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79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吹吸风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转换吹吸功能时需要在两个风口之间进行转换,比较麻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该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包括风机本体,在风机本体内设有集尘腔;转换筒,用于切换吹吸风机的吹风通道和吸风通道;动力源腔,动力源腔内设有无刷电机;辅助转换机构,用于辅助吹风通道和吸风通道的切换;其中,转换筒与无刷电机均设置在风机本体内,且第一风口、转换筒、动力源腔以及第二风口依次连通。通过辅助转换机构与转换筒配合,实现无需切换风口即可完成吹吸工作,更加方便,利于工作效率提高。于工作效率提高。于工作效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


[0001]本技术属于吹吸风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

技术介绍

[0002]吹吸风机是日常家用、工业使用的必备用品,现有传统的吹吸风机一般会设置两个固定的风口,其中一个风口作为吹风口实现吹风功能,另一个风口作为吸风口实现吸尘功能,在转换吹吸功能时往往需要在两个风口之间进行转换,比较麻烦,对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并不是非常便利,针对上述问题,也出现了无需切换风口即可实现吹吸功能的吹吸风机,但该类风机会存在一个问题:在吹吸风机处于吸尘模式下,灰尘以及垃圾会进入到风机内,对内部元器件,尤其是电机造成污染,甚至体积较大的垃圾会撞击电机,导致吹吸风机内部遭受垃圾和灰尘的污染,电机损坏,影响吹吸风机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灰尘以及垃圾会进入到风机内,损坏电机以及其他元器件,影响吹吸风机正常使用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包括:
[0006]风机本体,在所述风机本体内设有集尘腔,在所述风机本体上还设有用于进出风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集尘腔与所述第二风口连通;
[0007]转换筒,用于切换吹吸风机的吹风通道和吸风通道;
[0008]动力源腔,所述动力源腔内设有可正反转的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为正转时,为吹风提供动力,所述无刷电机为反转时,为吸风提供动力,所述无刷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叶片;
[0009]辅助转换机构,用于辅助转换筒进行切换吹吸风机的吹风通道和吸风通道;
[0010]导向机构,当所述转换筒切换至吸风通道时,所述导向机构将所述吸风通道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用于将灰尘以及垃圾导入至所述集尘腔内;
[0011]其中,所述转换筒与所述无刷电机均设置在所述风机本体内,且所述第一风口、所述转换筒、所述动力源腔以及所述第二风口依次连通。
[0012]作为上述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管和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设置在所述导向管内,用于将所述动力源腔内的灰尘以及垃圾吸入至所述导向管内。
[0013]作为上述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管的一端与所述集尘腔连通,所述导向管背离所述集尘腔的一端则固定在所述动力源腔内。
[0014]作为上述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的优选方案,当所述转换筒切换至所述吹风通道时,所述导向管的端口位置与所述吹风通道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5]当所述转换筒切换至所述吸风通道时,所述导向管的端口位置与所述吸风通道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6]作为上述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风口靠近所述转换筒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风口远离所述转换筒一端的直径,用于压缩来自所述吹风通道的风。
[0017]作为上述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管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导向管位于所述动力源腔内的一端高于所述导向管位于所述集尘腔内的一端。
[0018]作为上述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吸尘机构的吸尘端设置在所述导向管背离所述集尘腔的一端端口附近。
[0019]作为上述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吸尘机构包括:电机和吸尘片,所述吸尘片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
[0020]作为上述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辅助转换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固定件、扳机以及拉杆,所述扳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扳机远离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拉杆也与所述扳机表面连接,且所述拉杆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背离所述扳机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0021]作为上述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吹吸风机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0022]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内设有滑模观测器,所述滑模观测器用于估算所述无刷电机转子的位置以及转速;
[0023]逆变电路,用于控制无刷电机的换相,所述逆变电路一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逆变电路另一端与所述无刷电机连接。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通过转换筒与辅助转换机构之间的配合,实现吹风通道与吸风通道之间的转换,非常方便,对于风口,则无需再像现有技术那样区分出吸风口和吹风口,可以直接共用,结构更为简单,又通过采用能够精确控制正反转的无刷电机,使无刷电机既可以充当吸风的动力源,也可以当做吹风的动力源,与现有技术相比,达到同样的吹风或者吸风效果,使用到的电机数量更少,节约成本以及减轻整个机器的重量,方便携带和使用;除此以外,通过设置导向机构,将灰尘以及垃圾直接导入至集尘腔内,避免了垃圾以及灰尘污染动力源腔,对无刷电机造成影响,也保证在吹风模式下,吹出的风是干净的。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
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吹吸风机在吹风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吹吸风机在吸尘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转换筒在吹风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转换筒在吸尘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辅助转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微处理器与逆变电路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驱动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003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吹吸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0037]10、风机本体;11、集尘腔;111、过滤器;12、第一风口;13、第二风口;
[0038]20、转换筒;21、吹风通道;22、吸风通道;23、环形槽;231、固定槽;24、拉杆槽;
[0039]30、动力源腔;31、无刷电机;
[0040]40、辅助转换机构;41、防尘盒;42、固定件;43、第一弹性件;44、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本体,在所述风机本体内设有集尘腔,在所述风机本体上还设有用于进出风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集尘腔与所述第二风口连通;转换筒,用于切换吹吸风机的吹风通道和吸风通道;动力源腔,所述动力源腔内设有可正反转的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为正转时,为吹风提供动力,所述无刷电机为反转时,为吸风提供动力,所述无刷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叶片;辅助转换机构,用于辅助转换筒进行切换吹吸风机的吹风通道和吸风通道;导向机构,当所述转换筒切换至吸风通道时,所述导向机构将所述吸风通道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用于将灰尘以及垃圾导入至所述集尘腔内;其中,所述转换筒与所述无刷电机均设置在所述风机本体内,且所述第一风口、所述转换筒、所述动力源腔以及所述第二风口依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管和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设置在所述导向管内,用于将所述动力源腔内的灰尘以及垃圾吸入至所述导向管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的一端与所述集尘腔连通,所述导向管背离所述集尘腔的一端则固定在所述动力源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刷电机通道转换式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换筒切换至所述吹风通道时,所述导向管的端口位置与所述吹风通道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当所述转换筒切换至所述吸风通道时,所述导向管的端口位置与所述吸风通道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利军李晖崔健张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