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源大数据的累积模型就业可达性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多源大数据的累积模型就业可达性分析方法,属于可达性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可达性研究聚焦于评估一个区域在物理时空上的的可访问性水平,其结果属于交通可达性。但交通可达性忽视了个人出行的需求与喜好,不能反映人们的实际出行情况。以交通可达性结果作为城市规划的依据不利于解决现代城市交通供需不平衡的差异,反而会造成导致政府和交通运输资源的浪费,以及社会排斥的增加以及受影响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学者们在传统交通可达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就业可达性这一概念。就业可达性是指从居住地到达就业地的空间难易程度和获得就业机会的空间潜力。其作为评估弱势群体就业机会的绩效指标,成为城市规划师、地理学家、经济学家以及与所有居民所关注的重要指标。就业可达性在面对职住空间错配、职住平衡、过度通勤等问题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了解城市形态的重要工具,包括通勤长度和模式选择。由于通勤出行在居民出行目的中占较高比例,所以提高城市居民就业可达性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源大数据的累积模型就业可达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所在研究城市的手机基站数据,选择取基站的服务范围作为研究的最小单元;(2)、获取所在研究城市的手机信令定位数据,设置职住地确定规则,以此识别就业岗位数;(3)、取每个最小研究单元的质心为起点和终点,获取具体的经纬度信息,利用地图API路径规划功能,分别计算各基站质心之间使用不同交通工具所消耗的时间,将每个基站质心到其他所有基站质心的时耗取平均值;(4)、根据所在研究城市的居民出行调查确定不同出行方式的时间阈值,选择合适的时间阈值;(5)、将得到的点阵数据导入ArcGIS中,基于点阵数据与研究单元进行空间匹配,进行赋值可视化;(6)、构建机会累积模型,计算在选取的时间阈值范围下每个最小研究单元可以获得的就业岗位数,即该研究单元的就业可达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大数据的累积模型就业可达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