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982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工艺,属于农药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氰胺基甲酸甲酯、邻苯二胺依次投到反应釜中,启动搅拌电机对先后加入的氰胺基甲酸甲酯、邻苯二胺进行搅拌形成混合液;步骤S2、将氯化氢储存罐内部的氯化氢气体用导气管导入反应釜中,停止通气;步骤S3、启动盘管加热器对反应釜中的混合液进行加热升温,升温至100℃,升温速率为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合成
,具体地,涉及一种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多菌灵,又名棉萎灵等,其工业品为浅棕色粉末。该品七十年代初首先由H

Hampel及其同事提出其杀菌活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其主要用于小麦、蔬菜、水果等作物真菌引起的各种病害,且以其高效低毒的特性,已经广泛应用到工业领域和涂料防霉、畜禽寄生虫杀虫剂(的中间体)。
[0003]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内吸杀菌剂,能被植物的种子、根和叶吸收,可在植物组织内输导,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用质量分数50%的多菌灵稀释800

1000倍的稀释液,可防治炭疽病、斑点病、浆烂果病等多种枣树上的真菌病害。
[0004]现有的多菌灵生产中存在以下缺点:使用盐酸调pH值,产生大量的废水,且盐酸中易含杂质,降低了产品的质量。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工艺,以气体氯化氢代替盐酸,减少废水的生成,提高产品的质量。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9]步骤S1、将氰胺基甲酸甲酯、邻苯二胺依次从进料口投到反应釜中,启动搅拌电机,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架转动,对先后加入的氰胺基甲酸甲酯、邻苯二胺进行搅拌,得到混合液;
[0010]步骤S2、启动气泵将氯化氢储存罐内部的氯化氢气体用导气管导入反应釜中,当pH值检测仪器检测反应釜内部的pH=4.4

4.6时,关闭气泵停止通气;
[0011]步骤S3、启动盘管加热器对反应釜中的混合液进行加热升温,升温至100℃,升温速率为4

8℃/min,待釜内pH为4.6时,通入氯化氢气体,至pH=4.4时停止通气,搅拌至pH不变,反应结束;
[0012]步骤S4、将步骤S3中反应结束后的反应釜进行放料水洗,得水洗产物;
[0013]步骤S5、将水洗产物进行滤水烘干,制得多菌灵。
[0014]优选的,当混合液的pH=4.5时停止通气。
[0015]优选的,步骤S3中的升温速率为6℃/min。
[0016]优选的,所述反应釜采用pH值检测仪器对反应釜内部的混合液pH值检测,并通过pH值检测仪器显示pH值。
[0017]优选的,所述盘管加热器用于对反应釜内部加热,使反应釜内部受热均匀,提高对
混合物的加热效果。
[0018]优选的,步骤S1中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架对氰胺基甲酸甲酯和邻苯二胺进行搅拌,能使氰胺基甲酸甲酯和邻苯二胺快速融合,避免氰胺基甲酸甲酯和邻苯二胺接触的局部位置浓度过大而发生凝结。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导气管和气泵可以将储存在氯化氢储存罐的氯化氢气体导入反应釜中,直接使用氯化氢调节pH值能够有效降低废水产生量,并且氯化氢中无杂质夹带,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0021]本专利技术在通入氯化氢气体之前对混合物进行加热升温,有助于混合物之间完全融合在一起,同时温度100℃能够产生水蒸气,水蒸气氯化氢气体之间能够大面积进行接触,从而提高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效率,能够使氯化氢气体快速溶于水形成带有盐酸的混合物。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架对混合液进行搅拌,可以加快对混合液的搅拌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混合液的均匀程度,避免出现局部地方混合程度不够,保证合成多菌灵的质量。
[0023]本专利技术采用盘管加热器用于对反应釜内部加热,能够使反应釜内部受热均匀,提高对混合液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8]1、反应釜;2、搅拌架;3、搅拌电机;4、氯化氢储存罐;5、盘管加热器;6、进料口;7、出料口;8、导气管;9、气泵;10、pH值检测仪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1]步骤S1、将氰胺基甲酸甲酯、邻苯二胺依次投到反应釜1中,启动搅拌电机3,搅拌电机3带动搅拌架2转动,对先后加入的氰胺基甲酸甲酯、邻苯二胺进行搅拌形成混合液;
[0032]步骤S2、将氯化氢储存罐4内部的氯化氢气体用导气管8导入反应釜1中,反应釜
1pH=4.4

4.6,停止通气;
[0033]步骤S3、启动盘管加热器5对反应釜1中的混合液进行加热升温,升温至100℃,升温速率为4

8℃/min,待釜内pH为4.6时,通入氯化氢气体,至pH=4.4时停止通气,搅拌至pH不变,反应结束;
[0034]步骤S4、将步骤S3中反应结束后的反应釜1进行放料水洗,得水洗产物;
[0035]步骤S5、将步骤S4中放料水洗后的产物进行烘干,制得多菌灵。
[0036]请参照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1、设于反应釜1内部的搅拌架2、搅拌电机3、氯化氢储存罐4,所述反应釜1的内部安装有盘管加热器5,所述反应釜1上表面设有进料口6,所述反应釜1下表面设有出料口7,所述氯化氢储存罐4通过导气管8与反应釜1连通,且导气管8上设有气泵9;所述反应釜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pH值检测仪器10,且pH值检测仪器10的检测端设于反应釜1的内部,pH值检测仪器10的检测端能够对釜内的pH值进行检测,并通过pH值检测仪器10显示出来。盘管加热器5用于对反应釜1内部加热,提升反应釜1温度。
[0037]实施例1
[0038]一种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9]步骤S1、将氰胺基甲酸甲酯、邻苯二胺依次投到反应釜1中,启动搅拌电机3,搅拌电机3带动搅拌架2转动,对先后加入的氰胺基甲酸甲酯、邻苯二胺进行搅拌形成混合液;
[0040]步骤S2、将氯化氢储存罐4内部的氯化氢气体用导气管8导入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化氢法合成多菌灵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氰胺基甲酸甲酯、邻苯二胺依次从进料口(6)投到反应釜(1)中,启动搅拌电机(3),搅拌电机(3)带动搅拌架(2)转动,对先后加入的氰胺基甲酸甲酯、邻苯二胺进行搅拌,得到混合液;步骤S2、启动气泵(9)将氯化氢储存罐(4)内部的氯化氢气体导入反应釜(1)中,当pH值检测仪器(10)检测反应釜内部的pH=4.4

4.6时,关闭气泵(9)停止通气;步骤S3、启动盘管加热器(5)对反应釜(1)中的混合液进行加热升温,升温至100℃,升温速率为4

8℃/min,待釜内pH为4.6时,通入氯化氢气体,至pH=4.4时停止通气,搅拌至pH不变,反应结束;步骤S4、将反应釜(1)中的物料进行放料水洗,得水洗产物;步骤S5、将水洗产物进行滤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利忠吴双齐黄多头刘建清杨荷勤吴兆平鲍习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