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742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向草甘膦生产废水中加入氯化钠溶液,进行电絮凝;向电絮凝后的草甘膦生产废水中加入邻苯二酚溶液后进行超滤,得到超滤浓缩液和超滤透析液;向得到的超滤透析液内加入ATMP阻垢剂后进行纳滤,得到纳滤浓缩液和纳滤透析液;向纳滤透析液内加入聚丙烯酸PAA阻垢分散剂后进行反渗透,得到反渗透浓缩液和反渗透透析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处理方法通过电絮凝-膜技术方法,有效去除了草甘膦生产废水中的COD,氨氮和TP等杂质,缓解超滤膜污堵现象,降低了工艺成本,提高了除杂能力,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增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iad法生产草甘膦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主要含有甲醛、甘氨酸、盐酸、双甘酸、亚磷酸和氯离子等复杂组分,废水难以处理,目前常用化学降解、生物处理、絮凝沉淀等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在现有技术中,多数采用氧化,沉淀进行草甘膦废水处理,但工艺成本高,未能实现草甘膦生产废水处理时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共同增长。

2、专利公开号cn102001792a中公开了一种对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首先厌氧生化处理,再物化处理,最后好氧生化处理。其具体步骤包括:分别进行的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其特征在于首先向草甘膦废水中加水稀释至盐分≤4%,调节ph至7.5-9.5,在耐盐菌参与下进行厌氧生化破坏其中难降解有机物结构,将经过厌氧生化处理后的草甘膦生产废水调节至酸性后进行fe-c微电解反应,反应完全后加碱至中性或碱性加药混凝沉淀,向经过物化处理后的草甘膦生产废水中加氧化剂进行曝气强氧化反应,反应完成后调节经过曝气强氧化反应的草甘膦生产废水的ph至7-9,在耐盐菌存在下进行好氧生化。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草甘膦生产废水的COD值为2120~2180mg/L,氨氮含量为490~500mg/L,电导率为14000~18000μs/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絮凝前向草甘膦生产废水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使得混合后的草甘膦生产废水中的氯化钠浓度为1.2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电絮凝所用条件为,以铁板为电极材料,极板间距为15~20mm,供电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草甘膦生产废水的cod值为2120~2180mg/l,氨氮含量为490~500mg/l,电导率为14000~18000μs/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絮凝前向草甘膦生产废水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使得混合后的草甘膦生产废水中的氯化钠浓度为1.2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电絮凝所用条件为,以铁板为电极材料,极板间距为15~20mm,供电方式为脉冲电流,电流密度为5.20~6.50ma/cm2,电絮凝时间为20~4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超滤所用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160000~200000da,膜通量为30l/(m2*h);超滤的压力为0.45~0.55mpa,温度为28~38℃,ph值为6.2~6.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超滤前向电絮凝后的草甘膦生产废水中加入邻苯二酚溶液,使得混合后的草甘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家辉江美玲牛彦军周宗林高彬谢君郑天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