开关装置,又容易随着物料的搅拌过程而频繁开关,便利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液位稳定型丁腈手套凝固剂槽,采用补液和分隔设计相互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凝固剂槽的液位稳定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液位稳定型丁腈手套凝固剂槽,包括内槽、混合槽、流动槽、搅拌装置和补液装置;
[0006]所述内槽和混合槽之间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上方由上至下平行设置若干可开合的回流孔;流动槽设置在内槽和混合槽下方,并通过隔层板与两者分隔,混合槽下方的隔层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孔隙,内槽下方的隔层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孔隙;位于混合槽下方的流动槽侧壁开设有与外界相连的流动槽进水口,另一端底部开设有与外界相连的流动槽排水口;
[0007]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搅拌棒和轴承;驱动电机安装在混合槽外侧,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棒,搅拌棒连接在混合槽的另一端,搅拌棒上设置扇叶;搅拌棒与混合槽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0008]所述补液装置包括储液罐、电磁阀和液位监控部,储液罐通过输送管连接混合槽,电磁阀设置在输送管上;液位监控部包括控制器、悬臂、触碰杆和浮子,悬臂一端铰接在控制器一侧,另一端铰接浮子顶部的连杆;悬臂上侧面设置L型触碰杆,触碰杆上部与接触开关相对,在浮子的作用下,悬臂带动触碰杆升降,触发或关闭接触开关;接触开关和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槽、混合槽和流动槽外设置夹套层,夹套层包括内部贯通的底部和三个侧部,混合槽的驱动电机一侧缺少夹套层;位于混合槽下方的夹套层底部一端开设夹套层进水口,和混合槽相对一端的侧部上方开设夹套层排水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隙和第二孔隙为条形,第一孔隙平行于搅拌棒设置,第二孔隙垂直于第一孔隙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夹套层底部下方设置底座,底座上设置支撑驱动电机的支架。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的补液和分隔设计,在保持内槽物料流动,避免沉降的同时,保持液面
相对稳定,避免液位监控部的频繁开启而造成的物料过度补充,提高了较大容积料槽的物料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液位稳定型丁腈手套凝固剂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液位监控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标记如下:1内槽、2混合槽、3流动槽、301流动槽进水口、302流动槽排水口、4夹套层、401夹套层进水口、402夹套层排水口、5分隔板、501回流孔、6隔层板、601第一孔隙、602第二孔隙、7驱动电机、8搅拌棒、9轴承、10底座、11储液罐、12电磁阀、13液位监控部、1301控制器、1302悬臂、1303触碰杆、1304浮子、1305接触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液位稳定型丁腈手套凝固剂槽,包括内槽1、混合槽2、流动槽3、搅拌装置和补液装置。
[0022]内槽和混合槽之间设置有分隔板5,分隔板上方由上至下平行设置若干可开合的回流孔501,内槽中的液体通过回流孔流入混合槽,使用时封堵液面下方的回流孔,仅开启液面处的回流孔,减少混合槽中液体通过回流孔进入内槽的流量,使液体在内槽和混合槽内循环流动。
[0023]流动槽设置在内槽和混合槽下方,并通过隔层板6与两者分隔。混合槽下方的隔层板上开设有若干条形的第一孔隙601,内槽下方的隔层板上开设有若干条形的第二孔隙602。位于混合槽下方的流动槽侧壁开设有与外界相连的流动槽进水口301,另一端底部开设有与外界相连的流动槽排水口302。流动槽底部沉淀的固体,可以通过从流动槽进水口通入高压水进行冲洗。
[0024]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7、搅拌棒8和轴承9。驱动电机安装在混合槽外侧,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棒。搅拌棒连接在混合槽的另一端,搅拌棒与混合槽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搅拌棒上设置扇叶,增加混合槽中液体的循环流动范围。第一孔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搅拌棒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二孔隙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搅拌棒的轴线方向设置。促进液体从混合槽底部进入流动槽,并向上进入内槽,形成稳定循环流动方式。
[0025]补液装置包括储液罐11、电磁阀12和液位监控部13,储液罐通过输送管连接混合槽,电磁阀设置在输送管上。液位监控部包括控制器1301、悬臂1302、触碰杆1303和浮子1304。悬臂一端铰接在控制器一侧,另一端铰接浮子顶部的连杆;悬臂上侧面设置L型触碰
杆,触碰杆上部与接触开关1305相对。在浮子的作用下,悬臂带动触碰杆升降,触发或关闭接触开关。接触开关和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内槽物料液面下降时,浮子跟随液面下降,带动悬臂下端向下转动,拉动触碰杆向下向右移动,触碰杆与接触开关贴合,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开启,向混合槽内补液。混合槽液体通过流动槽,进入内槽,提高内槽物料液面。
[0026]内槽、混合槽和流动槽外设置夹套层4,夹套层包括内部贯通的底部和三个侧部,混合槽的驱动电机一侧缺少夹套层,便于驱动电机安装;位于混合槽下方的夹套层底部一端开设夹套层进水口401,和混合槽相对一端的侧部上方开设夹套层排水口402。根据内槽中的温度需要,向夹套层中通入保温溶液。
[0027]夹套层底部下方设置底座10,底座上设置支撑驱动电机的支架,用于稳定驱动电机。
[0028]当然,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位稳定型丁腈手套凝固剂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槽(1)、混合槽(2)、流动槽(3)、搅拌装置和补液装置;所述内槽(1)和混合槽(2)之间设置有分隔板(5),分隔板(5)上方由上至下平行设置若干可开合的回流孔(501);流动槽(3)设置在内槽(1)和混合槽(2)下方,并通过隔层板(6)与两者分隔,混合槽(2)下方的隔层板(6)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孔隙(601),内槽(1)下方的隔层板(6)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孔隙(602);位于混合槽(2)下方的流动槽(3)侧壁开设有与外界相连的流动槽进水口(301),另一端底部开设有与外界相连的流动槽排水口(302);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7)、搅拌棒(8)和轴承(9);驱动电机(7)安装在混合槽(2)外侧,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棒(8),搅拌棒(8)连接在混合槽(2)的另一端,搅拌棒(8)上设置扇叶;搅拌棒(8)与混合槽(2)之间通过轴承(9)连接;所述补液装置包括储液罐(11)、电磁阀(12)和液位监控部(13),储液罐(11)通过输送管连接混合槽(2),电磁阀(12)设置在输送管上;液位监控部(13)包括控制器(1301)、悬臂(1302)、触碰杆(1303)和浮子(1304),悬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延坤李绍静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蓝帆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